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辨证属肺胃郁热型8例,肾脏虚损型20例;空腹血糖最高12.32mmol/L(220mg/dl),最低8.4mmol/L,(150mg/dl);尿糖最高12.32mmol/L(1000mg/dl)。最低8.4mmol/L  相似文献   

2.
益康降糖冲剂是我院根据中医经方配制的纯中药制剂 ,用于治疗 型糖尿病 ,收到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根据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标准诊断为 型糖尿病患者 ,共 10 6例。入选条件 :1具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等主要症状。 2空腹血糖 (FPG)≥ 7.8mmol/ L (140 mg/ dl) ,餐后 2小时血糖 (2 HPG)≥ 11.1mmol/ L(2 0 0 mg/ dl)。 3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酮症及感染者。采取单盲试验法 ,将本组病例按 2∶ 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 ,男 3 7例 ,女 3 5例 ;平均年龄为 (5 4± 1…  相似文献   

3.
例一:李××男46岁工人1991年3月20日初诊患糖尿病七年,糖尿病肾病二年。平时饮食控制在6~7两/日,曾服用降糖灵、消渴丸、降糖舒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不理想。现患者腰膝痠软,手足欠温,疲乏困倦,夜尿频,下肢浮肿,口渴多饮,头晕。检查:空腹血糖12.89mmol/L(232mg/dl),尿糖(++),蛋白(++),尿素氮9.28mmol/L(260mg/dl),肌酐203μmol/L(230mg/dl),舌  相似文献   

4.
调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6月我们应用调脂胶囊治疗血脂失调症 5 0例 ,在调节血脂代谢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0例患者来自我院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 ,均为临床无证可辨患者。依据以下标准确诊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 ,2周内 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 >5 .72 mmol/L(2 2 0 mg/dl) ,或三酰甘油(TG) >1 .7mmol/L(1 5 0 mg/d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0 .91 mmol/L (3 5 mg/dl) ,且年龄≥ 2 5岁 ,≤ 6 5岁者 ,即可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5 0例 ,以中药调脂胶囊治疗 ,对照组 40例 ,以血脂康为主治疗。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50岁。因多饮、多食、口渴、消瘦10个月,左眼上睑下垂伴复视2个月于1989年12月20日入本院。10个月前查空腹血糖为16.11mmol/L(1mmol/L18mg/dl,正常参考值3.9~5.6mmol/L),尿糖( )。经脑电图、肝胆超声波、心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糖尿病。给予D—860等治疗后病情缓解。2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左眼上睑下垂,视力下降,双眼复视等症状。入院时查空腹血糖12mmol/L,尿糖( ),脑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时的最佳起始血糖水平。方法选择100例以前未使用过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型糖尿病50例,2型糖尿病50例,按照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不同分别分为若干组,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调整,统计各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的次数。结果在排除年龄等干扰因素后,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9.1~11.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5.1~17.0 mmol/L时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随着血糖的进一步升高,虽然低血糖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但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9.1~11.0mmol/L、餐后2 h血糖在13.1~15.0 mmol/L时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随着血糖的进一步升高,虽然低血糖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但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时最佳的起始血糖水平可能是空腹血糖在9.1~11.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5.1~17.0 mmol/L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时最佳的起始血糖水平可能是空腹血糖在9.1~11.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3.1~15.0 mmol/L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机制,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初始剂量为瑞格列奈0.5 mg/次,三餐前5~10 min口服,治疗后如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BG)>10.0 mmol/L,则将剂量调整为瑞格列奈1 mg/次,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16 mg/d,在此期间如有低血糖反应或FBG<3.9 mmol/L,则将用药减量。结果经瑞格列奈治疗,FBG、2 hP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餐后2 h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体质量指数减少。结论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起效迅速,代谢快,服药方式灵活,不良反应少,适合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观察多烯康胶丸(DXK)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健康查体者(NC)血IL-6 水平。12例患者继续用DXK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 DXK对血IL-6和血胆固醇(TC)及血甘油三酯(TG)的影响。结果 19 例病人血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 NC组(P < 0.01)。12例病人经过DXK4周治疗后,血IL-6水平没有明显下降,TC由(6.57±1.15)mmol/L降至(5.99±0.71)mmol/L,TG 由 1.85±0.42mmol/L降至(1.75±0.38)mmol/L。结论 多烯康对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 IL-6水平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用薄氏腹针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30例,为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针灸科及内科门诊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6~66岁,病程1~15年。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2次以上。2具  相似文献   

10.
丛英 《吉林中医药》2006,26(6):27-27
笔者用自拟止消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完整的60例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临床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0~6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年。其中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者11例,在8~12mmol/L之间者25例,在7~8mmol/L之间者24  相似文献   

11.
在糖尿病患者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以男性居多.近年来笔者从脾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7例男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收集标准:①年龄32~64岁;②符合肥胖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西药常规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④排除各种急性并发症及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脑血管疾病等.57例患者平均年龄42.5±5.6岁;体重指数(BMI) 28.9~37.5kg/m2,平均32.4±1.3kg/m2;空腹血糖(FBG) 7.8~10.72mmol/L,平均8.76±1.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 12.8~15.6mmol/L,平均13.8±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8%~10.3%,平均9.2±1.2%.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繁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5年度,笔者运用软肝降脂胶囊结合西药治疗痰瘀型糖尿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病人50例来自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为西药治疗不满意的患者,中医辨证属兼夹痰瘀证[1]。已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及患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除外。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0~65岁;病史1~5 a。空腹血糖(FPG)6.1~11.9 mmol/L,果糖胺(MA)2.95~3.95 mmol/L(限于本院条件以MA代替HbA1c),甘油三脂(TG)2.2~5.6 mmol/L,总胆固醇4~7.5 mmol…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现有降糖药物疗效尚可肯定 ,但耐药性却逐渐增加 ,治疗难度也随之加大。笔者于 1995年元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型糖尿病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5 0例作对比观察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 1985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拟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1)具有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超过 7.8m mol/ L(140 mg/ dl) ,两次以上 ;(2 )具有糖尿病症状 ,任意时间血糖超过 11.1mm ol/ L(2 0 0 m g/ dl) ;(3)空腹血糖低于 7.8mm ol/ L ,疑有糖…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DRP,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为致盲重要原因之一.目前DRP的治疗仍是医学界的难题.笔者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液治疗DRP13例,收到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单纯型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点状出血,硬性修出)其有机物模糊,视中见黑点,眼部发胀的Ⅰ、Ⅱ期患者.本组13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2.2岁;病程≤5年4例,>5年9例,平均病程9.96年;服用降血糖药物者10例,胰岛素治疗3例;平时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者5例、>11.1mmol/L8例;DRP Ⅰ期7例,Ⅱ期6例;并发糖尿病肾病者10例,其它并发症3例.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糖<7.0mmol/L(1260 mg/L),>6.11 mmol(1202 mg/L),2 h血糖值≥7.8 mmol/L(1400 mg/L),<11.1 mmol/L(2 000 mg/L)的状态。IGT阶段虽然糖代谢仅出现轻度异常,但已经存在着胰岛素的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损害,是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1-2]。大多数长期糖耐量受  相似文献   

16.
笔者用优降糖(广东石岐制药厂生产)配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以WH()1985年修订标准为基础,即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FBG)≥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PBG)≥11.1mmol/L;②无糖尿病症状,2次FBG均≥7.8mmol/L,或FBG≥7.8mmol/L+PBG≥11.1mmol/L.共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39~79岁,平均57.72±8.80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2.56±3.08年.其中FBG轻度异常(7.8~8.3mmol/L)10例,中度异常(8.4~13.8mmol/L)52例,重度异常(>1 3.8mmol/L)16例.合并肥胖23例,高脂蛋白血症38例,高血压1 7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8例,尿路感染22例.其中初治患者27例.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淤型,燥热入血型.  相似文献   

17.
疏肝法治疗2型糖尿病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和危害性大的特点。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型轻中度2型糖尿病2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46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2.4岁;病程3 d~18个月,平均8.2个月;空腹血糖7.0~12.5 mmol/L,平均10.2 mmol/L;餐后血糖11.3~17.8mmol/L,平均15.6 mmol/L。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6~75岁,平均50.5岁;病程7 d~20个月,平均8·8个月;空腹血糖7.4~11.9 mmol/L,平均10.8 mmol/…  相似文献   

18.
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张晓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24-3925,392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差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年龄75~91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乳酸、尿常规,作为对照组。停用对照组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对餐后2 h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或保留阿卡波糖,作为治疗组。2组饮食、运动无变化,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3.20±7.59)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36±3.48)mmol/L;治疗组空腹血糖为(6.25±0.69)mmol/L(t=2.884,P=0.018)、餐后2 h血糖为(9.31±0.92)mmol/L(t=4.438,P=0.001),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报告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阴两虚标准,并有血瘀表现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8岁,平均51·1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6年,平均7·2年。30例为口服降糖药疗效不稳定者,8例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空腹血糖7·5~9·2mmol/L,平均8·6mmol/L,餐后2h血糖11·8~13·2mmol/L,平均12·7mmol/L。合并高血压12例,周围神经病变3例,眼底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15例。2治疗方法以祝氏降糖基本方随证加…  相似文献   

20.
<正> 刘某,女,71岁,离休干部,住院号:0130,因冠心病,继发性贫血于1989年7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脉搏68次/分,血压18/11.7kPa(135/88mmHg),心脏听诊正常;血常规:红细胞3.06×10~(12)/L(306万/mm~3),血红蛋白84g/L(8.4g/dl),胆固醇5.9mmol/L(227.9mg/dL),甘油三酯1.42mmol/L(125.8mg/dl),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劳损。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