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制订相应防治措施 ,我们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复发因素调查。1 对象和方法为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出院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 ,出院时疗效为临床治愈。共 116例 ,其中男性 10 2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7~ 5 6岁 ,平均 (2 3 6± 5 7)岁 ;战士 97例 ,干部 19例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4 4例 ,高中及以上 72例。定期 (3个月、6个月、1年、2年 )电话或通信访问方式调查 ,对复发再入院患者进行详细复发原因调查 ,并填写陆军义务兵生活事件量表 …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情况进行调查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 1996年 6月至 1997年 5月期间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共 12 0例 ,其中男 6 4例 ,女 5 6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2 7 0± 8 6 )岁 ;有偶 71例 ,无偶 4 9例 ;住院 1次 90例 ,2次 8例 ,≥ 3次 2 2例 ;病程 (2 2 0± 14 8)个月 ;出院时痊愈 5 0例 ,显著进步 32例 ,好转 2 9例 ,无效 9例。2 结果出院后抗精神病药维持情况不一 ,有的出院后即停药 ,有的随访 18个月以上仍在服药。有 4 1例复发 ,复发率为34 2 %。停药越早复发率越高。见表 1。表 1 停药与复发关系 (例数 ,…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在自然非干预状态下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因素,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方法 在全国4家精神卫生中心随机抽取规定时间跨度内(2009年1-8月)任意2个月各中心出院的精神分裂患者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调查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和出院后1年复发率.结果 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537份,患者出院后1年服药依从率为57.9%,复发率为40.8%.服药依从者与不依从者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与复发情况有关联(x2=34.62,P<0.01;OR =0.31,OR值95%可信区间为0.21~0.46);经济水平与依从性有关联(x2 =12.43,P<0.05;OR =2.59,OR值95%可信区间为1.51 ~4.42);共同居住人情况与复发率有关联(x2=12.37,P<0.05;OR =0.31,OR值95%可信区间为0.11 ~ 0.91).结论 接受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的用药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与国外研究相当;依从性、共同居住人情况可能影响复发率,经济水平可能影响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精神疾患,影响其复发的因素较多,本文就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影响首先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方法:对11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患者出院5年内每年随访,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2年复发率41.4%,5年复发率73.0%,复发与发病年龄,性格,遗传,文化程度,起病形式, 从性,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社会支持有明显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1996~ 1998年期间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经临床治愈出院的 12 5例中再复发的 5 1例进行原因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均符合 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无严重躯体疾病 ,经临床治疗痊愈出院共 12 5例 ,其中男 81例 ,女 44例 ;年龄 16~ 48岁 ,平均 (2 4.8± 8.7)岁 ;病程 3~ 15个月 ,平均 (6 .2± 4.6 )月。随访自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 ,平均随访 3.2年 ,随访采用查阅住院、门诊记录 ,家访 ,信访等形式。2 结果发现其中复发 5 1例 (复发组 ) ,男 2 8例 ,女 2 3例。未复发 74例 (未复发组 )。两组与复发…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早期表现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早期表现 ,提出预防复发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等工具 ,调查符合CCMD 2 R的精神分裂症再次住院的患者及家属 ,内容包括本次复发的早期睡眠、情绪、植物神经功能、行为等表现。结果  88%的患者有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行为障碍等 11种症状最多见。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早期症状为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表现 ,其中以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占重要地位。依据此结果提出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随机森林法分析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搜集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记录、住院信息、社区随访记录等信息,将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利用Python处理分析数据,建立病情复发的预测模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年就诊次数、生活刺激事件、自我护理能力、技能学习能力(P0.05)。经过随机森林分析,年就诊次数、生活刺激事件、自我护理能力、技能学习能力是预测模型中的重要权衡因素。复发预测模型具有46.41%的命中率,准确率84.4%,覆盖率91.23%。结论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情况并且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问题非常突出,其影响因素复杂。医生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15名年龄≤16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15名正常匹配儿童(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患者组在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均较对照组差。其中,知觉辨别的效应值最大为-2.10,其次为比较推理-1.68、抽象推理-1.59、即刻记忆-1.50、数字符号-1.44、系列关系-0.85、数字广度(倒背、正背)分别为-0.77,-0.58、类同比较-0.30、延迟记忆保持率的效应值为0.32。结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能、逻辑推理、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利手分布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26例精神分裂症(病例组)患者和254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通过改良的利手分类标准,调查两组人员利手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的利手分布情况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病例组混合利手、左利手的比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39,P=0.089);病例组非右利手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9,P=0.043)。非右利手患精神分裂症的相对危险度RR=1.808(95%CI:1.028~3.18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非右利手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非右利手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右利手的1.8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对3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80.2%患者有自我病耻感,7.3%为重度。女性患者歧视体验分(2.53±0.62)、价值否定分(2.34±0.4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38±0.37,2.07±0.31;P0.01或P0.05);ISMI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186,P0.01);与年龄(r=0.164,P=0.003)、总病程(r=0.172,P=0.002)、发病次数(r=0.214,P0.001)、症状严重程度(r=0.257,P0.001)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自我病耻感,与一定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因素相关;女性歧视体验、价值否定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后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PANSS总分减分及一般病理学减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磺必利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明显高于奥氮平组,奥氮平组PANSS阳性症状减分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P均0.05)。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镇静嗜睡和血糖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或P0.01)。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orisky问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125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Morisky问卷调查,7 d后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Morisky问卷重测,计算Cronbach'sα系数及重测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考评量表结构效度。结果:采用条目-总分相关法及决断值法对条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问卷的4个条目皆达显著水平,符合选题标准,可以保留。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8,7 d后重测信度为0.84。经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后提取1个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为52.25%,4个条目的因子负荷0.65~0.78之间。结论:Morisky问卷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中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 d为间隔将2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7~20 d、30 d、40 d、50 d、60 d及60 d组,在住院第1周和最后1周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病情及自知力;分析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3 d;住院时间与出院时ITAQ总分(r=0.294)、PANSS总分(r=-0.407)、阳性症状分(r=-0.369)及PANSS总分减分率(r=0.377)、阳性症状分减分率(r=-0.369)的相关系数在7~30 d组最大;住院≥31 d后其疗效与3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30 d后,疗效可能不会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 MRI)技术,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局部一致性(Re Ho)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患者(急性期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后症状缓解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组)各17例,分别进行f MRI扫描,利用Re Ho的方法分析数据,比较两组间Re Ho变化。结果:与急性期组相比,缓解期组表现出右侧颞上回、舌回/梭状回、左侧和右侧额下回、左侧和右侧中央后回、小脑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缓解期组较急性期组相比,多个脑区有相应的局部一致性异常,这种脑功能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抗精神病药改善症状有关,且可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生物内表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的主观舒适度及其与精神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193例,随机选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进行治疗。在入组时、治疗4周和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在治疗4周和8周,患者自评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量表(SWN)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仅有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SWN评分呈负相关(P0.05)。在治疗8周后,患者的PANSS总分、各分量表评分以及CGI评分均与SWN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其SWN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症状、特别是阳性症状的控制能改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会降低患者的主观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各35例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同时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ANSS各项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TC、TG、LDL交互效应(F=2.932,F=4.159,F=3.911)、TC、LDL、FPG组间主效应(F=4.595,F=4.798,F=5.856)、TC、TG、FPG时间主效应(F=3.224,F=5.389,F=3.979)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对糖脂代谢均有影响,以奥氮平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