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经门内行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拍x线片,随访观察术后囊腔大小变化及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11例囊腔基本消失,其中1例根尖囊肿、1例含牙囊肿的囊腔完全消失,其余9例行二期手术后消失.未出现明显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症状;1例角化囊肿开窗术后3个月复发,行颌骨刮切术。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5,(7):546-549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式结合牵引矫治方法治疗替牙期含牙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7~2012年收治的12例替牙期颌骨含牙囊肿病例,采取开窗减压手术治疗保留囊肿涉及的恒牙、佩戴塞制器保持引流口通畅并进行间隙保持,结合后期的固定矫治器正畸牵引治疗,术后随访2~3年观察颌骨内囊肿骨组织愈合及恒牙萌出情况。结果本组12例含牙囊肿患儿经开窗减压术结合牵引矫治方法治疗后12~15个月后,所有患儿囊肿包含的恒牙全部牵引出龈且经治疗后牙齿排列整齐,面部形态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腔低密度影消失,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对儿童替牙期颌骨含牙囊肿采取开窗减压术结合正畸治疗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病变区恒牙及颌骨组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效果。 方法2013—2017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18例,均采用开窗减压治疗术,观察术后3年囊腔的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1 ~ 3年,15例患者囊腔基本消失、2例复发、1例治疗无效(改为传统的手术)。开窗治疗的病例病变区域骨质生长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 结论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切实可行。对于病变累及的患牙牙髓尽量保留,待囊腔周围骨质生长回后,开窗减压治疗术后1年时根据活力测试考虑是否需要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颌骨囊肿病例行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9~ 36个月,观察囊腔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测量囊肿大小。结果:54例颌骨囊肿经减压术后3~ 6月,囊肿体积开始缩小,未完全消失者12~24个月后行刮治术,无复发。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具有操作简单,能最大程度保留颌骨及牙列的完整性,术后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72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旭 《口腔医学》2010,30(11):687-688
目的 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72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引流术,定期复查,观察囊腔内颌骨骨质增生情况。结果 72例患者术后随诊18~24个月,囊腔逐渐被新生骨完全替代,部分或完全愈合。结论 开窗术简单实用,并发症少,能保持颌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2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进行开窗减压术,定期随访,待囊腔直径缩小至1~2 cm或连续观察3个月无明显变化时,行二期囊肿刮除术。结果:开窗减压期为3~24个月,影像学显示囊腔周围新骨再生,颌骨形态改建。二期刮除术后随访6~4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开窗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5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开窗减压术,去除囊内容物,保留囊壁,制作囊肿塞,保持囊内清洁。观察术后囊肿大小、囊壁与邻近结构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以评价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18个月,32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达92%。观察期内,颌骨骨皮质再生良好,CT示囊腔周围有放射状骨小梁结构,18个月时3例疗效差者行II期刮治术,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能最大限度保存颌骨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改良的开窗减压术式治疗混合牙列期大型含牙囊肿病例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8,2012年应用改良开窗减压术式治疗13例范围较大颌骨含牙囊肿病例,拔除病灶牙进行开窗减压治疗,未刮除囊壁,保留恒牙胚,根据混合牙列期牙列特点制作两种阻塞器阻塞开窗部位并进行间隙保持,观察囊肿治疗情况及恒牙萌出情况。结果:全牙列耠垫式阻塞器7例,活动矫治器型阻塞器6例,患儿戴用依从性均较好,对较大的囊肿通过改良式开窗减压术可以伎囊腔消失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囊腔内的继承恒牙,7例患儿位置异常牙齿可自行调整萌出位置,6例患儿位置异常牙齿需进一步辅助正畸治疗尚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结论:替牙期大型颌骨含牙囊肿进行开窗减压手术是一种能够尽量保留病变区恒牙的有效方法,阻塞器的选择根据患儿情况决定。部分位置异常牙齿可自行调整位置,部分病例则需结合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制作囊肿塞,维持囊肿造瘘口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5—2011年收治的32例接受开窗减压治疗并随访的大型颌骨囊肿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囊腔均有缩小并向开窗口推移,术后3个月时,囊肿长径平均缩小58%,其中有5例囊肿消失,6例囊肿长径缩小75%以上,予二次囊壁刮治;术后6个月时,剩余21例患者囊肿长径平均缩小89%,其中又有8例囊肿消失,13例囊肿长径缩小都在75%以上,行二次囊壁刮治。结论开窗减压术可以显著缩小或消除大型颌骨囊肿,能保存囊肿邻近的重要组织结构,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Longitudinal record of a case of multiple impacted teeth associated with large follicular cyst in the right maxilla was presented. The patient was an 8-year-10-month-old girl whose chief complaint was delayed eruption of the right upper incisor. Clin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large follicular cyst in the right maxillary sinus, which greatly displaced teeth germs. Marsupialization followed by orthodontic extrusion successfully brought unerupted teeth into their positions. Greatly displaced upper right canine, which was as high as the floor of the orbit, erupted spontaneously after reduction of the lesion. During the subsequent years, the patient developed crowded dentition and reduced overbite, which needed addition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extraction of premolars. The patient was 26-years 8-months old upon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The surgical, orthodontic, and periodontological aspects of the case were reexamined. Marsupialization of dentigerous cysts can preserve impacted teeth, however, the outcome might be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overall growth of facial bones.  相似文献   

12.
含牙囊肿囊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及评估含牙囊肿囊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颗含牙囊肿内埋伏牙以固定矫治器结合外科开窗、囊肿刮除,正畸牵引导萌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X线片示囊腔消失,腔内骨组织再生,病变的囊性组织为正常骨组织所代替;埋伏牙被引导至正常的位置,牙根发育正常;牙列排齐、后牙尖窝关系良好和覆盖覆牙合正常。完成时间为14~36月,平均为21.25月。结论:外科开窗、囊肿刮除结合正畸牵引治疗含牙囊肿可消除囊腔,促进正常牙槽骨的再生和有助囊内埋伏阻生牙的萌出排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正畸治疗中阻生牙助萌术为例,探讨正畸患者的牙周手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诊治过程:25岁男性患者,牙龈呈炎症表现,牙列不齐,右上颌侧切牙阻生。前牙深覆牙合,双侧第一磨牙及尖牙远中关系,右上颌中切牙和尖牙间存在间隙。前期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并开辟右上颌侧切牙处的间隙。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设计偏腭侧切口,在有效暴露阻生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所有软组织,同时根据正畸牙移动的目标位置行骨增量和软组织增量,术后牵引并排齐右上颌侧切牙。结果 通过合理的牙周手术设计,本病例在正畸过程中保持了牙周软硬组织的健康。结论 正畸患者的牙周手术设计应同时关注正畸需求和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4.
埋伏牙是牙齿萌出期已过而仍存在于颌骨内未能萌出的牙齿。埋伏牙的存在会影响美观及功能,导致邻牙牙根吸收、颌骨囊肿等病变的发生。除此之外,受植区埋伏牙的存在还可能影响种植体的植入。在临床治疗中,埋伏牙的治疗策略通常是拔除或正畸牵引。近年来,保留受植区埋伏牙通过种植修复缺失牙受到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埋伏牙的诊断、流行病学以及通过正畸及种植等对其治疗的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处理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弯曲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26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4例埋伏牙中,成功17颗,占65.4%;效果一般6颗,占23.1%;失败3颗,占11.5%;24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7.5个月,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26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3颗唇侧出现2~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3例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其中2例被迫拔除,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支抗和有效控制炎症,循序渐进是治疗埋伏弯曲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8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间隙不足,家长拒绝拔牙而未排齐;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28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4.5个月,最长为10个月,最短为1个月;28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4颗唇侧出现1 ̄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支抗和炎症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辅助下埋伏牙的诊断和治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进行诊断以及制定治疗计划。方法:对18例患者共32颗全颌曲面断层难以定位的埋伏牙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应用MPR、SSD和MIP技术形成三维重建影像,结合临床检查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提供埋伏牙的三维信息,包括位置、形态、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18例患者通过三维影像信息帮助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精确反映埋伏牙在颌骨内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的位置关系,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含牙囊肿是口腔内常见的颌骨囊性病变之一,通常伴有阻生牙。刮除术虽能根除病变,但易造成牙列缺损、神经损伤、邻牙损伤或牙髓活力丧失等。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袋形术,可减少邻近结构的创伤及提高囊内阻生牙的存留率,对于位置深或无法自行萌出的阻生牙配合正畸牵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含牙囊肿的形成、袋形术的适应证以及囊肿内阻生牙的正畸牵引等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