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研究发现DN与DM视网膜病变都存在血管生成异常,DN早期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袢扩张,尿白蛋白排泄增多;晚期微血管大量退缩,肾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早期给予血  相似文献   

2.
伍松姣 《内科》2007,2(4):532-534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apatn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起病隐匿。是DM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DM的发病率逐年增高,DN的患病人数也随之逐渐增多。DN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出现微量的蛋白尿为特征,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一旦发生临床DN,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其病理损害便不可逆转[1]。因此,在DN早期用敏感性指标监测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DN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综述如下。1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世办范围内逐年上升已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在美国DN是ESRD最常见的原因,约占长期透析患者的半数.我国肾脏疾病虽仍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但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统计显示DN占同期肾活检比率从上世纪的2.57%升至4.31%,DN约占我国ESRD的15%,随着DM发病率的上升,这一比率将会进一步升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改善DN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DN起病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不易诊断.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金指标"菊粉清除试验操作不便,临床难以开展[1],而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对早期轻度的肾功能损伤缺乏足够的灵敏度.近年来对血清胱抑素C(Cys C)的检测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梁毅堂 《内科》2009,4(2):286-28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的临床征象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病理学上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最后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D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DN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和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1〕,也有报告〔2〕认为下肢血流量减少,可能与髋部及跟骨骨丢失有关,本文就DM肾病(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1 DN是促进DM OP发生的最重要因素DN是指DM性肾小球硬化症,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细胞因子在DN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众多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具有肾保护作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尿蛋白量,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其机制并不依赖其降脂作用。我们进一步探讨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DN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糖尿病肾病是DN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DN就无法完全治愈。所以在DN早期应积极进行治疗。糖尿病眼病及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性微血管并发症,两者具有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的共同发病机制;递法明是目前新公认的治疗糖尿病毛细血管病变的理想药物,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的疗效,但国内关于递法明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报道较少,所以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了本院60例早期DN患者,  相似文献   

9.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3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以糖尿病(DM)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伴尿蛋白含量异常的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是DM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调查统计,35%~38%的肾衰竭患者由DM引发,5%~10%的DM患者死于肾衰竭,在西方国家慢性肾衰竭病因中DN已占首位,而我国由于DM发病率逐年增加,DN亦日益增多。DN已成为引起老年人慢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不仅影响清除自由基的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还可导致氧自由基水平升高,过多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应激能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作用[1].而血管内皮损伤在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改变、蛋白尿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2].有关DN、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三者之间关系的报道较少.为探讨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其在DN发病中的意义,本研究以检测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水平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观察没有合并DN的T2DM患者与合并早期DN的T2DM患者血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CE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惠丽  苏瑞芳 《山东医药》2003,43(35):35-3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DN可使心血管危险性增加20~40倍,同时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晚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DN对降低DM病死率甚为重要。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20例DM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严重影响糖尿病(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球、肾小管聚集导致的肾小球坏死及肾间质纤维化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Ⅲ,DN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DN的发生可能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0/Mφ)在肾组织的广泛浸润有关,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 ,以早期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肥大 ,晚期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 DN在 1型糖尿病患者中占 30 %~ 4 0 % ,2型糖尿病中占 2 0 %~30 %。在许多国家 ,DN是导致慢性肾衰的首因 ,我国也有这种趋势。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糖尿病出现肾脏并发症至终末期肾病至关重要。1  DN发病机制1.1 一氧化氮 (NO)与 DN 研究提示 ,NO升高多表现在糖尿病早期 ,而 NO下降则表现在糖尿病晚期。出入球小动脉对 NO敏感性不同 ,局部产生的 NO只控制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和超滤系数 ,而出…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病理特点是肾脏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DN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DM)状态下肾脏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多[1],但DN早期TGFβ1在血清中的改变报道不多,为此本实验采用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早期DN的动物模型来观察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旨在阐明其对早期DN的影响,为尽早防治DN寻求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30% ~ 4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自于DN.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与DN密切相关.TRPC6在肾小球表达异常,使系膜细胞及足细胞的钙内流异常而引起足细胞数量减少、肾小球高滤过、胞外基质(ECM)增多、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我们现对TRPC6表达异常与DN的关系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是炎症性疾病[1].早期DN存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与炎症因子的作用有关,目前国内研究报道不多.本文旨在探讨早期DN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对60名T2DM患者进行24h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并根据其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和DN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20名。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B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cy。结果DM患者血浆Hcy水平〔(15.01±5.99)μmol/L〕较健康对照组〔(12.00±1.96)μmol/L〕有明显升高(P<0.001)。将Hcy≥15.80μmol/L作为高Hcy血症的诊断标准,将T2DM分为高Hcy组和无高Hcy组,高Hcy组DN发生率比无高Hcy组明显升高(50%vs26.8%)(P<0.05)。各危险因素与DN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cy与DN的发生有关。结论Hcy血症是T2DM、D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cy为DN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肾病(DN)、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NDRD)及糖尿病(DM)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M+NDR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住院行肾穿刺活检的108例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DN组、DM+NDRD组及DN+NDRD组。结果糖尿病病史<5年的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的患者应考虑存在DM+NDRD的可能,相反,>5年应考虑DN及DN+NDRD的存在;Hb A1c越高,DN的可能性就越大;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患者有DR的存在,应高度警惕发生DN的可能;肾小球滤过率(GFR)低而血清肌酐高应考虑DN存在的可能;血尿多发生于DM+NDRD和DN+NDRD;DN多发生高血压;108例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患者肾穿刺病理结果,DN 69例,占63.89%,DM+NDRD 30例,占27.78%,DN+NDRD 9例,占8.33%。DM+NDRD和DN+NDRD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 A肾病,D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型肾小球硬化。结论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DM+NDRD和DN+NDRD并不罕见;鉴别DN、DM+NDRD和DN+NDRD的"金标准"是肾穿刺活检;对于糖尿病病史短、血尿、蛋白尿、无DR及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中老年患者应及时做肾穿刺活检,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DM)控制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N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6个有意义的因素: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DM病程,认为早餐前血糖7.03mmol/L是预防DN发生可建议的血糖水平,6.27mmol/L则是较严格控制DN发生的血糖水平。结论 DM患者在血糖、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等方面的控制状态,影响着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告DN发生率一般为30%~50%[1]。Mogensen等根据DN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五期[2]。一旦到了大量白蛋白尿期,则肾小球功能呈进行性不可逆转的减退,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因此,对早期DN的诊治十分重要[3]。我们采用RP-HPLC同时测定血清和尿样中的假尿嘧啶核苷(SPu,UPu)、肌酐(SCr,Ucr)、尿酸(SUA,UUA),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Pll测定对DN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互.观察对象:我院住院及专科门诊的54例DM患者(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