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品种及其分布情况,为该地区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已收藏的部分标本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鄂西北地区分布的柴胡品种主要是竹叶柴胡,偶见狭叶柴胡,尚未见北柴胡分布。结论:竹叶柴胡是鄂西北地区的主流柴胡品种,鄂西北地区所产、习称为"北柴胡"销往全国各地的柴胡药材商品实际为竹叶柴胡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2.
中药柴胡的药源调查及商品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潘胜利 《中药材》1996,19(5):231-234
通过对全国27个省区的药源调查和商品鉴定,较系统地整理了我国中药柴胡使用的原植物:共19种、5变种、1变型。并通过对102件柴胡商品的鉴定,发现其主流品种为:北柴胡、小叶黑柴胡、红柴胡和窄竹叶柴胡。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皂苷a、d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本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d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7月底柴胡皂苷a、d的含量最高,到11月底最低。结论初步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适采收期,为柴胡药材的采收及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黑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1mm×100 mm,1. 8μm),0. 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E),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结构鉴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叶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PCA结果显示该4种柴胡明显聚成3类,其中北柴胡和竹叶柴胡聚为一类,而藏柴胡、小叶黑柴胡与北柴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及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了藏柴胡(来源于窄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及种植北柴胡(B.chinese)和竹叶柴胡(B.marginatum)中柴胡总皂苷、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总皂苷含量藏柴胡为2.93%~5.86%,北柴胡为1.56%~2.25%,竹叶柴胡为1.83%~2.50%;柴胡皂苷a+d含量藏柴胡为2.03%~3.95%,北柴胡为0.46%~1.28%,竹叶柴胡为0.88%~1.90%。结论:藏柴胡种植量正以甘肃为中心不断扩大,其中柴胡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柴胡,将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总皂苷,挥发油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挥发油的吸光度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总皂苷,挥发油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柴胡总皂苷的含量8月份最高;挥发油的含量7月份最高。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GAP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茈胡 ,至《图经本草》始易其名为柴胡。指出 :“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 ,以艮州为胜 ,二月生苗 ,甚香 ,茎青紫 ,坚硬 ,微有细线 ,叶似竹叶而紧小 ,亦有似邪蒿者 ,亦有似麦门冬叶而者 ,七月开黄花 ,根淡赤色 ,似前胡而强。生丹州者结青子 ,与他处者不类 ,芦头 ,有赤毛如鼠尾 ,独窠长者好。”可见古代所用柴胡已有多种。如今 ,本品商品主要有三大类 :一、北柴胡 ,原植物为柴胡 ;二、红紫胡 ,原植物为狭叶柴胡 ;三、竹叶柴胡 ,原植物为膜缘柴胡。它们都是伞形科柴胡属植物 ,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内蒙…  相似文献   

8.
柴胡及药材习用名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雪梅  张丽增  郭小青 《中药材》2007,30(1):105-107
对柴胡药材名称及药用部位经查阅古今医药典籍并结合实物标本,结果:古本草无南柴胡名称,竹叶柴胡药用全草也依据不充分;明代已澄清了两种称为银柴胡名的混乱。中国药典等现代文献中的习用药材名南柴胡宜修订为红柴胡,药用全草的竹叶柴胡类,也不应在地方药材标准中列入柴胡项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9)
目的:对柴胡属5种药材北柴胡、南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和锥叶柴胡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及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方法,对药材进行了性状观察和描述;以柴胡皂苷d和柴胡对照药材为指标性成分和标准物质,建立了柴胡属5种易混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对5种易混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5种药材从性状特征上能够准确予以区分;薄层色谱结果显示,锥叶柴胡和其他几种柴胡区别较大,能够快速鉴别,竹叶柴胡及藏柴胡与正品柴胡较为一致;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可用于5种柴胡药材的物种鉴定。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性状及薄层色谱方法在鉴别这5种药材上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DNA条形码技术是传统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也为竹叶柴胡和藏柴胡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柴胡(Radix Bupleuri)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南柴胡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柴胡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栽培柴胡的种质类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我国栽培柴胡种质现状。方法:实地调研我国栽培柴胡主产区,收集5省56个栽培柴胡居群种质并进行形态学特征挖掘整理。结果:我国栽培柴胡产区主要位于甘肃、山西、陕西、河北、黑龙江,多为当地野生或外地调拨,各地俗称较多,主要栽培种质可被分为6种类型、4个物种[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三岛柴胡B.falcatum Linneus、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Wolff) Shan et Y.Li],其中,北柴胡占主流。结论:将复杂多样的栽培种质梳理归类对澄清栽培柴胡药材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发现的种质区分特征可作为柴胡属物种特征的补充,为柴胡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红北柴胡药效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北柴胡和红柴胡在解热、抗炎、镇痛及保肝等方面药效作用间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随即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北柴胡组、红柴胡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大鼠2,4-二硝基苯酚致热实验、小鼠光热法致尾痛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进行药效评价与验证。结果:结果表明,北柴胡的抗炎、镇痛作用比红柴胡好,而红柴胡的解热作用优于北柴胡。结论:中药的品种对其疗效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建议在临床用药时北柴胡和红柴胡不可混用,应注明其品种,以确保中药疗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SPME-GC-MS法研究竹叶柴胡和北柴胡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竹叶柴胡和北柴胡进行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共鉴定出竹叶柴胡48个成分,北柴胡21个成分,其中有10个化合物为共有峰,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均为n-十六烷酸。 结论: SPME-GC-MS能全面快速分析柴胡挥发油成分,并作为柴胡药材质量评估和基源鉴定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柱前衍生化法评价不同品种和产地柴胡药材和饮片的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大量柴胡药材和柴胡饮片样品中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d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柴胡样品的质量优劣。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UV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红柴胡、黑柴胡的皂苷类成分较北柴胡低,竹叶柴胡几乎检不出柴胡皂苷;北柴胡的柴胡皂苷a的质量分数主要在0.100%~0.330%,柴胡皂苷d 0.200%~0.400%,柴胡总皂苷1.00%~2.00%;粗根无分支柴胡皂苷成分明显低于细根或粗根多分支柴胡药材。结论:建议北柴胡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不得低于0.100%,柴胡皂苷d不得低于0.200%,柴胡总皂苷不得低于1.00%;北柴胡的适宜产区为山西中部的太谷,山西南部的芮城,平陆,万荣,山西东南部的长治,甘肃的陇西,礼县等地;选育北柴胡品种时优先选取根粗且多分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柴胡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有30多个品种,很多种都可以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载正品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等省;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省。近年由于资源严重减少,价格一直持上升趋势,这就使得一些伪品和混淆品大量出现,严重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中药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现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伪品及混淆品的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玲玲  陈莹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05,36(9):1431-1433
柴胡属(BupleurumL.)是伞形科植物中的大属之一,始载于Linnaeus1737年发表的《植物属志》。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柴胡属植物在200种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现已知有柴胡属植物41种、17变种、7变型,占全世界种类的1/5以上,在西北5省区的药用种类就有21种之多[1]。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录的柴胡原植物有2种,即北柴胡B.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近年来,对柴胡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其中,以北柴胡、南柴胡、三岛柴胡的研究报道最多。北柴胡常以干燥根供药用,因其…  相似文献   

17.
北柴胡是传统常用大宗药材,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之一。该品种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进入21世纪后,北柴胡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增幅超过同类柴胡的50%以上。从2006年起至今,北柴胡一直为业界所关注,有关媒体召开了“北柴胡走势专题研讨会”,可见业界对其的重视程度。此后,北柴胡一路高歌,价格居高不下。近年,多商格外注视其产量、库存、价格及后市走势,北柴胡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品种之一。前不久,笔者对东北地产北柴胡的产销走势进行了市场调研,报道如下,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9,(4)
目的:建立川产竹叶柴胡HPLC特征图谱,提高川产竹叶柴胡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相似度分析软件,生成10批马尔康柴胡的对照特征图谱,并与另外2种川产竹叶柴胡(竹叶柴胡、马尾柴胡)及习用品汶川柴胡的图谱进行比较。对样品中芦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马尔康柴胡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912~0.995之间,共有特征峰9个,指认特征峰5个。竹叶柴胡、马尾柴胡和汶川柴胡色谱图同时具有9个特征峰,与马尔康柴胡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0.837、0.612和0.779。4种药用植物中芦丁的含量在0.34%~1.55%之间。结论:特征图谱的相对保留时间在药材质量控制方面具有较好稳定性和可控性,可用于评价川产竹叶柴胡。  相似文献   

20.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按性状分别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功能,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嵩县柴胡,又称“嵩胡”,属北柴胡,主产于河南省嵩县等伏牛山区,药材以其质硬而韧、独根肥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