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足刺法及其临床应用南京市蓝旗医院(210007)朱冠珏关键词鸡足刺法鸡足刺法属于五刺之一,在《灵枢·官针》篇中称为“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因“肉之大会为谷”,故又称合谷刺。《灵枢·卫气失常》指出:“重...  相似文献   

2.
"合谷刺"刺法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刺是《内经》五节刺中的刺法。《灵枢·官针》曰 :“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四曰合谷刺 ,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全国中医药大学五版、六版统编教材《针法灸法学》就合谷刺的刺法释曰 :这种刺法是在肌肉比较丰厚处 ,当进针后 ,退至浅层又依次再向两旁斜刺 ,形如鸡爪的分叉 ,“肉之大会为谷” ,故称合谷刺。反观历代医家的论述 ,不难发现 ,合谷刺针法之谓 ,或曰一针多向刺法 ,或曰多针刺法 ,孰是孰非 ,无一定说。笔者今椐《内经》以来有关合谷刺的文献考证辨析 ,不揣简陋 ,以求正于同道。一针多向刺说…  相似文献   

3.
“合谷刺”是古代五种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指针刺直达分肉,然后提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的刺法,用以治疗肌痹证。古人称肌肉重叠处,会合处为“谷”,故  相似文献   

4.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5.
董俊峰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0):466-466
多向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043700山西省垣曲县中医医院董俊峰多向刺是从《灵枢·官针》“合谷刺”行化出来的一种针刺手法。“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也就是说在肌肉之大会处(古人称肌束会合处为谷)施针,先垂直刺入,待...  相似文献   

6.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7.
合谷刺法为《内经》五节刺法之一,又称鸡足法,《医学纲目》(卷25)楼英解释为:“鸡足取之者,正人一针,左右斜人二针,如鸡之足三爪也。”有镇静、解痉、止痛之功。本人在临床应用合谷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足刺首见于《灵枢·官针》载:“凡刺有五,以应五藏……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骨肉之间……。”可见鸡足刺是针刺手法之一,针向几方斜刺,宛如鸡爪。笔者在选用“臂中”穴治疗臂厥、血痹、脉痹及中风后遗症时,施用鸡足刺法,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颅脑外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致肢体运动障碍也成为临床常见病症,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合谷刺法为《内经》五节剌法之一,又称鸡足法,《医学纲目》(卷25)楼英解释为:“鸡足取之者,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如鸡之足三爪也。”适用于肌肉比较丰厚处,可用治肢体、筋脉病症。笔者运用合谷刺法加电针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刺法是针灸在临床治疗中获取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一穴多针透刺法早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记载。《官针》曰 :“恢刺者 ,直刺傍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依据上述论述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一穴多针透刺法治疗疑难病症 ,收效甚好 ,现举例如下。1 下关穴鸡爪透治疗三叉神经痛周某某 ,女 ,5 9岁 ,退休干部 ,于 1998年 8月初诊。患者诉 1996年 3月开始无诱因地突然出现右侧面部电击样疼痛 ,予以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类药治疗 ,可一时缓解。但严重时 ,不敢洗脸、漱口…  相似文献   

11.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 ,直刺旁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 ,浮刺、输刺 ,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 30年来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 ,男 ,3…  相似文献   

12.
“多向刺”是从《灵枢·官针》“合谷刺”衍化出来的一种针刺手法。“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也就是说在肌肉之大会处(古人称肌束会合处为谷)施针,先垂直刺入,待有针感后,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刺一下,然后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右(左)刺一下,呈鸡爪形,古人认为这种刺法深入肌层应于脾,适用于肌肉痹症。我们在临床使用上,从鸡爪形的三向刺变为梅花形的五向刺,称之为“多向刺”。应用于肌肉广泛性的大面积的损害、多条肌  相似文献   

13.
《灵枢·官针》“……合谷刺法,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意为五刺法中合谷刺,针刺至一定深度,提针至分肉间,再向左右两侧各刺1针(形如鸡足)。在现代针灸临床中,医者往往忽视古典刺法,本人以往都是以局部阿是穴和远道取穴,但疗效不是十分满意,现运用《灵枢》中的合谷刺治疗本院大学生及教师的陈旧性软组织损伤320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院大学生及教职工320例,其中膝内外侧副韧带拉伤127例,股四头肌拉伤88  相似文献   

14.
报刺,合谷刺,阻力针法在临床中的结合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刺、合谷刺、阻力针法在临床中的结合使用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李志道,吕炳强报刺、合谷刺都是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这种针法是适用于上下游走的疾病。先在...  相似文献   

15.
郭志力 《中国针灸》1998,18(5):289-290
《灵枢.官针》篇有谓:“凡刺之要,官针最妙”。考其所载之“九刺”、“十二刺”、“五刺”共26种刺法,验之临床,颇有效用。对于当今之临床,不无指导意义。现举例介绍如下。1 齐刺  《灵枢.官针》篇谓:“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尤其“治痹气小深者也”于临床最有启发。具体方法是: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从两旁向病所各刺入1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笔者常用之治肩周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典型病例:李×,女…  相似文献   

16.
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现代医家发展出琳琅满目的各种针法。笔者主要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常使用合谷刺、苍龟探穴、齐刺、捣刺、恢刺、傍针刺等针刺手法,在接触了现代“针刀医学”等理论后,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重新看待、解释合谷刺、苍龟探穴针法等古代针刺手法,现试述如下。1“不松则痛”的现代理论现代针灸学对于治疗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提出“不松则痛”的理论,认为针灸临床所见的慢性疼痛常为慢性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软组织发生粘连、疤痕、挛缩等状况,从而局部缺血缺氧,或压迫皮神经而产生疼痛,而治疗的思路就是“松解”,这种思路在朱汉章教授的针刀医学[1]、董福慧教授的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学说(采用铍针治疗)[2]论述中均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或通过针刀切割,或通过铍针治疗,其目的均是为了破坏、解除局部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从而达到“松则不痛”的治疗目的。2合谷刺、苍龟探穴、齐刺、捣刺、恢刺、傍针刺的相同之处合谷刺,又名“合刺”,但非刺合谷穴也。合谷刺是《内经》五刺之一,《灵枢·官针》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儒门事亲·卷七》中有病案提...  相似文献   

17.
《灵枢 .官针》说 :“凡刺有十二节 ,以应十二经 ,……八曰短刺 ,短刺者 ,刺骨痹稍摇而深之 ,致针骨所 ,以上下摩骨也。”“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 ,……五曰输刺 ,输刺者 ,直入直出 ,深内之至骨 ,以取骨痹 ,此肾之应也。”前者是慢慢进针稍摇动其针而深入 ,在近骨处将针上下轻轻捻转。“短”是接近骨骼的意思。后者是直进针 ,直出针 ,深刺至骨骼的刺法。两者都是深刺靠近骨骼 ,与肾气相通 ,以治疗骨痹等病证。笔者采用《灵枢》之短刺、输刺法治疗多种筋骨疼痛病症 ,效果显著 ,现举例如下。后颈项筋膜综合征症状特征 :自觉项后部僵硬感、紧缩感…  相似文献   

18.
正"关刺"出自《灵枢·官针第七》:"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对关刺的针刺方法,历代医家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如《类经·三刺浅深五刺五脏》载:"关,关节也。左右,四肢也。尽筋,即关节之处也",故有学者认为"尽筋"是指肌肉的尽端,即肌肉附着处,"左右"指四肢,因此"关刺"的操作方法为用毫针直刺进针,刺入四肢关节周围肌肉附着处的压痛点,或仅关节附近肌腱或韧带附着点,不强求压  相似文献   

19.
恢刺法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七篇《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1恢刺法释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恢刺法,先对上句《灵枢》原文作一番解  相似文献   

20.
扬刺法又称阳刺,《灵枢·官针》篇说:"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为《内经》十二刺法之一,此法是在病变局部疼痛处中心宜刺一主针,得气后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辅针的针刺方法。一般辅针进针角度可采取斜刺向病变中心或沿皮刺。然后依次捻转各针,使针感进一步扩散。此为五针同用,针则不宜过深的浅浮之针法,以得气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