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0只,10 ~ 14周龄,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1L-10组(IL-10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Ⅸ组(Co组)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组(Zn组).LPS组、IL-10组、Co组和Zn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20 mg/kg,IL-10组、Co组和Zn组于给予LPS前3h腹腔注射重组人IL-10 1 μg,Co组和Zn组分别于给予重组人IL-10后2h腹腔注射钴原卟啉Ⅸ和锌原卟啉Ⅸ25 mg/kg.每组于注射LPS后24 h时取10只大鼠,采集心脏全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然后取肝组织,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每组取10只大鼠,记录给予LPS后72 h内大鼠生存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IL-10组、Co组和Zn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GSH-Px、SOD活性和生存率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IL-10组和Co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GSH-Px、SOD活性、HO-1 mRNA表达和生存率升高(P<0.05);与IL-10组比较,Zn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GSH-Px、SOD活性和生存率降低(P<0.05),C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其机制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血症对部分肝切除大鼠的肝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H组)及模型组(I组),每组各18只大鼠.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模型组大鼠行70%肝切除,术后24 h静脉注射LPS(0.5 mg/kg).对照组大鼠70%肝切除后24 h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在既定时点,测血清AST与ALT;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TNF-α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步切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在LPS注射后1 h即升高,随时间递增明显,各时点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肝组织MPO活性随时间增高,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LPS后6 h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区,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1 h肝组织TNF-α表达及各时点血清TNF-α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各时点肝PCNA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能引起部分肝切除大鼠出现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是这种损伤的重要形态学改变,可能与内毒素诱导肝脏TNF-α产生增加及肝组织MPO活性增高有关;内毒素还损害肝细胞增殖,不利于肝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脂联素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10~ 14周龄,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脂联素预先给药组(APN组)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中和抗体干预组(IL-10抗体组).LPS组、APN组和IL-10抗体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 mg/kg,APN组和IL-10抗体组于给予LPS前12 h腹腔注射基因重组脂联素6 mg/kg,IL-10抗体组于给予基因重组脂联素前30 min腹腔注射IL-10中和抗体3 mg.每组于注射LPS后2h时取10只大鼠,采集心脏全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每组于注射LPS后2h另取10只大鼠,取肝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IL-10 mRNA以及血红素氧化酶-1(HO-1) 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APN组和IL-10抗体组血清AST、ALT及TNF-α、IL-1β、IL-10水平、肝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肝组织HO-1 mRNA表达上调,LPS组和APN组IL-10 mRNA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APN组和IL-10抗体组血清AST、ALT及TNF-α 、IL-1β水平、肝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降低,肝组织HO-l mRNA表达上调,APN组肝组织IL-10 mRNA表达上调(P<0.05);与APN组比较,IL-10抗体组血清AST、ALT及TNF-α、IL-1β水平、肝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血清IL-10浓度降低,肝组织HO-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脂联素预先给药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其机制与诱导IL-10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氢生理盐水对GalN/LPS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0),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GalN/LPS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或氢生理盐水(5 ml/kg,i.p.),24小时后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组织TNF-α、IL-1β水平及MDA、SOD、CAT、GSH活性,并用光镜观察肝细胞变性、死亡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腹腔注射GalN/LPS后,GalN/LPS损伤组大鼠肝组织SOD、CAT、GSH水平及CYP2E1活性明显降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明显升高,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氢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肝功能显著好转,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炎性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氢生理盐水能显著减轻GalN/LPS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并能有效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TNF-α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休克+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B组)和休克+TNF-α单克隆抗体复苏组(C组)。B和C组大鼠通过股动脉放血,制作急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B组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C组用含TNF-α单克隆抗体(3mg/kg)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而A组在同等条件下不进行失血。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MDA、SOD含量,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B、C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MDA含量较A组升高,SOD含量降低;C组ALT(343.63±35.61)U/L、AST(748.75±49.76)U/L、TNF-α(99.38±13.16)pg/mL、丙二醛(26.33±1.30)nmol/mgProt较B组ALT、AST、TNF-α、MDA含量降低,C组肝组织中SOD含量(510.14±47.44)U/mgProt较B组升高;在光镜、电镜下观察,C组肝组织损伤较B组减轻。结论 TNF-α可能是急性失血性休克肝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使用TNF-αMcAb复苏可以减轻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F-κB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LPS)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处理组。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EMSA),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及肝细胞凋亡(TUNEL)。取静脉血检测AST(自动生化仪)以及TNF-α,IL-6的表达水平(ELIS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毒素组NF-κB活性明显升高,诱发大量肝细胞凋亡,肝脏损伤明显;同时血清AST,TNF-α及IL-6明显升高(P0.01)。与内毒素组相比,NF-κB诱骗寡核苷酸处理组NF-κB活性受抑制(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和AST表达水平降低(P0.01),但IL-6表达与内毒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诱骗策略能高效抑制NF-κB的活性,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C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处理组(A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处理+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组(B组)。通过夹闭大鼠肝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建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共缺血1h,再灌注6h。C组和IR组:实验全程机械通气吸入50%O2-50%N2;A组和B组:缺血即刻至再灌注结束期间吸入外源性50%O2-45%N2-5%CO2,C组、IR组、A组于实验前24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B组注射ZnPP 5mg/kg。于机械通气前(基础值)、缺血前即刻、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2、3、4、5、6h检测动脉血PaCO2;再灌注6h后取血清检测ALT、AST和TNF-α,并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O-1的相对量表达。结果与C组和IR组比较,A组和B组动脉血PaCO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IR组肝组织损伤严重,IR组、A组和B组血清ALT、AST和TNF-α含量、凋亡指数和A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组肝组织损伤减轻,A组和B组血清ALT、AST、TNF-α含量、凋亡指数和B组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A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损伤加重,血清ALT、AST、TNF-α含量、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HO-1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通过上调HO-1有效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吸人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仅开腹;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吸入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吸入1.4%异氟醚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及腹主动脉血5ml.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1.4%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于术前2 h将60 mg/kg的姜黄素溶于1mL DMSO中静脉注射;对照组(19只),于术前2h静脉注射1 mL DMSO。肝脏冷灌注时间为30 min,恢复血供复流6 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液和肝脏标本,行血清ALT,AST,LDH和组织匀浆SOD,MDA,MPO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和细胞凋亡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中TNF-α及MIP-2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DA,MPO,TNF-α和MIP-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且实验组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姜黄素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冷IRI,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肝组织SOD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与细胞凋亡,下调炎性因子TNF-α和MIP-2的表达以及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HNF4α在胎肝干细胞促肝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HNF)4α在胎肝干细胞促大鼠肝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胶原酶结合机械消化法制备14 d胎龄大鼠胎肝干细胞悬液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采用四氯化碳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肝损伤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移植组将胎肝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至大鼠肝脏,对照组注射等容计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前6 h,注射后1,3,5周检测大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并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肝脏修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治疗前后HNF4α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肝功能改善缓慢,ALT,AST明显高于移植组(P0.05),移植组大鼠损伤的肝组织逐渐修复,肝功能恢复正常。第5周移植组大鼠术后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肝组织损伤后,HNF4α在肝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随着肝组织的逐渐修复,HNF4α表达逐渐下降。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亦证实此结果。结论HNF4α在肝脏损伤初期起保护作用。可能系通过促进胎肝干细胞向正常肝细胞分化增殖,并迁移至损坏的肝小叶从而替代损伤的肝实质,从而提高肝损伤后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氯化钆对巨噬细胞的作用以及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7~8周龄,180~220g)随机分为实验组(Gd组)和对照组(tR组),Gd组第1、2天经鼠尾静脉注射O.2%氯化钆溶液(10mg/kg),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3天建立左半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均为60min,按再灌注后O.5、1、6、12和24h时相点采集标本,测定血清ALT、AST、TNF-α水平,测定肝细胞线粒体内MDA含量,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发生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aspase-3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相关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Gd组再灌注0.5、1、6和12h的ALT水平,6和12h的AST水平均较低(P〈0.05);Gd组各时相点TNF-α水平均低于IR组(P〈O.05);6、12、24hMDA含量低于IR组(P〈O.05);Gd组Caspase-3染色O.5、1、6和12h的IOD值低于lR组(P〈0.05);Gd组TUNEL染色0.5、1、6和12h的IOD值低于IR组(P〈O.05);电子显微镜下Gd组细胞凋亡率少于IR组。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氯化钆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黄蜂毒素1(MP-1)对LPS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8只,不作任何处理)、LPS组(48只,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和MP-1组(48只,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和MP-1 3 mg/kg).后2组小鼠于注射后2、6、12、24、48、72 h处死,每组每时相点8只,采集血和肝组织标本.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2组小鼠各时相点血浆LP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TNF-α和IL-6 mRNA表达,观察注射药物后各时相点肝组织病理变化.另取健康对照组小鼠相同样本进行以上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血浆LPS和TNF-α水平在注射药物后2 h迅速升高,各为(18 320.50±2782.50)EU/mL和(988±130)ng/L,此后逐渐下降,72 h降至(1.80±0.80)EU/mL和(150±44)ng/L,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IL-6、ALT和AST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随后下降,72 h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LPS组小鼠肝组织TLR4、TNF-α和IL-6mRNA表达也在注射后明显增强,12~48 h时肝组织炎性反应性病理改变最为显著.与LPS组比较,MP-1组小鼠LPS、细胞因子和转氨酶水平在注射后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P<0.05或P<0.01),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MP-1可能通过中和LPS,减少其诱导的炎性介质合成与释放,进而减轻小鼠肝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余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铁胺预处理(D组)32只,注射用水对照组(C组)32只和假手术模型(S组)32只.分别于术后0.5、2、6、24 h各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及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D组血清ALT及AST水平及IL-1、TNF-α蛋白表达量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C组(P<0.01),而HIF-1α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余肝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促进HIF-1α表达上调,从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bcl-2表达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肝硬化组(C组)、肝硬化+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C组、I/R组和R组采用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I/R组和R组在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制备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前10 min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至再灌注结束.于再灌注4h时取静脉血样和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Bcl-2和Bax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升高,肝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肝细胞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平衡肝细胞Bcl-2与Bax表达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IRI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再灌注腺苷蛋氨酸干预组(SAM组),每组24只。Sham组打开腹腔,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肝脏血供,20 min后再关腹。IR组和SAM组开腹后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用无创微血管夹夹闭肝蒂,持续20 min后松开血管夹然后关腹。Sham组、IR组术后均予生理盐水1 mL(/kg.d)腹腔注射,SAM组予S-腺苷蛋氨酸100 mg(/kg.d)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0天各处死6只大鼠,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并取肝左叶部分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SAM组各个时间点血清和肝组织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M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少于IR组。结论:S-腺苷蛋氨酸能够降低HIRI时血清与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减少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保护肝脏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HIRI组(HR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HC组)。S组剖腹后仅牵拉肝十二指肠韧带;HR组用无创血管夹钳夹供应肝中叶和左叶的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造成70%肝脏缺血模型,45min后松开血管钳;PHC组的手术步骤与HIRI相同,PHC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0.45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分别于再灌注2h(T1)、4h(T2)和24h(T3)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采血结束后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结果 T1~T3时HR组和PHC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HIF-1α和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5);与HR组比较,T1~T3时PHC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T1、T2时HR和HPC组HIF-1α、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组,但HR组明显低于HP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机制可能与盐酸戊乙奎醚上调eNOS、HIF-1α表达和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及其下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绞窄性肠梗阻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绞窄性肠梗阻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分别于造模完成后6 h、12 h、24 h、48 h 4个时点处死,留取肝组织,采血1~2 mL。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肝内NF-кB活性及TNF-α蛋白含量,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内NF-кB活性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12 h达高峰;同时TNF-α蛋白含量也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除6 h组外,其余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后可致急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随时间逐渐加重;NF-κB在绞窄性肠梗阻的肝组织中被激活,并可增加TNF-α的转录表达,共同参与肝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在大鼠逆行隔离灌注(RIHP)模型中对肝脏毒性作用.方法 104只体重300~400 g雄性SD大鼠中8只为术前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分A、B、C、D 4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不含As2O3的乳酸林格氏液,B、C、D组灌注As2O3的剂量分别为0.75 mg/kg、1.5 mg/kg、3 mg/kg.实验组均采用RIHP,即经肝动脉灌注As2O3溶液,经肝静脉逆行灌注乳酸林格氏液,门静脉为流出道;灌注时间为15 min,速度1 ml/min.对照观察实验组术后1、2、37 d各时点肝酶学变化、肝组织学改变和术后生存情况;检测C组大鼠术中和术后第1天的肝循环和体循环中As2O3浓度.结果 实验组ALT、AST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1天,至术后3~7 d恢复正常.A和B组ALT、AST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和C,A和D,B和C,B和D、C和D各组间ALT、AST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LT=40.811,FAST=48.212,均P<0.01).D组术后第7天时仍与术前正常对照组及A、B、C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LT=13.928,FAST=17.942,均P<0.01),且术后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等较严重的损害.肝循环和体循环As2O3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3.21±0.82)μg/ml和(0.09±0.008)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58,P<0.01).结论 在人鼠RIHP模型中,当As2O3灌注剂量不超过1.5 mg/kg时肝脏遭受的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