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组)及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用弹力橡皮筋完全阻断大鼠双后肢血流3h,PHC组在缺血177min自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5mg/kg。三组分别在再灌注即刻(T0)、1h(T1)、3h(T2)、6h(T3)、12h(T4)、24h(T5)取血和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T3时LIR组及PHC组血清ALT、AST活性、肝脏组织MPO活性达到高峰;肝组织SOD活性最低,T1时血清TNF-α浓度达到高峰。与LIR组比较,T1~T3时PHC组血清ALT、AST活性下降,T1时血清TNF-α浓度下降,T1~T4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T1、T3时肝组织MDA含量降低,T1~T5时SOD活性升高,T1~T3时MPO活性下降(P<0.05)。光镜下,PHC组T3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轻于LIR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活性氧生成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儿共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6岁,体质量指数(BMI)17.0~24.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60例。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对照组(C组)患儿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药物干预前(T0)、单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60 min时(T2)、单肺通气结束即刻(T3)、术毕(T4)和术后24 h(T5)时抽取患儿静脉血以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的水平。记录2组患儿术后24 h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P组患儿T2~T5时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降低(P0.05)。C组患儿术后24 h内肺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6.7%,P组患儿为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非通气侧肺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戊乙奎醚对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戊乙奎醚对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肝移植术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20~64岁,体重46~83 kg,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戊乙奎醚0.1 mr,/kg组(Ⅰ组)和戊乙奎醚0.2 mg/kg组(Ⅱ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于无肝期30 min开始,Ⅰ组和Ⅱ组分别静脉输注戊乙奎醚0.1、0.2 mg/kg,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无肝期30min(T0)、再灌注1、2、3、24 h(T1~4)时取上腔静脉血3 ml,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1浓度,于T3时取新肝组织,测定肝细胞NF-κB蛋白表达及其活性;光镜下观察新肝病理学结果 .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T1、Ⅱ组T1~3时血清TNF-α浓度降低,Ⅰ组和Ⅱ组T1,3时血清IL-1浓度降低,肝细胞NF-κB蛋白表达下调、活性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2时血清TNF-α浓度降低,肝细胞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Ⅰ组和Ⅱ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 戊乙奎醚可通过抑制肝细胞NF-κB蛋白表达及其活性,降低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肺组织NF-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 p65)含量的影响. 方法 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LPS+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1组)、LPS+中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2组)、LPS+高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3组).LPS组腹腔注射内毒素8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P1组~P3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5 min后注射LPS,给药6h后处死动物取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采用比色法测血清iNOS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P1组、P2组、P3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iNOS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LPS组比较,P2组、P3组血清TNF-α、iNOS活力水平和肺组织NF-κB p65含量均下降(P<0.05),而P1组TNF-α、iNOS活力和NF-κB p6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P3组间各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P3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轻于LPS组(P<0.05). 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下调TNF-α、NF-κB p65的表达,减少iNOS活化来抑制内毒素休克大鼠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L-PHC组)和高剂量组(H-PHC组).Sham组只置管不转流,Mod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加入盐酸戊乙奎醚,L-PHC组和H-PHC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分别加入盐酸戊乙奎醚0.6mg/kg和2mg/kg.于停止体外循环即刻抽取左股动脉血2ml后处死,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组、L-PHC组、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升高(P<0.05);与Mod组比较,L-PHC组、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病理损伤程度减轻;与L-PHC组比较,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0.6mg/ks和2mg/kg可减轻体外循环诱发大鼠肝脏损伤的程度,2mg/kg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CPB)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麻醉方法相同。P组在麻醉诱导后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缓慢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C组在同时点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T1)和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鱼精蛋白中和后,T2)分别进行右肺中叶灌洗。测定肺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结果 T2时C组BALF中IL-8、TNF-α和PA-aDO2明显高于T1时和P组(P0.05或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IL-8和TNF-α,减轻CPB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LPS)所致新生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7日龄SD大鼠72只,体重15~18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4只。L组和P组采用腹腔注射LPS 5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模型,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P组在注射LPS前30min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mg/kg。各组分别在制模后6h随机抽取8只大鼠进行麻醉,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谷氨酰胺(Gln)血清浓度和肾组织含量,测定肾组织的干/湿重比(W/D),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各组剩余的16只大鼠用于观察生存状态。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P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L组明显高于P组(P<0.05);L组和P组大鼠肾组织中IL-6、TNF-α、HIF1α、HIF-1αmRNA的表达、Gln的含量和W/D明显升高(P<0.05),且L组明显高于P组(P<0.05)。P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较L组轻。P组存活大鼠明显多于L组且生存状态更好。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LPS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其机制与下调肾组织HIF-1α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与保护其Gln含量,维持其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组(S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H1组)和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H2组).PH1组和PH2组于CLP后即刻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0.3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kg),S组和CLP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LP后3、6、12和24 h(每个时点6只大鼠)经左心室采血,测定血浆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采血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病理学结果,测定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LP后6 h时测定肺组织NF-κB表达及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ICAM-1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CLP组、PH1组和PH2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含量、NF-κB和PVEC ICAM-1表达升高,CLP组及PH1组血浆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CLP组比较,PH1组和PH2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含量、NF-κB及PVEC ICAM-1表达及血浆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降低(P<0.05或0.01);与PH1组比较,PH2组肺组织NF-κB、PVEC ICAM-1表达及血浆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通过降低肺组织NF-κB、TNF-α和PVEC ICAM-1水平,下调血浆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了脓毒症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30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Bentall+全弓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右锁骨下动脉完成插管后予盐酸戊乙奎醚3mg,恢复全身CPB后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3mg,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T0)、中心体温(食管温)降至22°时(T1)、降主动脉远端开放即刻(T2)、降主动脉远端开放30min(T3)、CPB 3h(T4)、关胸后(T5)分别取动脉血测乳酸值、取静脉血测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记录相应时间点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 P组T2~T5时乳酸明显低于C组(P0.05),T2~T5时SvO2明显高于C组(P0.05),T2~T5时尿量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似有改善微循环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吸人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仅开腹;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吸入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吸入1.4%异氟醚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及腹主动脉血5ml.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1.4%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余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铁胺预处理(D组)32只,注射用水对照组(C组)32只和假手术模型(S组)32只.分别于术后0.5、2、6、24 h各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及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D组血清ALT及AST水平及IL-1、TNF-α蛋白表达量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C组(P<0.01),而HIF-1α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余肝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促进HIF-1α表达上调,从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bcl-2表达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自噬的影响。 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以及落新妇苷组(40 mg·kg-1·d-1,连续7 d),每组18只。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再灌注4、8、16 h后取下腔静脉血及肝左外叶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内自噬小体数量情况。 结果同检测时间点比较,Sham组和落新妇苷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低于HIRI组(P<0.05),且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结构损伤明显较轻。落新妇苷组LC3-Ⅱ/ LC3-Ⅰ灰度值比值及Beclin-1蛋白灰度值在术后4、8、16 h明显低于HIRI组(P<0.05)。落新妇苷组肝组织的自噬小体数量较HIRI组有所减少(3.68±0.42 vs 7.12±0.60,t=36.382,P<0.01)。 结论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兔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24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PHC处理组(PHC组)、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处理组(ANI组).分别在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后即刻(T3)、2 h (T4)、4 h(T5)、6 h(T6)等6个时间点动态观察MAP和HR,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动物取小肠组织,观察肠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光镜下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各实验组动物T2时的MAP显著降低(均≤45 mmHg)(1 mmHg=0.133 kPa);与Con组和PHC组比较,T3-T6时NS组的MAP显著低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和PHC组比较,T3~T6时NS组的HR较T1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PHC组和ANI组肠组织iNOS活性[(4.39±0.44)、(1.59±0.49)、(1.62±0.62) U/mg]及NO含量[(5.81±0.27)、(2.10±0.24)、(2.15±0.30) μmol/g]与Con组[(0.70±0.24) U/mg、(0.70±0.32)μmo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肠组织iNOS活性及NO含量显著高于PHC组、A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PHC组和ANI组肠黏膜损伤较NS组显著减轻. 结论 PHC和ANI有助于稳定创伤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对创伤性休克造成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活性,从而减少NO含量的生成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低氧预处理及去铁敏预处理对移植供肝保护作用的特点,探索一种适合指导临床的供肝保护方法.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体肝移植组(AT组)、去铁敏预处理组(DP组)与低氧预处理组(HP组).检测各组术后24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肝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S组相比AT组、DP组、HP组术后血清ALT、AST、ALP明显升高,DP组、HP组与AT组相比血清ALT、AST、ALP显著降低,肝形态异常变化减轻,肝组织中HIF-1a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 在肝移植术前行DP,可以起到与HP相似的供肝保护效果,但DP更适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铁胺预处理(deferoxamine,D组),注射用水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和假手术模型(shsm operation,S组)各32只.分别于术后0.5 h、2 h、6 h、24 h各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和肝组织SOD活性与MDA含量;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HIF-1α、TNF-α及IL-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30 min、2 h、6 h及24 h各个时间点,D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肝组织MDA含量及IL-1、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C组,再灌注后2 h、6 h、24 h,D组大鼠肝组织SOD含量(411±70;384±53;379±46)和各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量(0.0413±0.0040;0.0684±0.0032;0.0583±0.0032;0.0491±0.0026)明显高于C组[SOD(341±21;323±25;303±25)和HIF-1α(0.0254±0.0024;0.0312±0.0022;0.0381±0.0022;0.0257±0.0015)](F>59.881;P<0.01).结论 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IF-1α表达上调,减轻氧化损伤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HIRI组(缺血再灌注组)、落新妇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4 h、8 h、16 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IL-1、caspase-3、-8、-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应用SPSS 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各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中IL-1、caspase-3、-8、-9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RI组ALT和AST水平升高,而药物组明显降低。光镜结果显示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剂量组IL-1、caspase-3、-8、-9蛋白的表达较HIRI组明显减轻。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也较HIRI组降低。结论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8、-9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75只纯系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HIRI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黄芪甲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再灌注4、8、16 h后取下腔静脉血及肝左外叶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组织中Caspase-3、8、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 结果HIRI组的ALT和AST水平升高,而黄芪甲苷组明显降低,且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高剂量组Caspase-3、8、9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IRI组。 结论黄芪甲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8、9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MP组及HIRI组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与HIRI组比较,AMP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IRI组及AMP组术后各时段的NO水平均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 h时明显(P<0.05);与HIRI组相比较,AMP组术后各时段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变窄、淤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电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部分膜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结论:AMP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NO水平,同时降低ET-1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对新生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肺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7日龄,体重12~18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ALI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0只。PHC组和ALI组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5.0mg/kg制备ALI模型。PHC组于内毒素注射前1h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mg/kg,NS组和ALI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内毒素4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标本,计算肺湿/干重比(W/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NS组比较,ALI组和PHC组肺W/D和MDA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ALI组比较,PHC组肺W/D和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NS组比较,ALI组和PHC组Cyt-C、Caspase-3含量和AI明显升高;与ALI组比较,PHC组Cyt-C、Caspase-3含量和AI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新生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HIRI组(缺血再灌注组)、落新妇苷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4h、8h、16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HMGB1、TLR4、NF-kB、TNF-α的表达.结果 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58.11 ±4.81) U/L、(57.12±5.33) U/L、(57.63±4.54) U/L,HIRI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与(540.38±21.41) U/L、(831.21±20.11) U/L、(191.95±15.35)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LT在4h、8h、16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ALT为(110.12±9.14) U/L、(168.56±11.52) U/L、(81.12±6.45) U/L,降低最明显(P<0.01);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167.16±11.55) U/L、(161.55±10.85) U/L、(168.41±11.26) U/L,HIRI组4h、8h、16h的血清AST为(978.83±19.82) U/L、(1514.36±25.22) U/L、(411.25±31.63)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ST在4h、8h、16 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 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223.75±10.53) U/L、(412.14±23.59) U/L、(205.25±15.48) U/L,血清AST降低最明显(P<0.01).光镜结果示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示:高剂量组HMGB1、TLR4蛋白的表达在4h、8h、16 h均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NF-kB、TNF-α蛋白的表达在术后8h、16 h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但在术后4h与HI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TLR4/NF-kB/TNF-d轴,进而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