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性、开放性临床试验。结果:口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33例,并以西替利顺嗪治疗35例作为对照。1周及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6.96%及93.93%,与西替利嗪相比较(分别为85.71%及82.85%),疗效明显占优。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起效迅速、疗效较高、副作用较少、用药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延长疗程及联合用药也许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春仙 《浙江医学》2010,32(6):971-972
近年来,我院采用咪唑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并与单用咪唑斯汀治疗进行对照,比较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咪唑斯汀 (皿治林 ,Mizolastine)是一种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为了解咪唑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治疗观察了 4 0例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 :临床确诊的患者 ,风团反复发作 ,病程在4周以上 ,收集的 4 0例均为我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 ,其中男 17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35 - 5 3岁 (14 -70 ) ,病程平均 2月。1 2 治疗方法 :咪唑斯汀 10mg ,每日一次口服 ,疗程 14天。1 3 观察项目及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 7天、14天各观察记录 1次 ,治疗前后均由同一位医生观…  相似文献   

4.
王卫亮  谢汝汉  刘奉彬  林菊珍 《吉林医学》2012,33(12):2471-2472
目的:研究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口服150 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每天早晨口服咪唑斯汀1次,每次10 mg,共28 d,按四级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瘙痒、风团的数量和大小、水肿性红斑的数量和大小,并对治疗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 d后与治疗前、治疗4 d后与治疗1 d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至治疗后第28 d,瘙痒及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一步提高.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笵苏静 《中外医疗》2016,(32):14-16
目的 研究分析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整群选择该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联合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2.76±0.65)分与对照组(2.70±0.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0.73±0.62)分优于对照组(1.59±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9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片联合西咪替丁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片口服。观察治疗第7、14d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服药后第7、14d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58.3%、87.5%和60.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2003年6~10月采用咪唑斯汀(皿治林,mizolastine,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用咪唑斯汀治疗1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咪唑斯汀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无特效疗法的慢性皮肤病。2008年9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咪唑斯汀(mizolastine,商品名皿治林,Mizollen)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片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咪唑斯汀10mg,1次/d,雷尼替丁150mg,2次/d,设立对照组46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次/d,雷尼替丁口服同治疗组,均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00%,67.39%,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曹慧  韩洪方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83-1384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2周疗法和4周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咪唑斯汀口服,每日同一时间服用10 mg,疗程4周。于第14天、28天按4级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瘙痒、风团的数量和大小。结果第2周有效率为69.7%,第4周有效率为90.9%,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仅有3例(4.5%)患者有轻度嗜睡、乏力,但可耐受。4周疗法较2周疗法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林晓红 《河北医学》2014,(5):754-756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予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及血清IgE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5.28%、61.79%,总有效率分别为93.26%、83.1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3%,对照组为9.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49%,对照组为15.73%,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与单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各63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痊愈2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8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抗组胺作用强弱,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给20名健康受试者做组胺点刺试验,试验后20min,每位受试者分别服用咪唑斯汀10mg或氯雷他定10mg。测量组胺点刺试验后15min,服药后1h、2h风团和红晕最长径、中点垂直直径,并计算其面积。结果咪唑斯汀服用后1h、2h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分别为40.19%和83.92%,而氯雷他定服用后1h、2h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则为15.00%和39.76%,差异显著。结论咪唑斯汀抗组胺作用显著强于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过敏反应体外检测系统(IVT)对3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IgE(SIgE)检测,包括179例患者血清6种吸入性过敏原检测及172例患者血清10种食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179例血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1至6项阳性者93.85%;172例血清食入性过敏原检测1~5项食入性过敏原阳性者约80.81%,未见同一患者6种或6种以上过敏原阳性者。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的诊疗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血清阳性的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左旋西替利嗪片(5 mg/d)治疗;另一组给予左旋西替利嗪片(5 mg/d)、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停药4周后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析CIU与HP之间关系.结果 127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57(44.9%)例HPIgG阳性,而100名健康者仅6(6%)例阳性,CIU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χ2=42.18,P<0.01).停药4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55.2%,联合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前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0.43,P<0.01);停药8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44.8%,联合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前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5.21,P<0.01).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针对清除HP的联合疗法治疗HP阳性CIU患者近期(停药4周)以及远期(停药8周)有效率都优于单独抗过敏治疗的方案.结果 提示,幽门螺杆菌与部分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另外,联合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减少荨麻疹的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咪唑斯汀68例,10mg/次,氯雷他定组50例,10mg/次,每天1次。结果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湿疹和异位性皮炎3周总有效率为90.7%,氯雷他定组3周总有效率为6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对接触性皮炎的1周总有效率为1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是治疗急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