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联合传统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TACE)和使用载药微球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D-TACE)治疗1例晚期肝细胞性肝癌伴肝内转移患者的经验体会。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于2018年10月收治了1例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行TACE的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对该患者总共施行了3次TACE治疗,总结相关经验。结果经MDT讨论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该患者施行了3次介入手术。第1次外院行cTACE治疗后复查CT检查示,肝脏病变内有碘化油沉积,且病灶较前稳定;第2次联合cTACE和D-TACE治疗后,复查CT检查示肿瘤内碘化油沉积较多,肿瘤较局限且明显缩小;第3次行cTACE治疗后,复查CT检查见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无进展。第4次cTACE治疗后该患者已获访2个月,随访期间肝内病灶稳定,无进展。结论晚期肝细胞性肝癌伴肝内转移不能行根治手术时,TACE是最佳治疗方案,联合D-TACE与cTACE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与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联合应用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行ALPPS联合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治疗的1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例58岁女性患者,术前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约12.0 cm×10.5 cm×17.0 cm巨大肿块,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经术前评估后采用ALPPS治疗,Ⅰ期行联合肝脏离断及门静脉结扎术,术中辅以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技术,术后第21天CT结果示肝左外叶体积占总肝体积比例约57.64%,Ⅰ期手术后第24天行Ⅱ期手术(肝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手术过程顺利,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示:中分化肝细胞癌,多灶,最大径13 cm。术后6个月随访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未见肝内新发病灶及其他转移灶。结论 ALPPS联合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治疗巨块型肝癌效果较好,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能够立体呈现解剖细节,有助于术前估算剩余肝脏体积与术中定位,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巨大肝癌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阻断一侧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使肿瘤降低分期,增加对侧术后剩余肝脏体积,成为目前切除巨大肝癌的方法之一.2013年3-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右半肝巨大肝癌患者,因肝脏剩余体积不足,术者一期行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术后,序贯二期行肝切除术.患者2次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行门静脉右支及肝右动脉结扎术,术后肝肿瘤体积缩小,剩余左半肝代偿性增生良好,肝脏体积由术前488 mL增加到术后1个月689 mL.一期手术后33 d顺利实施二期巨大肝癌肝切除术,2次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剩余肝脏未见肿瘤复发,AFP由术前425 mg/L降至26×10^-3mg/L.因此,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可能是传统手术无法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45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3 d"入院.7次怀孕6次流产,1子体健,否认口服避孕药物史.1995年行"宫外孕止血术".2008年5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未切除子宫及附件.术后绝经.体检:下腹正中见陈旧性切口瘢痕,余无特殊.HBsAb、HBeAb、HBcAb阳性,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CA724等皆阴性.B超示肝脏右前叶5.1 cm×4.7 cm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肿块,边界清楚,余肝可见多个液性暗区.CT示:肝右前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仍呈低密度,肝囊肿囊内出血可能大.开腹探查见肿块位于肝脏右前叶边缘(Ⅵ段)、紧靠胆囊,大小约5 cm×6 cm,有完整包膜、暗红色,呈囊实性结构.余肝正常,表面有数个直径1.0~2.5 cm的囊肿.行肝右前叶肿块+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切除标本剖开见囊内容物呈液状巧克力样.术后8 d出院,随访3个月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7岁,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2009年9月28日因活动后突发右腹部剧痛,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增强CT检查示肝癌破裂出血,遂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术后未行其他治疗.2010年4月增强CT显示肝右前下段肿瘤局部复发,患者ECOG PS评分1分,Child-Pugh评分7分,BCLC分期B期,于我院应用350 ~560 μm明胶海绵微粒联合单药(洛铂注射液)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术后复查AFP降至9.47 ng/ml,患者开始口服索拉非尼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9岁。2002年因肝癌(1cm×1cm)在当地医院行肝癌切除术,术后2年余发现右上腹无痛性肿物于2006年12月15日收入我院。有乙肝病史10年,CT示:肝脏边缘不规则,肝右叶见一约12cm×20cm的肿块,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退出,中心可见更低密度肿块境界欠清,突出腹壁,门静脉右支显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螺旋CT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评价小肝癌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随访过程的价值。方法对28例小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螺旋CT随访。结果术后1个月CT显示25例肿瘤完全坏死,其中19例肝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均无强化,6例动脉期边缘薄环状强化;3例发现肿瘤残留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25例肿瘤完全坏死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CT随访示毁损灶较术后1个月缩小,无强化,其中2例术后6个月发现肝内异位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是小肝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评价其疗效及随访的有效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转移性肝血管外皮瘤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杨家和 《腹部外科》2004,17(3):133-133
病人:女,70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5d就诊,体检未见异常。AFP、CA1 9 9、CEA正常。B型超声示:肝右前叶下段4 9.4mm×37.9mm低回声团块,边界可见,内回声不均,中心见液性区。CT示:肝脏平扫右前叶4 .7cm×3.8cm内分隔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粗分隔状,门脉期密度稍减为略高密度影,延迟期分隔呈等密度。诊断:肝右前叶占位,血管源性肿瘤可能。病人于1 979年行下肢血管外皮瘤切除术,病理示:良性血管外皮瘤。1 996年行左肺肿瘤切除术,病理示:转移性低度恶性血管外皮瘤。本次行右肝肿瘤切除术(V段) ,术中见:肝右前叶下段一…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肝癌腹腔镜再切除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疼痛2003年6月到我院住院,入院后查HBS-Ag(+),AFP1800ug/L,腹部CT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肝硬化,诊断①原发性肝癌,②肝炎后肝硬化.因肿瘤大,需切除范围广,考虑到术后残肝功能难以代偿,故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一个半月后再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肿瘤缩小.于2003年9月第三次入院,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肝脏结节性硬化,肿瘤位于肝右叶,约7cm×7cm,周围散在黄色小结节,而行根治性右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后病检为肝细胞性肝癌.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至2004年12月超声检查发现肝左叶低回声结节而再次入院,CT示残肝明显增大,肝Ⅲ段见-富血供病灶,约3cm×3cm,AFP正常.以"复发性肝癌、肝硬化"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肝癌再切除.术中见腹腔内广泛粘连,分离粘连,充分游离肝左外叶后,距肿瘤1cm行肝外叶局部切除.手术历时3小时.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4天后出院.术后病检为高、中分化肝细胞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仍是医学难题,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忌证.患者主要接受非手术治疗或放弃治疗,其生存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成功率逐年增高.201 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1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Ⅴ、Ⅶ、Ⅷ段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前CT检查示肝Ⅴ、Ⅶ、Ⅷ段占位性病变,下腔静脉内癌栓充盈,三维重建测算左半肝体积489 cm^3,低于最小存活肝脏体积.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拟行保留肝Ⅵ段的右半肝切除术,于全肝血流阻断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8个月复查未见明显复发转移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联合阻断在难治性肝内胆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0年5月对1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内型先天性胆管囊肿开展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阻断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管注入封闭胶和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对肝内型胆管囊肿经肝门分离病变胆管开口注入封闭胶后行区域动脉、门静脉、胆管阻断。所有患者术后3d、1周、2周复查肝功能,术后2周、1月、6月、1年行肝脏B超或CT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无肝衰、大出血、胆漏、严重感染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周行肝脏B超或CT检查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术后1月和6月复查肝脏CT示病灶完全消失,病灶所在肝脏萎缩消失,残余肝脏代偿增生。结论通过病变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联合阻断治疗某些难治性区域性良性肝内胆管疾病,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77岁, 因"上腹部隐痛4 d"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肿瘤标记物:CA 19-9 68.7 U/ml, 甲胎蛋白726.42 ng/ml, 癌胚抗原31.08 ng/ml。全腹部增强CT(图1)及上腹部增强磁共振均提示肝左叶类圆形占位, 大小约6.9 cm×7.7 cm, 动脉期不均匀强化, 静脉期持续强化, 考虑肝癌, 同时提示胃小弯侧胃壁局部增厚, 增强期呈轻度强化, 考虑胃癌。胃镜示胃体小弯侧巨大深凹溃疡, 胃壁僵硬, 上覆污秽苔, 予活检, 病理提示胃癌。经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讨论, 诊断考虑原发性肝癌合并胃癌, 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联合全胃切除术。术后肝脏病理示肝细胞肝癌, 胃病理示中低分化腺癌(PT4aN3aM0), 见图2、3。术后1个月左右开始行辅助化疗, 经过6个周期SOX方案化疗, 肿瘤标记物CA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年, 患者恢复良好, 复查增强CT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13.
肝脏移植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我国目前原位肝脏移植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进一步提高肝脏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8例肝脏恶性肿瘤肝脏移植病人术后采用全身化疗复发转移灶采用手术切除或介入化疗。结果 肝脏移植术后甲胎蛋白短期内降为正常者6例,虽有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者2例。术后肝癌肝内复发4例次,肺转移3例次,骨转移1例次,肿瘤复发多在术后6-12个月。结论 (1)小肝癌、胆管细胞癌可行肝脏移植,中晚期肝癌行肝脏移植需综合考虑;(2)肿瘤复发转移灶采用手术切除或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14.
解剖性肝切除不但能够保证足够的无瘤切缘,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非肿瘤肝组织.2012年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运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成功为1例61岁的男性多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前CT检查示肝Ⅵ、Ⅶ、Ⅷ段多发占位性病变,三维重建测算左半肝体积少于最小存活肝脏体积.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拟行保留Ⅴ段的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中运用了两次Glisson蒂阻断技术,解剖出右半肝和右后叶的Glisson蒂,从而确定肝Ⅵ、Ⅶ、Ⅷ段的切除范围,完成了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区域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是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患者术后恢复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例因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内无肉眼癌栓的右肝巨大肝癌患者,先行经皮选择性门静脉右支栓塞术。PVE术前、术后CT测量肝脏体积,评估PVE对肝脏体积的影响。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术前积极的心理沟通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良好的止痛及并发症观察等护理措施,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VE治疗,术后4周后随访,4例患者肝左外叶明显代偿性增生(23.4%~55.8%)。结论对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行PVE治疗可以提高肝癌切除率。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PVE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肾功能不全的肝癌行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术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方法 2004年2月~2012年9月,16例伴肾功能不全的肝脏恶性肿瘤行24次经皮超声引导肝穿刺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肾功能分期:代偿期11例,失代偿期5例.10例消融1次,5例2次,1例4次.观察消融术后并发症、疗效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6例初次消融术后围手术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6.2% (1/16);初次消融完全消融率87.5%(14/16).初次消融至末次消融后,肾功能恶化(肾功能分期由某一期进展为更高级别一期)发生率18.8%(3/16).结论 肾功能不全的肝脏恶性肿瘤行消融治疗有效,但可能增加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入路肝切除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ALPPS)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采用前入路肝切除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行ALPPS治疗的9例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完整接受ALPPS手术,3例患者因第一期手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增长不达标而未行第二期手术。ALPPS第一期术后剩余肝脏平均增长体积为139.1 cm~3(46.4~291.6 cm~3),剩余肝脏体积平均增长率为37.8%(15.1%~76.2%),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6 m L(200~600 m L)。ALPPS第二期手术行右半肝切除4例,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7 m L(300~1 400 m L)。无胆汁漏及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本组有限病例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前入路手术方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在ALPPS治疗右肝巨块型肝癌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更符合肿瘤外科的"无瘤"原则,能减少术中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但其针对合并乙肝后肝硬变肝细胞癌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45岁, 因"右上腹疼痛18 h"于2021年7月7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 为持续性刺痛, 伴恶心, 无呕吐, 伴全身大汗、头晕, 解黑便2次, 冲水不红, 无畏寒发热、胸闷气紧、反酸烧心、呕血、便血等不适, 自行口服藿香正气液治疗, 腹痛无明显好转, 在当地医院完善腹部CT等相关检查, 考虑"肝癌破裂", 遂就诊于我院。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余年。体检:全身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 腹平软,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无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减弱。急诊全腹部CT增强扫描示(图1):肝右叶肿块, 大小约10.3 cm×9.6 cm×9.0 cm, 平扫以低密度为主, 内见较高密度影, 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坏死, 动脉期可见较多增粗动脉供血, 未见造影剂漏出, 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合并破裂出血可能, 肝癌可能性大;肝脏7段边缘见1枚最大径约1.4 cm低密度结节, 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 门静脉期强化减退, 肝内另见多发低密度结节, 考虑转移瘤或肝癌子灶;肝左外叶、左内叶、尾状叶结节邻近肝包膜不连续, 腹盆腔及网膜囊较多积液、积血, 肝破裂待排。急诊实...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肝癌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的治疗,对外科医生仍是一个难题,因为大多数此类病人存在进展期肝硬化。这类病人常随着肿瘤进展发生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肝脏手术也常导致短暂的门脉高压。为了提高肝脏手术的疗效,预防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重要的。目前硬化剂治疗作为对食道静脉曲张的治疗已被广泛接受,逐渐取代手术治疗。作者报告22例肝癌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经过积极肝切除术,术中行断流术、围手术期行硬化剂治疗或先后行两种治疗,对照37倒小肝癌不伴食道静脉曲张病人行肝切除术的疗效。病例和方法:研究组(A组)22例,肝癌伴有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