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展  蒋琰瑛  祝建军 《浙江医学》2006,28(3):210-2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患者在VVC的基础上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RVVC。VVC患者经治疗后5%-10%复发。现对我院门诊的RVVC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每年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4次及以上或发生与抗生素治疗无关的VVC3次以上者称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recarrent voulvovaginal candidiasrs RVVC)有5%的妇女反复发生VVC,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我科门诊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疗RVVC30例,本文着重对病人的门诊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34-1234,1237
目的 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 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和分析。结果 (1)3590名患者当中,VVC、RVVC的发病率分别为11.60%和0.58%。(2)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相比,在卫生习惯或应用激素、抗生素、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3)在既往的用药中,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在应用局部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的几率要高于普通VVC患者。结论 VVC尤其是RVVC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应该对RVVC的患者尽可能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一定要长疗程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G)、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VVC的主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O患者Th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一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O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妇女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RVVC是近年来VVC治疗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本文综述了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和乳酸杆菌等药物治疗RVVC的效果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金云  张居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24-1126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一种复杂形式,系指12个月中确实发作4次或4次以上有症状的VVC[1]。据估计5%的成年妇女患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通过实验室检查、镜检加培养确诊为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累及阴道黏膜,以往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该病以外阴瘙痒、灼痛、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临床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属于复发,1年中如有4次复发,则称为RVVC.据估计有75%的育龄女性至少患过1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的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10%的妇女则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1,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率很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威胁着全球数以万计妇女的身心健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复杂,揭示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虞丰  周晔  何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3):2921-2923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念珠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之一,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之下,念珠菌优势繁殖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didiasis,VVC)。VVC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5%的育龄妇女一生至少有一次发病,有关妊娠期妇女的感染率各地报道不同。VVC不仅给孕妇带来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而且可能导致胎儿官内感染,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指妇女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真菌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真菌学检查又示阳性者为VVC复发,如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则称RVVC;是目前妇科常见的多发性、顽固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燕利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86-108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常见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大约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VVC,而且另有5%-10%的妇女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1年有4次或以上发作)[1]。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20例患者依据病史分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RVVC)60例(病例组),偶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VVC)60例(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20株念珠茵中白念珠茵占80.83%,非白念珠茵占19.17%。RVVC组中自念珠茵占73.33%;VVC组中为白念珠茵占88.33%,RVVC组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60株RVVC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3.33%、95.00%。结论白念珠茵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 ,采用念珠菌直接镜检和培养的方法将 15 6例患者中阳性者分为 RVVC组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组 ,阴性者为对照组 ,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克霉唑乳酸配方阴道栓和制霉菌素治疗 RVVC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是 RVVC的危险因素 ,克霉唑乳酸配方阴道栓可有效预防 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情复发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RVVC的患者50例和初次或偶发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病前15项生活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RVVC组排在前5位的因素依次为:发病前5 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在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和性生活频率(≥3次)5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VVC患者病情复发与发病前5 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指念珠菌性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或1年中4次复发,则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据估计5%的成年妇女患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增多[2].通过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念珠菌感染.由于该病病因复杂,顽固难愈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笔者现从病原菌、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治疗方法4方面对国内外近几年研究RVVC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廖化梅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16-131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简称VVC)又名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涉及病原菌和宿主两个方面,其中包括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毒力因子、药物敏感性等和宿主的抵抗机制以及发病的诱发因素等。有研究提示生活方式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有一定关系,现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常  相似文献   

19.
彭幼玲 《广东医学》2006,27(9):1415-141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条件性真菌黏膜感染。病原菌大部分为白色念珠菌,还有部分为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念珠菌是双相型单细胞酵母菌,在人体中,无症状时常表现为酵母细胞型;侵犯组织和出现症状时常表现菌丝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困扰着大量生育年龄的健康人群妇女,75%的妇女一生中有至少一次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作。也有5%.10%妇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现在已经明确白色念珠菌引起感染常与性激素的存在有关,尤其是雌激素的影响、妊娠等多种因素可增加妇女对VVC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妇女最常见的阴道炎之一,据统计,7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约10%的健康妇女阴道有念珠菌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还可伴有尿痛以及性交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异常痛苦单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易复发,易耐药,我院应用抗真菌药物联合阴道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