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5年康保县鼠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交流康保县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探索更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鼠间鼠疫流行区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灭鼠,并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应急准备工作。结果灭鼠效果较好,灭效为98.5%,鼠密度由灭前2.51只/hm2,下降为0.26只/hm2,鼠间鼠疫的流行得到了控制。结论鼠间鼠疫处理措施及时有效,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变化趋势,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2009-2014年, 在全省13个地市共设立207个监测点 (行政村), 并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对6年来各项螺情监测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累计调查钉螺面积80 963.47 hm2 , 查出有螺面积45 309.77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 364.93 hm2 ; 共捕获活螺1 646 125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由2009年0.493 3只/0.1 m2 下降到2014年0.339 3只/0.1 m2 , 降幅为31.22%; 感染螺密度由2009年0.000 7只/0.1m2 下降至0, 降幅为100%; 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0.14%下降至0。不 同疫情类别和流行类型中, 三类村和垸内型流行区钉螺感染率最高; 不同环境类型和植被类型中, 沟渠和杂草环境钉螺 感染率最高。 结论 结论 湖北省螺情稳步下降, 但全省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需加大药物灭螺和工程灭螺力度, 以 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3.
除"四害"工作是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的重要任务,灭鼠是除"四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从1992年起开展此项工作,当年就通过自治区爱卫会考核验收,被授予"灭鼠先进城市"称号;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每年定期灭鼠,加强宣传、防灭结合,始终将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并于199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现将我市近年来灭鼠组织管理与防治措施报告如下。1城市概况新疆库尔勒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是南北疆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跨东经85…  相似文献   

4.
阿拉山口口岸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境内,北临哈萨克斯坦,东临塔城地区托里县,南依艾比湖,介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灭鼠灭蚤工作,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年来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吉林西北部草原是一块古老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62年以来,为了防治鼠疫,每年都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开展春季草原大面积灭鼠和坚持在自然疫源地灭鼠地区和非灭鼠地区监测鼠情,旨在掌握其规律性,为控制动物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1 监测方法 在自然疫源地,保护性灭鼠地区与非灭鼠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境,建立固定监测点。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山丘地区现场灭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山丘地区的灭螺方法。方法采用单纯灭螺法、复合灭螺法和改良灭螺法分别对1000 m2的有螺面积进行灭螺,比较3种灭螺方法的用工投入和1年后的灭螺效果,并于2006年和2007年采用改良灭螺法进行了扩大灭螺试验。结果单纯灭螺法、复合灭螺法和改良灭螺法的用工投入分别为1.5、75工和22工;1年后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25%、100%和100%;改良灭螺法扩大灭螺有螺面积压缩率为96.48%,以往单纯灭螺法的灭螺效果为36.47%,改良灭螺法的灭螺效果比单纯灭螺法提高了164.54%。结论单纯灭螺法因效果差而不可取;复合灭螺法投入大,且易损坏农田设施,很难广泛应用;改良灭螺法投入适中,简单易行,效果理想,可广泛应用于山丘地区灭螺。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方法采取以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09年全省共治疗血吸虫病人750798人次,扩大化疗547069人次。治疗病畜8462头次,扩大化疗117023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面积30532.0hm2,环境改造灭螺面积13979.5hm2。开展健康教育3173.1万人次。40%的重点村落实了传染源控制措施。至2009年,人群感染率降至0.51%,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率降至0.30/10万,耕牛感染率降至1.25%。钉螺面积徘徊在29065.4~29740.3hm2,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呈总体同步下降趋势。期间全省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其中4个县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4个县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结论实施以人畜筛查化疗、控制钉螺、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1987~2002年的16年间,赤峰市有6年出现鼠间疫情,对广大的农牧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市政府提出的把疫情控制在鼠间,确保不发生人间鼠疫的原则,我们对每次的鼠间疫情均进行了较为严格、彻底的处理。从领导重视、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到疫区灭鼠灭蚤等工作均总结了一套可行的办法。笔者亲自参加了6次疫区处理,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淳县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及控制策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高淳县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原因及评价控制策略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调查和人畜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哨鼠法进行水体感染性调查;实施药物灭螺、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措施,观察钉螺面积及人畜感染率变化。结果 1999-2007年共调查钉螺面积11 596. 96hm2;1999年春季发现钉螺面积39. 22 hmz,2000年发现感染性钉螺面积6. 70 Mr2,至2005年春季钉螺面积达100. 52 hrr12,钉螺均分布于水阳江沿线1999-2007年开展药物灭螺1 044. 39 hm2,灭螺覆盖率由63. 84%提高到790. 62%,钉螺面积降至011999-2006年同步开展人畜查治,居民感染率由5. 92%T降至O;家畜感染率由1.12%下降至O;疫水测定哨鼠感染率最高达79. 17%,2004-2006年趋于下降。结论高淳县水阳江流域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严重回升,实施查灭钉螺、查治病人病畜为主的防治策略后,疫情稳步下降,重新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常山县药物灭螺承包责任制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的 探索山丘地区复杂环境灭螺新模式, 为制定灭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由政府主导实施血防灭螺承包责任制, 灭螺结束后对当季灭螺质量进行评估, 第二年春季对近期灭螺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 实施灭螺承包责任制后,钉螺面积下降率从承包前的53.4%上升至承包后的100%, 螺点压缩率从54.6%上升到100%。灭螺所需投入从2.03元/m2 下降至0.69元/m2 , 灭螺成本从3.73元/m2 下降至0.75元/m2 , 灭螺工效从承包前的12.0 m2 /工上升至承包后的36.7 m2 /工。灭螺药物每年使用量从7.50 t下降到3.20 t, 下降了57.3%。群众血防灭螺承包责任制知晓率和认可率均为92.5%。结论 结论 实施血防灭螺承包责任制后, 山丘地区复杂环境灭螺资金使用绩效、 灭螺质量、 灭螺工效得到大幅度提高, 节约了灭螺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河东机场鼠类密度、季节消长情况及种群分布,为防控鼠害、预防鼠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日法、昼夜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在机场不同地点进行调查。结果①共布放有效鼠夹7463夹次,捕获鼠类32只,经鉴定隶属于啮齿目-鼠科-家鼠属-褐家鼠占21.9%;小家属-小家鼠占31.2%;松鼠科-黄鼠属-达乌尔黄鼠阿拉善亚种(简称阿拉善黄鼠)占34.4%;仓鼠科-沙鼠属-子午沙鼠占12.5%,黄鼠为优势种。②生活区(家栖鼠)鼠类平均密度为0.28只/100间,候机楼未捕获到鼠,停机坪(野栖鼠)鼠类平均密度为0.22只/hm2。③鼠类季节消长家栖鼠以4、10月份为高峰期,野栖鼠以6月份为高峰期,在1、2、9、11月份鼠密度为零。结论银川河东机场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达到基本无鼠害机场,今后还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科学灭鼠,严防疫情输入,巩固灭鼠达标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以野鼠作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野外灭鼠配合常规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动物传染源的效果。方法 在石台县选择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其中试验村(矶滩村和石泉村)采取常规防治措施结合野外灭鼠措施(1次),对照村(西柏村)仅采取常规防治措施,一年后评估野鼠密度及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9.91%(75/757)、4.99%(3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2,P<0.05);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5.31%(32/623)、3.28%(17/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5);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3.44%(20/582)、4.45%(21/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P>0.05)。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36.00%(27/75)、17.65%(6/34),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18.75%(6/32)、11.76%(2/17),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5.00%(1/20)、14.29%(3/21),3个村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0.050、0.226,P均>0.05)。结论 在以野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野外灭鼠对于短期内降低野鼠密度以及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3.
恙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恙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主要动物宿主为啮齿类,媒介为恙螨。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1)夏季型,流行于南方;主要动物宿主为黄毛鼠、黄胸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恙虫病东方体型别为Gilliam。(2)秋冬型,流行于江苏、山东省;主要动物宿主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流行于10-12月;恙虫病东方体型别为Kawasaki。以环境治理、灭螨、灭鼠和做好个体防护作为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达乌尔黄鼠的妊娠情况,对于有效灭鼠和动物间鼠疫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7年4~6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捕获雌达乌尔黄鼠解剖至盆腔,观察达乌尔黄鼠的胚胎或妊娠斑.结果 3年共调查达乌尔黄鼠雌鼠227只,其中怀胎59只,有妊娠斑119只,平均受孕率82.90%,平均怀胎4只,最少4只,最多10只.结论 4月底到5月初有利于灭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鼠疫疫区处理方法,提高鼠疫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方法查阅分析疫区处理,鼠疫监测资料,现场调查。结果1987~1999年出现的十几个动物鼠疫疫点,都进行了疫区处理,至今无一个疫点疫情复燃波及人间。结论疫情一经判定必须实行疫区处理;但疫区范围尽可能定小,并且疫情追踪和保护性灭鼠灭蚤措施必须加强,该疫区处理方法既能节约经费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90~2005年贵州省三都县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贵州省三都县鼠种种类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大面积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0~2005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三都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3种,住宅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0.1%,其次是小家鼠,占40.6%,黄胸鼠数量较少,仅占9.4%;稻田、旱地耕作区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8%,其次为褐家鼠,占25.7%,小家鼠数量较少,仅占17.5%。混合鼠种历年住宅区平均密度为5.2%,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密度为5.2%,不同月份混合种群鼠密度存在一定差异,住宅区和农田区均以夏季(6~7月)最高,平均密度分别为7.1%和7.8%。结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是三都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化学防治是农区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urine platelet alphaIIb gene and encoded c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ornton MA  Poncz M 《Blood》1999,94(11):3947-3950
The alphaIIb/beta3 receptor is central to platelet aggregation. Biological studies of this receptor have been limited by the inability to reproduce alphaIIb/beta3 function in a cell system. Increasingly, efforts are being directed at studies of this receptor in mice models. The structure of murine (m) beta3 has been reported. We now have sequenced the malphaIIb gene and found that it has the same size and organization as the human gene. The exon/intron borders are reported here, as are the distances between exons. malphaIIb protein is 1,033 amino acids (aa), 7 and 5 aa shorter than human (h) and rodent (r) alphaIIb, respectively, with 79% and 90% homology, respectively. As part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3 known alphaIIb chains included in this report, we found that a particular region of the alphaIIb N-terminal beta-propeller is highly conserved and speculate that it directly participates in ligand bind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9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结果 2009-2019年湖南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7 0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5/10万。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各市州病例发病日期距离就诊日期中位数集中在3~5 d,就诊日期距离诊断日期中位数集中在0~2 d。病例症状以轻型、中型为主(82.45%)。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发热( 93.49%)、乏力(91.57%)、起病急(85.39%)等多见。相关暴露因素中,主要有鼠或鼠排泄物接触史。2009-2019年各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3.22%,室内鼠密度3.47% 高于野外(1.77%,χ2=648.794,P=0.000)。鼠肺标本HFRS总抗原阳性率1.75%,4个监测点HFRS的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5,P=0.000),双峰县鼠病毒携带率最高,邵东县鼠病毒携带率最低。结论 近年来湖南省出血热疫情出现上升趋势,汉城型和汉滩型混合分布,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不够及时,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民众自我保护和及时就诊意识。  相似文献   

19.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epidemiology of rodent bite foot injuri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to a diabetes clinic in Tanzania. METHODS: During July 1998-September 2003, all adult diabetes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rodent bite injuries were identified. Follow-up included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 surgery, where appropriate. RESULTS: All 34 patients with rodent bites had Type 2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dian age was 55.5 years; 62% were male. All bites occurred during sleep. The median time between acquiring the bite and presentation to MNH was 7 (range: 1-17) days. Patients who delayed seeking medical att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develop gangrene. Seventeen patients underwent minor or major amputation. Complete healing occurred in 30 (88%) patients; four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Diabete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bite injuries in areas with large rodent populations. Preventive efforts should include covering the feet at bedtime, and daily feet examination by patient or relatives.  相似文献   

20.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In this study, we combined ecologic niche modeling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and affected areas of hantavirus infections in rodent hosts. Land cover and elevation were found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hantavirus-infected rodent hosts. The averaged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0.864, implying good performance. The predicted risk maps based on the model were validated both by the hantavirus-infected rodents' distribution and HFRS human case localities with a good fit. These findings have the applications for targeting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