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节段性同种异体异位小肠移植及原位还纳手术的实验猪,分别于旷置术后6日(Ⅰ期);异体异位移植术后2周(Ⅱ期)、4周(Ⅲ期)及原位还纳术后3周(Ⅳ期),测定移植肠对14C葡萄糖、15N亮氨酸、3H棕榈酸的吸收情况,并取同期肠粘膜行形态学测量并测定粘膜中DNA,RNA及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移植小肠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可在移植后短期内恢复;肠粘膜细胞代偿性肥大,功能亢进加速了吸收功能的恢复;而移植小肠对三大营养素吸收功能的恢复过程是不同步的,其中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提示在肠移植后,口服氨基酸、单糖与中链甘油三酯组成的制剂可被吸收  相似文献   

2.
以硬脂酸纳米粒为载体的胰岛素小肠吸收部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研究以硬脂酸纳米粒作为载体的胰岛素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小肠段回流实验,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同时彩和糖尿病模型大鼠小肠段内直接给药测定其血糖值。结果:胰岛素在回肠中的吸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其降血糖作用因给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回肠60.34%、空肠48.38%、十二指肠46.75%)。结论:回肠是以硬脂酸纳米料作为载体的胰岛素的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犬对不同小肠段粘膜超滤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只犬分为生理盐水组(NS)、对照组(LD)、川芎嗪低剂量组(LLD)和川芎嗪高剂量组(HLD)。据肠系膜动静脉供血区对犬手术制作隔离空肠袢、空回肠袢和回肠袢,阻流双肾动脉,静脉输入高渗样品液,造成急性肾衰模型。经肠袢口分别注入相应透析液,每隔30min收集肠袢液和采集相应肠系膜动静脉血,测定不同小肠袢粘膜超滤量。结果各透析组超滤量显著高于NS组(P〈0.01),LLD组显著高于LHD和LD(P〈0.05),而且空肠袢高于空回肠袢,空回肠袢又高于回肠袢(P〈0.05)。结论低剂量川芎嗪加入到透析液中可增加小肠袢超滤量及透析效能,空肠袢透析效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靛玉红肠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靛玉红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采用缚管翻转肠囊模型.以维拉帕米为P_糖蛋白抑制剂,丙磺舒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抑制剂,2,牟二硝基苯酚(DNP)为能量抑制刑,考察加入抑制荆前后药物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的变化。结果:靛玉红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无显著性差异(P〉O.05);加入抑制剂前后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亦无显著性差异(P〉O.05);通过吸收动力学的研究,发现靛玉红的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E为O.015rain~,且单位时间吸收药量与浓度成at-~t,,符合Fick’8扩散原理。,结论:靛玉红的小肠吸收为典型的被动扩散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芍药苷的大鼠小肠吸收,探讨芍药苷的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采用肠外翻模型,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芍药苷溶液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同时观察加入聚山梨醇酯-80和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20~120 mg·L-1内,芍药苷吸收未饱和,呈线性吸收,在低质量浓度下空肠与回肠吸收速率无明显差异,中、高质量浓度时回肠吸收速率要高于空肠,2 g·L-1的聚山梨醇-80对空肠吸收有促进作用,维拉帕米对芍药苷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芍药苷在小肠外翻模型中吸收遵循一级动力学,芍药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差异,芍药苷是p-糖蛋白的底物,聚山梨醇-80有利于提高芍药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空回肠原发性小肠肿瘤5例白图克(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原发性空肠的小肠肿瘤少见,病情隐匿,诊断困难。本文结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空回肠肿瘤5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平滑肌瘤),发病年龄42~76岁。肿瘤类型及术中所见:空肠3例,平滑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Ber)对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三组大鼠分别以CsA试液、含Ber 100mg·L^-1的CsA试液、含Ber200mg·L^-1的CsA试液,进行在体肠段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CsA浓度。结果与单用CsA相比,空肠段合用Ber组CsA吸收率有明显增加,回肠段合用Ber组CsA吸收无明显变化。结论Ber对CsA小肠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o07年1月本院收治的3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22例(59.5%)最常见,其次是空肠12例(32.4%),十二指肠3例(8.1%)。其中小肠良性肿瘤为回肠3例(33.3%),空肠6例(66.7%);而小肠恶性肿瘤为回肠19例(67.9%),空肠6例(21.4%),十二指肠3例(10.7%)。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产HTB-I型氢气微分析仪,以25g乳糖为基质,对32例胆囊切除后患者作氢气呼吸试验,测定其乳糖吸收功能及小肠传递时间。结果乳糖吸收不良占78.12%、乳糖不耐受37.5%、小肠传递过速者31.25%。提示胆囊切除后患者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健康人群相似,说明不存在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但小肠传递时间过速的发生率较高,可以是胆囊切除后形成PC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羟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和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分别给药后.用HPLC测定羟A的血药浓度和胃肠道中羟A残留量;大鼠小肠推进实验。结果:橄榄油、维拉帕米和环孢素显著性促进羟A的吸收(P〈0.01);橄榄油和川芎挥发油延缓了药物在肠道内的推进速度(P〈0.01);羟A在胃内不吸收;羟A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羟A在胃肠道内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回肠、胃、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大鼠口服羟A时生物利用度受胃肠道蠕动速度、P-糖蛋白、吸收部位及其在胃肠道内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小肠移植膀胱后对不同剂量 N-丁基 - N- (4-羟基丁基 )亚硝胺 (N- butyl- N- (4- hydroxybutyl)nitrosam ine,BBN)诱发大鼠膀胱肿瘤的影响。方法 :空肠移植膀胱 (空肠组 ) ,回肠移植膀胱组 (回肠组 ) ,未手术组(对照组 )进行不同剂量 BBN诱发膀胱肿瘤实验。低剂量 BBN给药群共 9只 ,其中回肠组 5只 ,对照组 4只 ;高剂量BBN给药群共 17只 ,其中空肠组 5只 ,回肠组 6只 ,对照组 6只。结果 :所有移植到膀胱上的小肠段除空肠组 1只外 ,均未发生肿瘤 ;所有大鼠膀胱组织均有肿瘤发生 ,但手术组肿瘤分化程度较好。结论 :小肠与膀胱组合后对 BBN诱发大鼠膀胱肿瘤有抑制倾向 ,这种倾向在高、低剂量 BBN群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in epithelial and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between the jejunum and the ileum at transplantation. Rat small bowel was preserved in col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 for 0, 12 or 24 hrs. Time-related seg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s, at rest (rPD) and upon glucose stimulation (PDgs), and in the permeation rates of phenolsulfonphtalein (PSP)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4000 (PEG) as non-absorbable markers were studied after a 20-min reoxygenation period following cold preservation. Time-related histologic damage during cold preservation was also evaluated. After 24 hrs of preservation, when the villi were denuded both in jejunum and ileum, the rPD (1.4 +/- 0.3 mV/cm2) and PDgs (1.4 +/- 0.3 mV/cm2) of the jejunu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ileum (1.9 +/- 0.3 mV/cm2 and 2.1 +/- 0.3 mV/cm2, respectively). A difference in PEG permeation rates occurred after 24 hrs of preservation. The permeation rate of PSP in the jejunum was 10.5 +/- 1.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leum (8.6 +/- 1.0%) after 12 of preservation, when subepithelial edema occurred both in the jejunum and ileum. Our functional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in the rat small bowel, the ileumis more resistant than the jejunum to cold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鼠小肠细胞是否能够合成胰岛素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泌胰岛素的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以健康C57BL/6J小鼠的小肠为研究对象,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免疫荧光、PCR和Western blot对小肠中的胰岛素进行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小鼠小肠的肠绒毛及肠隐窝有胰岛素、PDX1及ICA-512的表达。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小肠隐窝附近的细胞内有类似胰岛素的分泌颗粒。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小肠中有胰岛素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论:小肠中确实存在胰岛素表达,其中空肠的胰岛素表达水平最高,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表达水平稍低。  相似文献   

14.
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表现,评价消化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肠多发性憩室12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10例,2例合并回肠多发性憩室。结肠多发性憩室6例,1例并发回肠多发性憩室及结肠癌。结论 空肠多发性憩室多并发于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近-中段是好发部位。结肠多发性憩室多见于右半结肠,可有结肠变形。未见独立发生的回肠多发性憩室。钡餐造影能够确诊,小肠灌钡及钡灌肛可提高发现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35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13例和回肠22例。CT平扫14例间质瘤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明显强化,静脉期示肿瘤仍有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对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探讨粪便取样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相关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BALB/c小鼠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细菌群落在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的分布差异。 结果 粪便与直肠、结肠中优势片段均为244 bp、255 bp和449 bp,而小肠内容物(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优势片段则为60 bp、73 bp、261 bp、268 bp和272 bp,且小肠各部位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中的细菌丰度较低,分别为6.9 log(copies)/g和8.3 log(copies)/g,而粪便中细菌丰度高达11.8 log(copies)/g,约2倍于十二指肠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 < 0.05),与大肠各部位及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相当,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 粪便和大肠各部位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个体差异较小肠小,适合进行肠道微生态与某些相关疾病的研究;粪便与大肠特别是结直肠部位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可通过粪便取样进行该部位的微生物生态学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志芳 《中外医疗》2012,(20):178-181
目的探寻口服CT小肠造影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疑似小肠病变的患者在45~60min内分3~4次口服完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评估小肠肠管充盈满意度与扩张度,对肠管病变进行分析(肠壁病理改变、肠腔狭窄和肠系膜淋巴及血管病理性征象);计算小肠CT造影检查检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等渗甘露醇溶液得到所有病人接受、认可;肠道充盈满意度:5例欠佳,10例较满意,45例满意;无小肠梗阻的各段小肠扩张度分别:十二指肠(23.2±3.2)mm,空肠(25.7±3.9)mm,回肠(21.7±2.2)mm;小肠梗阻的各段小肠扩张度分别:十二指肠(22.2±2.5)mm,空肠(41.4±9.7)mm,回肠(43.6±11.6)mm。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MSCTE都显示清楚。口服CT小肠造影检出小肠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91.7%、96.7%、97.9%、91.7%。结论口服小肠造影是检测小肠病变的简洁、安全可靠并能全景展示小肠管的方法,同时是小肠与腹腔内其他脏器疾病鉴别的较为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生活在高海拔(海拔4300m)的5只成年藏绵羊和低海拔(海拔1800m)的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形象和数量进行观测.结果 高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总体显著低于低海拔藏绵羊,其中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比低海拔藏绵羊的少70.81% (P <0.05),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比低海拔藏绵羊多7.76% (P >0.05)、44.33% (P <0.05);高海拔藏绵羊小肠杯状细胞多于低海拔藏绵羊(P>0.05),其中高海拔藏绵羊十二指肠、空肠的杯状细胞分别比低海拔藏绵羊多57.36% (P <0.05)、30.52%(P <0.05),而回肠比低海拔藏绵羊的少27.08%(P<0.05).结论 高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较低海拔低,可能与高海拔藏绵羊所采食物结构有关,高海拔藏绵羊小肠杯状细胞较低海拔藏绵羊多,说明高海拔藏绵羊小肠黏膜的分泌的黏液多,对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强.不同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的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苷在大鼠肠段各段的吸收特征,探究其在肠道的吸收机制,为设计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和方法,探明羟基积雪草苷的肠道吸收部位和吸收特征,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其肠吸收的影响。结果/b> 羟基积雪草苷在大鼠小肠段吸收强于大肠段,其吸收速率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而不同浓度的羟基积雪草苷溶液回肠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在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中,聚山梨酯-80对羟基积雪草苷的回肠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羟基积雪草苷的肠吸收主要集中在小肠中段,且吸收机制推测为被动扩散,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可以促进其回肠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