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及发病时间、次数的相关性。方法治疗组为150例URSA患者,给予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对照组为100例正常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妇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妇女反复流产次数与IFN-γ/IL-4水平无关(P>0.05),流产时间与IFN-γ/IL-4水平有关(P<0.05)。结论正常妊娠表现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当Th1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处于抑制状态时,将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过临床筛查确诊为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57例,分为5组,①肝素组56例;②丙种球蛋白组50例;③肝素+泼尼松组41例;④肝素与丙种球蛋白组55例;⑤对照组55例。结果①②③④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种治疗方法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肾上腺皮质素(泼尼松),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50例Graves病患者血清IL-6和IFN-γ含量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6和IFN-γ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Graves病(GD)患者分为GD初发组和缓解组各25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测定三组的血清IL-6和IFN-γ含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三组血清IL-6和IFN-γ的含量(pg/ml)分别为:GD初发组168.5±30.8,76.8±31.5;GD缓解组115.3±28.8,68.7±19.5;正常对照组109.3±33.1,35.2±10.8。结果表明,GD初发组IL-6含量较缓解组显著增高(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GD初发组与缓解组IFN-γ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初发组与缓解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病情变化相平行。IFN-γ可诱导甲状腺细胞Ⅱ型抗原的表达,其含量与GD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IFN-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GD治疗免疫反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流产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细胞因子。方法采用细胞分离,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液中的分泌Th细胞因子水平,并以20例正常健康早孕组为对照。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IFN-γ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Th的分泌的IFN-γ,IL-10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筛查确诊为复发性流产患者2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121例应用传统保胎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88.1%;对照组妊娠成功率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妊娠成功率高,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细胞含量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Real time-PCR测定2组Th1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蛋白3(Foxp3)及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NF-α、IFN-γ、IL-6、IL-10蛋白表达及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h1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及Th1细胞、Th1/Th2、TNF-α、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2细胞及IL-6、IL-10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CD8+3、CD8+0、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CD4+T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NF-α、IFN-γ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2.879、3.214、3.255和2.97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3.146和-3.011, P <0.05)。 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2.124、-2.343、-3.423、-2.789、-2.993、-2.566、-3.75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3.465、3.129, P <0.05)。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成熟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同时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且与机体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这可能在布鲁氏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春梅  刘影  张国华  王淑安 《河北医药》2010,32(11):1380-138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流式法检测3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女性(流产组)、25例正常妊娠女性(正常妊娠组)和20例正常未孕女性(正常未孕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女性B7-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1);流产组女性B7-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1)。结论外周血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SLE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TGF-β1的含量。结果Th1/Th2升高组的IFN-γ测值高(P〈0.05),IL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h1/Th2降低组的IFN-γ测值低(P〈0.05),IL-4测值高(P〈0.05);Th1/Th2降低组的TGF-β1高于Th1/Th2升高组,但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h1和Th2细胞极化增强均参与了SLE的发病,TGF-β1可能与SLE患者的Th1、Th2细胞极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IFN-γ、IL-4、IL-10在川崎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γ、IL-4、IL-10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5例急性期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血浆中的IFN-γ、IL-4、IL-10蛋白浓度与25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IFN-γ、IL-4、IL-10水平觉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IVIG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IL-4、IL-10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机制参与KD发病的自身免疫耐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6~2013年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早期妊娠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及HC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继续妊娠至12周成功率为85.0%。对照组继续妊娠至12周成功率为5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自然流产率为13.1%。对照组再次自然流产率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位妊娠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安胎药黄体酮注射液、HCG,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可提高安胎成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7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按病变程度分为重度25例(重度组)、中度25例(中度组)、轻度25例(轻度组),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IFN-γ及IL-4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肺结核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并与IFN-γ及IL-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结核组IFN-γ,[(0.204±0.018)μg/L]及IL-4[(0.523±0.035)μg/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5、6.374,均P〈0.05);肺结核组中重度组、中度组及轻度组IFN-γ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46、7.263,均P〈0.05);肺结核中度组和重度组FEV1%、MMEF%与肺结核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EV1、FEV1%、MMEF%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0.43,均P〈0.05),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0.45,均P〈0.05)。结论肺结核发病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清IFN-γ及IL-4水平可能对其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慧霞 《河北医药》2016,(7):1031-1033
目的:探讨血清IL-4、IFN-γ及尿LTE4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30例为喘息组;急性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为非喘息组,体检健康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4、IFN-γ及尿LTE4水平,血清IL-4、IFN-γ与尿LTE4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喘息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组及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喘息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4/IFN-γ值明显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 P <0.05或<0.01);喘息组急性期患儿尿LT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喘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喘息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4、尿LTE4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 P <0.05),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05);血清IFN-γ明显高于急性期( P <0.05),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05);喘息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4/IFN-γ值明显低于急性期( P <0.05),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05);(3)喘息组急性期患儿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呈线性正相关( r =0.674, P <0.05);与血清IFN-γ呈线性负相关( r =-0.783, P <0.05)。结论 IL-4、IFN-γ及LTE4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可能与Th1/Th2免疫失衡,气道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rhIL-18对放疗前后肿瘤患者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rhIL-18对放疗前后肿瘤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分离65例放疗前后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PBMC,在不同浓度rh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IL-2、IL-4、IFN-γ和GM—CSF的含量。结果表明,PHA单独刺激下肿瘤放疗组IL-2、IFN-γ和GM—CSF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HA联合不同浓度的rhlL—18刺激下,放疗前后肿瘤组的IL-2、IFN-γ和GM—CSF的含量均高于PHA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但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性(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和GM—CSF的水平在放疗前后肿瘤组中随着IL—18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各组IL-4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IL—18能够促进放疗前后肿瘤患者PBMC产生IL-2、IFN-γ和GM—CSF,因此在调节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BA患者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小儿7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2组血清中IFN-γ,CD14水平,分析IFN-γ、CD14与BA患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IFN-γ、CD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FN--γ、CD1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BA具明显相关,对临床用于BA发病的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rh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称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分离55例慢性乙肝及4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HBcAg及不同浓度rh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IL-2、IL-4、γ干扰素(IFN-γ)和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表明,PHA单独刺激下慢性乙肝组IL-2、IFN-γ和GM-CSF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BcAg单独刺激下慢性乙肝组IL-2、IFN-γ和GM-CSF的含量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rhIL-18刺激下,慢性乙肝组IL-2、IFN-γ和GM-CSF的含量均高于PHA组和HBcAg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性(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和GM-CSF的水平在慢性乙肝组中随着IL-18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各组IL-4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IL-18能够促进慢性乙肝患者PBMC产生大量的IL-2、IFN-γ和GM-CSF,因此在调节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1)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者31例、缓解期者31例)血清IL-17、IFN-γ、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IL-17、[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FN-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gE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血清IL-17、IFN-γ、IgE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维A辅助二氧化碳激光用于复发性尖锐湿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科2010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随访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L-10及IFN-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辅助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及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莉 《中国处方药》2014,(10):50-50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产科并发症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74.2%,对照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4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流产、妊高症和死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5.8%,低于对照组的6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能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患者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杨玉  刘学武  杨利  谢理玲  邹海英  吴限 《江西医药》2011,46(11):991-994
目的探讨TNF-α、IFN-γ和IL-6促进I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新发病患者组(A组)19例、I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组(B组)14例、I型糖尿病合并有慢性并发症组(C组)12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的血清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的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IFN-γ、TNF-α和IL-6水平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3个月后TNF—α、IFN-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C组高于A组、B组;(3)B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2周后TNF-α、IFN-叫稍有下降,但较对照组仍高(P〈0.01),C组给予胰岛素治疗1月后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C组IL-6水平明显升高,在治疗后下降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1)TNF-α、IFN-γ水平的升高可能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2)TNF-α、IFN-γ水平与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有关,并可作为评价I型糖尿病的疗效指标之-;(3)在TIDM合并有慢性并发症患者中不仅存在TNF—α、IFN-γ水平的异常。同时也存在IL-6水平的异常,IL-6水平的升高有可能是TIDM发生慢性并发症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补充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URSA组,另选取30例正常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URSA组予以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两组均进行γ干扰素(IFN-γ)(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h2细胞因子)的检测,观察URSA组妊娠情况,比较两组Th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妊娠后不同时期Th1/Th2的变化,分析地屈孕酮对不同流产次数患者再次妊娠成功后Th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30例URSA患者妊娠28例,其中2例生化妊娠,3例妊娠40+d胚胎停育清宫,23例妊娠成功已转入产科定期产前检查。URSA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26.37±3.13)pg/ml高于对照组的(17.01±3.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2型细胞因子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2次患者与流产>2次患者之间,IFN-γ活性出现升高趋势,Th1/Th2比值明显向Th1偏移。妊娠40 d及妊娠3个月,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活性低于妊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活性高于妊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模式向后者偏移,Th1/Th2比值为4.37 vs 2.37。至孕3个月,偏移越趋于明显,5例妊娠失败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与妊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地屈孕酮治疗后,流产2次的URSA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16.03±5.11)pg/ml低于流产>2次的(21.48±1.8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2次的URSA患者呈现出更为明显的Th2偏移现象。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可以使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对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