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体外管腔形成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ECs)调控的精准性,探讨以 VEGF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缺陷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 CD31免疫磁珠分选人肝癌标本中的 TECs,在含 Matrigel 基质胶的96孔板中,分别与不同浓度 VEGF 共培养,观察不同时间的 TECs 体外管腔形成能力,以正常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s)为对照。结果1)体外分离培养的 TECs 拟血管内皮细胞梭状形态,其96%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 CD31;2)TECs 在微小量(基础培养条件,2 ng·mL -1)VEGF165时,体外管腔形成较少或不成腔,而对照组 HUVECs 却能形成明显的管腔并分支成网;当附加10 ng·mL -1 VEGF165时,在4 h 观察到 TECs 如同 HUVECs 形成了管腔,在6 h 出现明显的分支网;然而,当附加20 ng·mL -1 VEGF165时,在6 h 观察到 TECs 形成的管腔明显减少;统计分析显示,10 ng·mL -1 VEGF165组 TECs 成管能力比2 ng·mL -1 VEGF165组高出6倍( P ﹤0.001),而20 ng·mL -1 VEGF165组 TECs 成管能力显著下降至10 ng·mL -1 VEGF165组的4.5倍(P ﹤0.001);3)10 ng·mL -1 VEGF165组在培养4、6、8 h 均可见 TECs 管腔形成,但以6 h 为显著;在20 h 时,TECs 的管腔消失,而对照组 HUVECs 却还有明显的管腔分支网。结论肝癌 TECs 体外管腔形成对 VEGF165既有依赖性但又有量-效局限性,过高 VEGF 浓度能抑制性影响 TECs(而不是 HUVECs)管腔形成能力。在 VEGF 的刺激下,TECs 体外管腔形成的时效性短于 HUVECs。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抗 VEGF 的抗肿瘤药物疗效不一可能与 VEGF 在 TECs 体外管腔形成的量效和时效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短期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胃癌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Li HH  Wang XC  Lu JR  He KJ  Yang Z 《癌症》2003,22(9):990-993
背景与目的:抑制恶性肿瘤的血管形成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试验旨在探讨皮下注射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胃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术前胃镜取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receptor2,SSTR2)表达阳性的25例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善得定10μg/kg皮下注射,每日两次共7天,然后行手术治疗。通过ELISA法检测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3、7天血清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浓度,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手术前后肿瘤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前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用药1周后血清VEGF浓度较用药前显著下降犤(1.02±0.41)μg/Lvs(1.88±0.87)μg/L,P<0.05犦,血清bFGF浓度较用药前显著下降(0.88±0.32)ng/Lvs(2.12±1.06)ng/L,P<0.05;用药后组织VEGF表达显著下降犤(吸光度值:1306vs488,P<0.01)犦,bFGF表达也显著下降(吸光度值:1287vs512,P<0.01)。用药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降低趋势,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给予生长抑素可以降低胃癌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但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血清VEGF和bFGF浓度随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观察舒林酸的体内抗胃癌生长作用,并探讨舒林酸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BGC-823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舒林酸治疗组(12 mg kg)、舒林酸预防组(8 mg kg)、维生素C对照组(Vit C 20 mg k)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共4组,给予舒林酸干预;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移植瘤中COX-2、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舒林酸抑制胃癌种植瘤生长,舒林酸治疗组和舒林酸预防组的肿瘤体积从第2周开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直到第35 d实验结束时舒林酸组与2个对照组相比,种植瘤体积均保持被明显抑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舒林酸治疗组为11.6,舒林酸预防组为10.4,维生素c对照组为3.5,空白对照组为3.1,舒林酸组高于对照组(P<0.05);MVD值:舒林酸治疗组为5.4,舒林酸预防组为9.0,维生素C对照组为19.6,空白对照组为20.7,舒林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舒林酸组肿瘤组织COX-2蛋白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林酸在体内的抗胃癌效应显著,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罗非昔布对胰腺癌 BXPC-3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ou XC  Tang CW  Liu CL  Wang CH 《癌症》2004,23(4):376-380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中起了重要作用,增加表达的环氧合酶-2与快速生长肿瘤中的血管形成有关.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抑制胰腺癌生长的体内效应,以及对胰腺癌移植瘤相关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表达有环氧合酶-2的人胰腺癌细胞 BXPC-3种植入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经口灌入罗非昔布 30 mg· (kg· d)- 1,共 8周,记录肿瘤大小,采用Ⅷ因子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密度, BXPC-3细胞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检测亦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 RT-PCR和明胶酶法检测胰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罗非昔布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肿瘤重量抑瘤率为 73.64%,肿瘤体积抑瘤率为 87.74%.实验组胰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1.5± 0.2)个 /200倍放大视野 ]明显低于对照组 [(4.7± 1.5)个 /200倍放大视野 ].与对照组比较,罗非昔布显著降低了胰腺癌 BXPC-3细胞中 VEGF、 MMP-2 mRNA的表达以及酶活性.结论:减少胰腺癌相关的血管形成是罗非昔布阻止胰腺癌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软骨细胞培养液中是否存在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方法用酶消化、分离鸡胚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该培养液对血管的抑制效应。结果加软骨细胞培养液的实验组血管数为2.75±0.99且血管较细、分支少;不加样的对照组血管数为4.5±1.08且血管较粗、分支多。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骨细胞培养液具有抑制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种新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治疗肿瘤的新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治疗肿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血管抑制素及内皮抑制素是新近发现的两种作用较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它们对各种肿瘤均表现出有效的抑瘤活性,而且无耐受性、无毒性.本文对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的一般特性及其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鼠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b-FGF诱导小鼠腹壁Matrigel种植体方法与体外培养大鼠腹主动脉环血管生成模型,进行血管新生实验。获取标本后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观察新生微血管生长情况、进行微血管计数,并观察微血管结构特征及其发育阶段。结果:(1)通过对鼠Matrigel种植体的检测发现:丹参酮ⅡA高、低剂量组与内皮抑素组血红蛋白含量较都较阴性对照组低(P<0.01)。微血管计数结果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一致。(2)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主动脉环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50%丹参酮ⅡA含药血清组微血管出芽面积均减少(P<0.05,P<0.01);70%和 80%组面积较对照组高(P<0.01)。新生微血管计数结果与出芽面积一致。在含药血清浓度不大于50%时,药物抑制血管环新生血管水平会随着自身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同时会逐渐降低血管环新生微血管密度,尤其在浓度等于50%时,存在显著区别(r=-0.563,且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软骨细胞培养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抑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肿瘤医学》2001,9(2):78-79,109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节拍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常规剂量卡培他滨化疗作为常规化疗组,持续低剂量卡培他滨化疗作为节拍化疗组,不应用化疗作为对照组。测定肿瘤血管微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仅检测不同化疗方案中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NK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观察化疗结束后小鼠的肿瘤大小和血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节拍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比较,MVD、VEGF降低,TSP-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拍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比较,MDSCs比例降低,NK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拍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在治疗结束后肿瘤体积没有区别(P>0.05),但节拍化疗组小鼠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结论 持续低剂量卡培他滨化疗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调整免疫细胞的比例来抑制肿瘤形成,同时降低化疗引起的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是否存在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方法:用酶消化、分离鸡胚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将该上清液作用于小鼠种植性实体瘤S180及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探讨其抗血管形成作用的机制。结果: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抑制内皮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使细胞停留于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指数(PI)明显下降,瘤重、肿瘤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iMVD)也显著降低。结论: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明确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人类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活细胞观察法、台盘兰拒拖染法和MTT比色法观察了As_2O_3对体外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QGY-7703和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生长的影响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As_2O_3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QGY-7701和QGY-7703的生长,而对正常人肝细胞L-02无明显作用.As_2O_3作用48小时,对QGY-7701和QGY-7703细胞的IC50分别为1.537μg/ml和1.301μg/ml.结论:As_2O_3对人肝癌细胞有显著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其机理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归脾汤加味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非对照方法,归脾汤加味治疗每天1剂,3天1疗程,每疗程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方药,共2-5疗程。结果:经6-15天治疗,32例白细胞减少患者治愈12例、好转15例、轻微好转1例、稳定1例,有效率84%,起效时间6-15天,平均10.6天好转、12.8天治愈。1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治愈1例、好转8例、轻微好转1例、稳定1例,有效率82%,起效时间6-15天,平均12.1天好转,1例患者15天治愈。结论:归脾汤加味可以较为满意地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4.
归脾汤加味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非对照方法,归脾汤加味治疗每天1剂,3天1疗程,每疗程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方药,共2-5疗程。结果:经6-15天治疗,32例白细胞减少患者治愈12例、好转15例、轻微好转1例、稳定1例,有效率84%,起效时间6-15天,平均10.6天好转、12.8天治愈。1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治愈1例、好转8例、轻微好转1例、稳定1例,有效率82%,起效时间6-15天,平均12.1天好转,1例患者15天治愈。结论:归脾汤加味可以较为满意地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探讨乳石煎液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液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绝对数值及癌组织、引流淋巴结中CD83、CD80、CD86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化疗后总T、Th、Ts、NK、B细胞数及癌组织、腋窝淋巴结CD83、CD80、CD86水平比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化疗前、后总T、Th、Ts、NK、B细胞数及癌组织、腋窝淋巴结细胞CD83、CD80、CD8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肿瘤本身、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乳石煎液可帮助修复机体的免疫损伤.其机理可能与激活树突状细胞功能,上调共刺激分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调气消积汤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周期及肿瘤相关基因IL-8、S28、Sp1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调气消积汤低、中、高剂量组(浓度分别为5%、15%、20%)及顺铂组,常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以不同剂量的调气消积汤及顺铂制作含药血清并分别作用于A549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IL-8、S28、S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调气消积汤各剂量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S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调气消积汤各剂量组及顺铂组IL-8、S28、S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调气消积汤高剂量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消积汤可以阻止肿瘤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下调相关基因IL-8、S28、Sp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调气消积汤发挥抑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气消积汤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及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MG)、调气消积汤组(TG)、顺铂组(DG)、综合组(ZG),每组10只。每天分别予饮用水、调气消积汤各0.4ml灌胃12天;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顺铂0.13ml共3天。应用电镜技术检测调气消积汤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特异性标志-凋亡小体形成。调气消积汤组、顺铂组及综合组均可降低p53、Bcl-2蛋白的表达,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调气消积汤能促进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凋亡,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增强促肺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下调凋亡相关基因突变型p53、Bcl-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调气消积汤发挥抑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术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分析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4.5%,显著低于对照组(30.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因子(C3+、C4+、CD3+、CD4+、CD8+、CD4+/CD8+、IL-2、IL-8)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细胞免疫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有利于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气消积汤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及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MG)、调气消积汤组(TG)、顺铂组(DG)、综合组(ZG),每组10只。每天分别予饮用水、调气消积汤各0.4ml灌胃12天;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顺铂0.13ml共3天。应用电镜技术检测调气消积汤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特异性标志-凋亡小体形成。调气消积汤组、顺铂组及综合组均可降低p53、Bcl-2蛋白的表达,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调气消积汤能促进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凋亡,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增强促肺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下调凋亡相关基因突变型p53、Bcl-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调气消积汤发挥抑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对大肠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