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和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重要指标。其血浆水平受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目前研究已表明 ,在脑梗死发病前及病后不同时期二者均发生较复杂的变化 ,掌握这些变化规律 ,可用于脑梗死的预防及指导脑梗死的溶栓和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观察,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超家族的一员,在活体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最主要的生理抑制剂,能抑制纤维蛋白降解,是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者.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证实PAI-1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神经系统肿瘤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密切关系.现将PAI-1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替奈普酶(TNK-tPA)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生物工程改造后的基因突变体,与rt-PA比较,TNK-tPA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更高、半衰期更长(可以静脉推注)、对于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影响更小,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抵抗性更强。虽然TNK-tPA和rt-PA的作用机制相同,TNK-tPA溶栓更有优势。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TNK-tPA和其与rt-PA的临床对照研究尚需要进一步证实TNK-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从TNK-tPA的分子结构和临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 minogenactivator ,t -PA)及其抑制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 1)是纤溶系统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二者的结构、特性以及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二者的活性、抗原含量测定甚至出现了矛盾的结果。1 t -PA、PAI- 1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  纤溶酶原激活物 (PA)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以及它们的抑制物在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6.
<正>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溶栓治疗是指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临床上静脉溶栓剂主要有尿激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等,尿激酶虽然溶栓活性高,但在脑卒中的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病人纤溶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 - 1)在纤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tPA/PAI- 1受PAI- 1基因调控 ,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同时检测了22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活性及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含量,结果示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增高;并对患者组上述指标与血脂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认为血脂与纤溶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对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抗原含量,以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纤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患者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20名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组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说明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S及PAI-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2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采集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其中31例同时采集脑脊液,测定脑脊液及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D-二聚体(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异常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检测对血栓性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脑梗死及其高危人群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检测33例急性脑梗死,35例脑梗死高危和2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1)和纤维蛋白原(Fg) 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高危组血浆GMP-140、PAI-1水平显著升高、t-PA显著降低(P<0.01),Fg升高(P<0.05),脑梗死组与高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及其高危患者存在PTS,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可能会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抗原含量,以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纤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患者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20名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组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说明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A及PAI—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2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活性与PAI—1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论证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探讨IR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在脑梗死形成中的可能关系。方法 选择47例正常成年人(I组)、48例脑梗死患者(Ⅱ组)、42例脑梗死伴Ⅱ型糖尿病患者(Ⅲ组),分别测定血清胰岛素(IS)、C肽水平及血浆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结果 (1)Ⅱ、Ⅲ组患者IS、C肽、PAI-1活性明显高于Ⅰ组。其中以Ⅲ组增高最明显。(2)Ⅱ组、Ⅲ组IS、C肽与PAI-1及IS与C肽间呈正相关。结论 (1)IR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2)脑梗死血浆PAI-1活性增高与IS及C肽呈正相关,PAI-1活性增高导致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可能是IR引起脑梗死的中间环节。(3)IR及PAI-1活性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tPA可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PAI-1能够调节tPA的活性,两者共同作用调节纤溶过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其能够溶解血栓、明确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已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2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00例健康成人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 F:A g)、P-选择素(GM P-140)、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 I-1)的活性,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血浆中vW F:A g、GM P-140、Fg的含量、PA I-1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PS、PC、t-PA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较低的抗凝和纤溶活性,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双层细胞种植能有效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中能提高其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 目的:采用双细胞种植及修饰内皮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和抗栓能力,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观察对小口径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方法:以4种不同组合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种植在PTFE管腔面。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4种人工血管经旁路分别移植在4组兔的腹主动脉上。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0 d,种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组和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 > 0.05)。与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相比,未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膜明显增厚(P < 0.05);未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膜较薄(P < 0.05)。提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可以促进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但同时转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以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卒中作为一个常见且严峻的医疗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有效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但由于受到狭窄治疗时间窗(3 h)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影响,t-PA的溶栓治疗受到  相似文献   

18.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脑出血是溶栓治 疗中的严重并发症。rt-PA在局部溶栓的同时增加了机体出血风险,可能导致脑出血性转化(CHT),其发 病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基因多态性和生理差异有关。 体温、年龄、头颅CT或MRI的影像表现、血压和血糖等多种因素均是影响rt-PA 溶栓治疗AIS 后脑出血 的因素。在rt-PA 溶栓治疗中,针对不同生理状态和临床特征的AIS 患者进行预见性地监测和目的性地 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脑梗死 (diabeticischemicstroke ,DIS)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 (non diabeticischemicstroke ,NDIS)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 (plasminogenactivator ,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PAI)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底物发色法测定血浆中PA和PAI活性 ,以观察DIS和NDIS患者血浆PA和PAI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NDIS患者血浆中PA活性在4~ 2 1d较非脑梗死患者升高 ;DIS患者的PA活性在 7h~ 2 1d较NDIS患者为低 ,但PAI活性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DIS患者血浆中PA活性较NDIS患者降低 ,提示其存在纤溶系统激活的紊乱 ,并可能与DIS症状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3])。积极静脉溶栓是其临床主要治疗方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溶栓剂,但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4,5]),且易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