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外毛根鞘细胞的皮肤附件肿瘤。本文报道1例面部多发性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组织发生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增生性毛鞘瘤又称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来源于毛囊外根鞘。我们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毛根鞘癌(附9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510080)冯崇锦,陈光晔,陈小华外毛根鞘癌是一种少见的毛源性肿瘤,来源于毛囊外根鞘。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临床往往难于作出正确诊断,常误诊为角化性鳞癌、基底细胞癌、皮脂腺囊肿或其他皮肤附件肿瘤等。我们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03—2008-07来我院就诊的5例颈动脉体瘤和11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进行64-MSCT及CTA检查,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4-MSCT、CTA图像可清楚显示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64-MSCTA重建图像清晰,可直观、立体、多角度地显示肿瘤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肿瘤使颈内、外动脉移位,颈内、外动脉夹角变大,呈典型的"杯口状"影像。神经鞘瘤位于颈动脉的深面,肿瘤使颈动脉向前、外移位,颈总动脉分叉角度无明显改变,肿瘤与颈动脉无粘连。结论: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64-MSCT、CTA在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颌面部神经鞘瘤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6例颌面部神经鞘瘤误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误诊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注意的问题。结果:26例误诊病例,术前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4例,腮腺恶性肿瘤3例,颧骨骨瘤1例,颈动脉体瘤4例,鳃裂囊肿1例,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3例.咽部恶性肿瘤2例,舌部纤维瘤4例,口底皮样囊肿2例,舌下腺恶性肿瘤2例。26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的颌面部神经鞘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应特别注意与类似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外毛根鞘癌1例冯崇锦,陈伟良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唇颊部肿瘤伴溢脓4个月而入院。曾在外院行4次活检和3次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病理:(1)高度疑为鳞状上皮癌;(2)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3)鳞状上皮增生,鳞癌待排;(4)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  相似文献   

7.
BMP-2,3,4,5在颌面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MPs家族成员与外周神经肿瘤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对BMP-2,3,4,5在人良、恶性神经鞘瘤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显示BMP-2,3,4,5mRNA在外周神经的良恶性神经鞘瘤中均有分布。良性肿瘤中,呈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聚集的区域BMPs表达升高;恶性肿瘤中BMPs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结论:确定了BMPs在外周神经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揭示部分BMPs可能参与了外周神经肿瘤的发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多见于软组织,骨内神经鞘瘤并不常见。本文报告1例以下颌骨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骨内神经鞘瘤,通过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病理诊断和术后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该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菲  王卫红  许彪  施延安  朱瑾  夏斌 《口腔医学》2015,35(5):395-398
本文通过对经诊治的1例左侧舌下腺舌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临床病例报告及分析。发现对于神经鞘瘤这种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沿包膜外完整切除,术后3个月复诊创口愈合良好,舌感觉及运动无异常,未见复发。所以在对于舌下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时,舌神经鞘瘤应予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经治的 160例患者的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颌面部神经鞘瘤多见于青壮年 ,易累及颈动脉三角段交感神经干及迷走神经 ,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交感神经干及迷走神经易受损伤 ,完整摘除预后良好。结论 :宜在尽可能保留周围神经束枝的情况下钝性剥出肿瘤 ,对来源于迷走神经或位于颈动脉窦周围的神经鞘瘤 ,应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施术 ,以免术中产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颈动脉三角区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以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19例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和4例颈动脉体瘤的MSCTA影像学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能提供高分辨率、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准确显示肿瘤实质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MPR能提供神经鞘瘤瘤体精确的影像,但与血管的关系显示较差;MIP和VR则能直观地显示颈动脉影像及其移位情况。MPR和MIP能从不同观察面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实质情况,同时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VR是颈动脉体瘤最佳的成像方式,能提供精确的瘤体与动脉的关系,如瘤体包膜与血管外膜的关系等。联合应用MPR、MIP和VR技术,能提供敏感精确的影像。结论:MSCTA后处理技术能为神经鞘瘤及颈动脉体瘤提供高质量的诊断信息,有效鉴别肿瘤;同时其能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三维关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经颈部入路手术摘除累及咽旁的迷走神经鞘瘤.患者因左侧颈部巨大肿块伴明显呛咳就诊,多普勒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神经鞘瘤,迷走神经来源可能.术中见肿瘤沿迷走神经纵轴偏心性生长,在肿瘤表面非喉返束膜侧沿神经纤维方向"剥洋葱皮式"钝性层层剥开外束膜,操作轻柔,完整分离肿瘤后关闭束膜,术...  相似文献   

13.
头颈神经鞘膜瘤15例河北医学院二院口腔颌面外科李长贵,刘书魁,张平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良性的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周围神经的鞘膜细胞即Schwann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神经鞘膜瘤发生于头颈部者2.50%~44.8%。我科收治15...  相似文献   

14.
颌面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分析(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三维CT在口腔颌面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颌面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神经鞘瘤进行CT扫描、三维成像分析。结果 :三维CT图像清晰 ,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关系较为明确。结论 :三维CT成像对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颌面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颌面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诊断、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颌面颈部神经鞘瘤多见于青壮年,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完整摘除预后良好。结论:在尽可能保留周围神经束枝的情况下钝性剥离肿瘤,以免产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查询2000-2007年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对所有入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所见、手术方式进行列表分析.结果:资料完善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有19例.所有病例仅3例在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15.8%.其中,2例通过细针穿吸活检明确,1例通过临床检查明确.从肿瘤发生部位看,神经鞘瘤发生于面神经走行全程,其中,发生于总干者8例,占42.1%.19例病例中,12例从囊膜内摘除肿瘤,其中2例出现神经断裂,进行神经吻合;6例合并神经切除,其中1例未行神经修复,5例进行同侧耳大神经移植修复;l例仅做肿瘤部分摘除.随访15~7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但所有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术前确诊率较低,有赖于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不论何种治疗方式,对面神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徐天舒 《口腔医学》2010,30(12):719-721
目的 分析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10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6例患者术前2例确诊。术后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随访有2例为面神经功能Ⅲ级和Ⅳ级,其余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误治。保留面神经结构和功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的B超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鞘瘤的B超诊断(附8例报告)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邮250012)王建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张艳萍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来源于神经鞘细胞,主要发生在颅神经,其次是周围神经,以往B超诊断该病较少,本文报告8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是1987年至1...  相似文献   

19.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头颈部尤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口腔颌面部MPNST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MPNST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是发生于婴儿的一种少见肿瘤,临床易误诊.笔者接诊婴儿上颌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1例,局部完整切除肿瘤后随访6个月,未见转移和复发.本文结合文献探讨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由含棕黑色色素的上皮样瘤细胞和呈巢片状分布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临床表现为蓝黑色肿物,应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确诊,治疗选择局部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