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自 1994年Kim[1] 等建立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TRAP法。并以此方法检测发现端粒酶活性与多数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以来 ,有关端粒酶与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报道连年增长[2 ] ,成了国际上肿瘤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迄今 ,几乎没有一种恶性肿瘤没有被做过端粒酶活性研究。以下就端粒酶与肝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背景梗概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结构 ,端粒DNA由短的碱基序列多次重复而成。端粒具有稳定染色体结构 ,维持细胞正常寿命或决定细胞分裂次数等功能。1972年 ,…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重复结构的一种具有逆转录活性的DNA聚合酶.在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高水平端粒酶表达,而在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无表达或只是极低表达.细针穿刺组织中检测端粒酶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化疗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目前研究认为,端粒酶是乳腺癌抗癌治疗的一种新靶点,并可能作用为临床治疗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由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调控的多种基因突变引起 ,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近年来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的人体恶性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缩短 ,而在正常体细胞中则呈阴性 (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除外 )。因此 ,恶性肿瘤、端粒、端粒酶三者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及途径。本文就三者之间的关系概述如下。1 端粒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特殊结构 ,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早在 30年代 ,遗传学家Mullert发现染色体末端被切断后极不稳定 ,容易丢…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耿  周建新 《重庆医学》1999,28(4):295-297
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生物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结构和行为的异常被认为同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大量资料证实,85%以上的人类肿瘤细胞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而绝大多数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缺乏端粒酶活性。因此,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对端粒及端粒酶进行深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获得一些有用的肿瘤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本文拟就近年来对端粒酶与人类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前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1.1端粒的结核和…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七十年代末 ,Blackburn等在进行染色体研究时 ,发现被破坏的染色体末端十分不稳定 ,损伤的末端可相互融合。因此 ,将这种可使染色体保持稳定的末端称之为端粒 (telomere)。此后的研究结果表明 ,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存在端粒 ,它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基本结构或序列 ,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完整复制具有重要作用 ,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相互融合 ,并能使DNA分子在没有丢失成分的前提下完整复制[1] 。细胞生命周期有限 ,染色体端粒随细胞的分裂不断丢失 ,当端粒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 ,就会促发细…  相似文献   

6.
端粒与端粒酶的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特别是证实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报道统计[1~ 3] ,在恶性肿瘤组织和永生细胞系中端粒酶阳性率高达 85 %~ 95 % ,而在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低于 4% ,因此选择端粒酶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靶点 ,可能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 ,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可能最小。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死率高 ,而以端粒酶为靶治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端粒酶、端粒酶抑制剂与宫颈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端…  相似文献   

7.
8.
李运泽 《广西医学》2002,24(2):198-20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在稳定染色体及防止染色体在复制时缩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是催化合成并维持端粒一定序列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现就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踪述。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富含鸟嘌呤的 DNA-蛋白复合体。人类染色体端粒由 5’TTAGGG3’序列片段重复构成 ;不同细胞端粒长度不一 ,平均约为 1 0 kb。端粒的主要作用是参与 DNA复制、染色体位移及维…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是端粒复制时的一种特殊的反转录酶.正常情况下,人体大多数的正常组织细胞并不表达端粒酶活性,只有在具有增殖潜能的细胞中才可以检测出它的表达.在大多数人体肿瘤尤其是胰腺癌中,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从而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端粒酶反转录酶的激活是其活性表达的关键步骤.目前的研究发现,端粒酶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及预后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端粒、端粒酶同衰老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端粒(telomer)、端粒酶(telomerase)同衰老、癌症的关系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中人们发现“衰老者的端粒缩短”,而且在约85%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到了端粒酶活性。因此对端粒及端粒酶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细胞衰老和恶变的机制,对抗衰老以及肿瘤的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就端粒和端粒酶及其衰老、癌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端粒酶基因hTR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在30例乳腺癌和2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结果30例乳腺癌中hTR表达阳性率为90%,2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为16%,乳腺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乳腺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肿瘤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表达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保证线性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染色体末端转移酶,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的稳定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恶性肿瘤是由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调控的多种基因突变引起,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在大多数人体恶性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端粒酶阴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除外)。端粒酶与肿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之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端粒酶抑制及检测可能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及诊断价值。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秦丽华 《海南医学》2002,13(2):57-59
1 端粒酶的启示多年来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 ,但始终没有结果 ,但由此却发现了一种叫端粒酶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1 1 “生命时钟”端粒细胞的染色体 (DNA ,即基因 )顶端有一种物质叫做端粒。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 ,是一个特殊的核酸蛋白复合物 ,它如同一顶高帽子戴在染色体的头顶上 ,细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就缩短一点。当端粒最后短到无法再缩短时 ,细胞的寿命也就到头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 10 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 ,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1 2 令癌细胞不死的…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及健康;祖国传统医籍记载蟹壳具有破瘀消积、软坚散结、扶助正气的功效,可以治疗女性的乳房硬肿;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的自杀式死亡,受凋亡相关基因调控,因此研究蟹壳对实验动物乳腺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于抗肿瘤中药的开发及乳腺癌的防治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Muller发现了保持染色体稳定的端粒结构,1985年Greider和Blackbum在四膜虫细胞提取物中发现了端粒酶,并证实端粒酶具有维持端粒长度的功能。1989年Morin等人在宫颈癌的Hela细胞发现活化的人端粒酶,从此对端粒酶的研究便不断深入,本文对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甲状腺癌组织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结果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受多种因素调节。结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预后估计及针对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抑制剂在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hMSH2是错配修复系统的主要成员,它的突变将产生DNA修复错误或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增加整个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从而引起与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本对hM-SH2基因的结构、定位、表达、功能予以总结,并综述hMSH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端粒酶CD44v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以及 CD 44v(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在乳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1)实验组为 50例原发性乳腺癌存档蜡块标本,对照组为 5例正常乳腺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端粒酶和 CD 44v基因蛋白表达. (2)统计学处理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 q检验、χ 2检验和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准为 0.05.结果 (1)CD 44v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阴性,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8% (29/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端粒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阴性,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70% (35/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端粒酶与 CD 44v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r=0.3333, P<0.05 ).结论 结果表明端粒酶、 CD 44v基因蛋白均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它们以不同的作用机理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端粒(即染色体末端)的发现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对其结构、功能、合成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则是近年来的事,本文就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细胞分裂过程中,因其染色体末端(端粒)DNA不能完全复制而缩短,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而衰老,端粒酶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端粒酶的活化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在永生细胞系及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85%)细胞中有活化的端粒酶。本文综述了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在端粒合成与稳定中的作用,介绍了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细胞永生与端粒酶激活的关系,并讨论了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癌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