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角膜内皮损伤性水肿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可对角膜内皮发生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而当内皮细胞损伤达到一定程度,角膜内皮功能将发生失代偿,引起严重视力障碍,出现不可逆性改变。良好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术中舀己合、术后及时观察与精心护理可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大鼠角膜酸烧伤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影响内皮修复的因素.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水肿、混浊及上皮愈合情况;各组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角膜行内皮细胞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活细胞染色及HE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轻、中度酸烧伤角膜内皮细胞未见损伤改变,角膜少量白细胞浸润,上皮愈合及水肿消退均较快;重度酸烧伤损伤区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修复期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变形、伸长,向创面移行,角膜大量白细胞浸润,角膜上皮愈合延迟,水肿消退慢.结论重度酸烧伤可直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了酸烧伤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角膜溃疡及水肿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3.
角膜内皮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萧萧  胡竹林 《医学综述》2014,(8):1410-1412
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用于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移植手术,因具有手术快速、安全、损伤小、更符合角膜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术后视力较好等优点,使角膜内皮移植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目前,角膜内皮移植术分为4类: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剥离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及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该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分类、手术过程及不同特点、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声乳化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48例(52只眼)角膜内皮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与进行超声的位置及前房稳定性关系密切,浅前房下超声对角膜内皮损伤最重,其次为前房内超声,在稳定的前房下进行后房内超声损伤最小。对超声乳化后内皮损伤的机理及怎样预防浅前房损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促进其修复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翠英  刘华 《医学综述》2007,13(11):828-830
角膜内皮创伤愈合早在19世纪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角膜内皮损伤的病理、愈合的过程、修复机制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学者对角膜内皮愈合过程中各种因子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各种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对角膜内皮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层粘连蛋白、高糖、柔红霉素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眼手术致角膜内皮严重水肿已不属罕见,原因也很多,为人们认识。而外眼手术致角膜内皮严重水肿实属罕见,今遇 1例报道如下:   女, 30岁,干部, 1996年 8月 21日诊断为“左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手术常规进行,术中无意外损伤,术后包扎左眼,无其它眼病及全身性疾病。术后第二天,视力明显下降,磨痛,轻度畏光、流泪,裂隙灯下见术眼角膜内皮水肿,较健眼角膜厚,无上皮性水肿。术后第三天,角膜水肿呈“格子样”改变。给予地塞米松 2mg球结膜下注射, 2次 /日;典必殊、 5%高渗盐水及素高捷疗眼膏涂左…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手术后中央角膜内皮及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形态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并发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26例(28眼),在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 d、1周、1月、3月时,应用带有角膜测厚仪的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其中央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的变化,并与34例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各变量的变化,同时进行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手术前后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数无相关性(r=0.095、0.084,P〉0.05)。但是在组内观察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较无糖尿病病人差。结论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8.
夏微 《西部医学》2012,24(4):669-67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104例白内障患者中分为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6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54例(64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分析结果。结果两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手术前后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在组内观察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较无糖尿病病人差。结论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角膜的高度透明是实现视觉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解剖形态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的角膜内皮层则是保持角膜透明的关键.但角膜内皮是角膜后表面的单层细胞,它十分脆弱,易受理化因素损伤,如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就会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为更深入认识在高眼压状态下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及机制,以及眼压恢复正常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方式、机制,我们就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及眼压恢复正常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对青光眼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拍摄糖尿病患者[27例(42只眼)]角膜内皮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8例(39只眼)]角膜内皮,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的改变.结果 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老年性白内障组与糖尿病组)及组内(手术前、后)内皮细胞面积、计数,六角形细胞变异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所产生的损伤较敏感,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对角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变化。方法 :用 MTT法检测了坐骨神经损伤 1 ,2 ,5,7和 1 4d的大鼠脾细胞 NK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并用 PEG沉淀法检测了大鼠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损伤后 7和 1 4d大鼠脾细胞的自发转化率较对照组 (同样手术应激但无坐骨神经损伤 )略有增高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术后 7d明显增高 ,1 4d时增加明显 ;而 NK活性则无明显变化 ,后期变化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 ,机体发生了免疫变化。  相似文献   

12.
深Ⅱ°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人深Ⅱ°烧/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EGF及其受体的动态表达,以便为临床合理应用外源性EGF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伤后1,3,5,7,10,14及21d自深Ⅱ°烧/烫伤住院患者创面取材,同时取正常皮肤做对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GF/EGFR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EGF于伤后1d~5d较对照明显降低,伤后7d恢复至对照水平,伤后10d显著增加,并于伤后14d达到高峰值,伤后21d与对照无明显差别.EGFR于伤后1d~3d明显低于对照,伤后5d开始增加,并于伤后10d达到最大值,尔后仍以显著高于对照的量持续至伤后21d.EGFmRNA与EGFRmRNA分别于伤后10d和伤后7d~10d呈强阳性表达,其前后表达则较弱.结论:伤后早期或后期于创面局部应用外源性EGF也许有助于更有效的促进深Ⅱ°烧/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以及对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对照组和TPNS组,实验组大鼠建立脊髓半横断模型,TPNS组损伤处为脊髓右侧T10段.损伤后15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20 mg/kg的三七总皂苷,每天给药1次,溶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1、28d进行行为学指标检测;采用免疫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脊髓损伤远侧端GS表达的变化.结果 行为学结果表明,该浓度的三七总皂苷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损伤后7d和14 d的BBB评分表明,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明王高于溶媒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脊髓远侧端GS的表达损伤侧强于对侧,损伤侧GS的表达趋势为1、3d逐渐增强,7d达高峰,在14 d时GS的表达逐渐下降,至28d仍略高于正常组.三七总皂苷组和溶媒对照组相比,GS的表达在相同时间点优于对照组,尤其是3d和7d.结论三七总皂苷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其促进GS表达,从而改善脊髓再生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重和多重脑震荡后24d内学习记忆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 成年SD大鼠30只,应用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大鼠.即单重脑震荡(PCC)和多重脑震荡(MCC)大鼠(n=8),应用八臂迷宫试验观测评价大鼠伤后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正常组比,(1)伤后摄取食物量下降,PCC组1~11d[(0.00±0.00)个~(2.62±1.76)个]、MCC组1~24d[(0.00±0.00)个~(0.75±1.48)个]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2)伤后精神运动抑制即入臂总次数下降,PCC组1~7d、13d[7d(4.87±1.24)次;13d(10.00±2.39)次]、MCC组1~8d、22d[8d(4.25±5.03)次,22d(9.37±4.20)次]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3)伤后参考记忆即入有食物臂次数先降后恢复,PCC组1~7d[(0.50±0.75)次,(3.00±1.06)次]等、MCC组1~19d[(1.88±2.10)次,(2.50±2.44)次]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5);(4)工作记忆即重复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出现延迟性损伤,PCC组1~6d、10~23d[(0.00±0.00)次,(4.25±3.05)次]、MCC组1~4d、6d、9~13d、15~16d、19~22d[(0.25±0.46)次,(3.12±2.87)次]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结论 单重和多重脑震荡鼠在八臂迷宫实验中,摄食功能、精神运动、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在伤后不同时间表现出严重受损,且前三者的损伤程度与脑震荡损伤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应用重型颅脑损伤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针,伤后第1,3,5,7天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并与对照组(46例)进行对照.结果:第1天,2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3天,2组病人血浆ET均比第1天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5天,2组病人血浆ET继续下降,但两组仍有差异(P<0.05);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保护肝肾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致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肾结石患者按半随机法分成牛磺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ESWL前1d开始分别口服牛磺酸粉和安慰剂2s/次,3次/d,共7d,术前及术后1d、3d、7d测定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内皮素-1(ET-1)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冲击前两组尿ALB、β2-MG、ET-1、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击后1d,3d尿ALB、β2-MG、ET-1、MDA均显著升高,与牛磺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牛磺酸对ESWL致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ET-1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DN)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杂码寡脱氧核苷酸(SCR)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术后3、7、14、21 d处死动物,每组6只。应用HE染色、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Egr-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及Egr-1 decoy ODN对它们的影响。结果①内皮损伤后3 d内膜增厚不明显,7 d内膜开始增厚,14、21 d时内膜明显增厚。②Egr-1 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 d开始升高,21 d时达到顶峰,而PDGF-BB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3 d开始升高,14 d时达到顶峰。③转染Egr-1 decoy ODN治疗后,在各个时间点内膜增厚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Egr-1和PDGF-BB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r-1 decoy ODN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Egr-1的表达,进而抑制PDGF-BB的表达,达到减轻新生内膜厚度、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兵  罗同青  李连  胡朝晖 《广西医学》2011,33(6):649-652
目的 测定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探讨CGRP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健康体检者10例、单纯骨折患者20例、单纯脑损伤患者60例,脑损伤并骨折患者60例(脑损伤按GCS评分分轻中重3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伤后24 h、3 d、5 d、7 d不同时间点血清CGR...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间点脑损伤区周围脑组织脑脂结合蛋白(BLBP)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颅脑液压损伤模型,在伤后1、3、7、14 d用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区周围脑组织BLBP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BLBP和波形蛋白。结果 TBI后1 d,BLBP含量显著下降,后逐渐上升,至伤后7 d达到高峰,伤后14 d又急剧下降(均P〈0.01)。BLBP和波形蛋白双标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皮质及损伤侧胼胝体,损伤侧皮质阳性细胞大多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损伤侧胼胝体阳性细胞基本呈放射状胶质细胞(RGCs)形态。结论 TBI后损伤区周围脑组织RGCs样细胞可能与皮质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