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中医院2009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放射科接受肛管直肠磁共振成像的300例糖尿病伴发肛周不适患者的MRI图像,由2位具有丰富盆底磁共振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肛周炎症、脓肿、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腺源性肛瘘(肛瘘分型及主瘘管位置、主内瘘口位置、分支瘘管数目、外瘘口情况、外口距肛垂直线距离)、窦道、动态增强信号改变、非腺源性肛瘘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结果:300例中241位患者存在盆底信号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肛管炎症、肛管内黏膜增厚、血管增粗、痔伴感染、肛周脓肿、会阴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臀部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腺源性肛瘘(Parks分型)、非腺源性肛瘘或上述征象共同存在,其中肛周血管增粗、痔疮及肛管炎212例;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157例;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132例,其中脓肿沿肛管向上累及直肠黏膜下间隙及直肠黏膜周围间隙8例、局限于肛管后括约肌间后深间隙脓肿17例、沿肛管后深间隙播散至肛周26例、穿破外括约肌向前下播散至会阴患者27例、穿透外括约肌向后下至臀部皮下脂肪间隙22例、未穿破括约肌沿括约肌间向臀裂播散23例,沿上...  相似文献   

2.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不遗留肛瘘,是近几年来肛肠外科的一大进展。所谓一期手术就是切开排脓的同时,切开(或挂线切开)引起脓肿的原发内口肛隐窝一次,以达到日后不形成肛瘘的目的。我科1998年以来对80例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均达到一期痊愈,无肛瘘形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4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32岁,病程4~15d,其中低位肛周脓肿6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骨盆直肠脓肿4例;行一次切开引流术68例,切开引流并挂线术12例。12 手术方法:简化骶管麻醉或局麻,1‰新洁尔灭消毒肛管,肛周及肛内,先穿刺确定脓肿…  相似文献   

3.
肛瘘是肛管/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连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起自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脓肿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粪便中的细菌经常由内口进入脓腔。感染的管道多迂曲,引流不畅,反复流脓,而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组成管壁,形成瘘管,使感染经久不愈。治疗肛瘘方法很多,我院采用不断肛门括约肌一期切除高位肛瘘82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海波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159-159
急性肛周脓肿的常规治疗是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形成肛瘘者,再行二期手术治疗。临床上只有少数肛周脓肿经切开引流后不形成肛瘘,因此,大部分肛周脓肿患者都要在切开引流术后再行二期肛瘘切除术。南非有位学者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将肛周脓肿分为2大类:一类是由肛隐窝感染引起的原发性隐窝性肌间瘘管性脓肿,简称瘘管性脓肿;  相似文献   

5.
王菁  石荣 《广州医药》2006,37(1):13-15
蹄铁型肛瘘也称马蹄型肛瘘,是一种贯通括约肌的特殊肛瘘,属高位复杂性弯型肛瘘,瘘管呈半环形蹄铁状围绕肛管.一般在肛门两侧可见两上或数个外口(也有一侧有外口,而对侧为盲管的),可有两支或数只分布在肛门左右的支管,所以实质上蹄铁型肛瘘是双侧坐骨直肠窝瘘,它的发生多数认为是肛门周围脓肿经由肛门直肠后间隙(后交通隙)扩散至双侧坐骨直肠窝而形成的半环形的复杂性肛瘘[1].蹄铁型肛瘘根据波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蹄铁型和后蹄铁型两种,在解剖上肛管后部组织比前部疏松,感染容易蔓延,故后者临床上较多见.后蹄铁型肛瘘的形成,几乎都是肛门后方肛隐窝处的感染,经肛腺波及到肛管后浅间隙达肛管后深间隙.  相似文献   

6.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手术主要为切开治疗,包括瘘管切开术和肛瘘切除术、经肛直肠黏膜瓣前徙修补、瘘管旷置术和分期瘘管切开术等。以上术式均对病灶处理相对彻底,且复发率较低,但因损伤过多肛门括约肌易引起肛门功能障碍。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采用"肛瘘挂线术"结合"浮线引流瘘道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保留括约肌一期根治低位肛周脓肿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保证脓肿一期根治的前提下,保持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减少手术对肛周组织的损伤,维持肛门的正常功能.方法:将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保留括约肌一期根治术,即内口切除、敞开括约肌间隙,挂线引流完整保留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对照组25例采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术后对两组病人的总疗效、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变化、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总疗效、脓肿复发及后遗肛瘘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变化及并发症方面发生显著性差异.结论:保留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挂线引流保留括约肌一期根治低位肛周脓肿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肛周组织内或肛周间隙内的感染所引起。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但单纯的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易造成肛瘘。为了预防肛瘘的发生,用切开、排脓、挂线治疗肛周脓肿,减少了肛瘘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形成瘘。故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病的两个阶段,脓肿是肛瘘的早期阶段,是急性发作期;肛瘘是脓肿的后期,是炎症的慢性化阶段。手术是其根本的治疗方式,但传统的术式伤口愈合慢、术后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等造成病人的极大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为避免上述诸多缺点,笔者在2005-2007年间采用Ⅰ期根治性手术即行脓肿切开引流并同时切开原发内口的方法治疗肛旁脓肿90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大多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感染如肛窦炎等,也可经淋巴传播或肛周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粪便内尖锐异物刺破肛管直肠壁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被肛提肌和盆筋膜分为若干间隙,脓肿也常位于这些间隙内,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和皮下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被丰富的血管、淋巴、脂肪等疏松组织包绕,而这些组织被肛提肌、筋膜及肌束分隔成不同的间隙:骨盆直肠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坐骨肛管周围间隙、肛管后间隙、肛门皮下间隙.而在一般情况下,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上间隙和肛提肌下间隙.2007-2009年我们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 高位脓肿配合中医挂线疗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手术治疗6l例,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一期治愈肛周脓肿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疾患,常因脓肿破溃而伴发肛瘘,瘘管性脓肿和肛瘘二者病理相同,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多种因素均能引起肛周脓肿,其中隐窝腺感染是最常见的,因肛窦开口向上,粪便易进入或损伤肛窦而致感染。感染可沿肛腺管进入肛腺,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或联合纵肌纤维向上、下、外三处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各种不同部位的脓肿,  相似文献   

12.
高位单纯性肛瘘切除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病之一,常继发于肛周脓肿,以肛周有漏口,溢脓流液,时闭时溃,经久不愈为其症状特点,临床上将瘘管穿过肛管直肠环且只有一根瘘管者,称为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上为避免损伤肛管直肠环导致肛门失禁,传统使用切开挂线术,但该术式疗程长,痛苦大,术后肛门部分失禁依然发生。2003年3月~9月采用经改进的Parks切除缝合术与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开窗搔刮挂线术治疗后马蹄型肛瘘4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马蹄型肛瘘是一种特殊型的贯通肛周括约肌的肛瘘,瘘管弯长,围绕肛管。由一侧坐骨直肠窝通到对侧成半环型,内口多在截石位齿线附近的6点及左右5点7点位,外口数目可多个分散在肛门左右两侧。笔者近几年采用开窗搔刮挂线术治疗43例后马蹄型肛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005~2010年我院采用切开引流挂线保留括约肌治疗术一期根治肛周深部脓肿1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患者中,男67例,女51例,年龄16~75岁,平均28岁;病程2~15d,平均6d。坐骨直肠窝脓肿例,直肠后间隙脓肿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例,肛管  相似文献   

15.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8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周脓肿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之一。我们应用期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术处理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使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和脓肿再发。现将我院1995年~2001年的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84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和Ⅰ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彬  沈树安 《四川医学》2014,(7):835-836
目的:探讨不同肛周间隙脓肿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我院肛肠科517例肛周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肛周间隙脓肿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疗效。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504例(97.5%),复发或肛瘘形成13例(2.5%)。其中皮下脓肿162例及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23例均一次治愈无复发及肛瘘形成;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9例,单纯引流仅3例复发及肛瘘形成;多间隙脓肿48例,5例复发或形成肛瘘;括约肌间隙脓肿37例,3例复发或形成肛瘘。结论皮下脓肿及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均可行一期根治术;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若无明确内口无须行一期根治术,单纯引流即可。  相似文献   

17.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高位肛瘘则指瘘道高度超过外括约肌深部的肛痿,是肛肠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具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朱秉宜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外科肛肠病专家,临证已60余载,对高位肛瘘治疗颇具心得.高位肛瘘之所以能一次治愈,与术中感染源的切除彻底、切口引流通畅,加之采用了挂线而不紧线之虚挂线法,充分保证了现有括约肌之完整性,使失禁未见加重,充分体现了朱秉宜教授挂线治疗高位肛痿纯熟临床技术,及对括约肌保护之不紧线挂线的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肛周脓肿的患者实行一次性切开挂线,本法适应证较广,凡瘘管性脓肿,无论位置的高低及范围大小,已成脓未溃或已溃引流不畅者,均采用本法。结果:肛周脓肿未形成肛瘘者,一次性挂线疗法疗程均在15 d或20 d,不后遗肛瘘。无一例因炎症扩散而加重症情。结论:行一次性挂线疗法能彻底清除病灶,不后遗肛瘘,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由于肛管及肛括肌部的多血管区是慢性切开,因而术中术后出血的危险小。不会因肉芽尚未长平而致桥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肛周脓肿的患者实行一次性切开挂线,本法适应证较广,凡瘘管性脓肿,无论位置的高低及范围大小,已成脓未溃或已溃引流不畅者,均采用本法.结果:肛周脓肿未形成肛瘘者,一次性挂线疗法疗程均在15 d或20 d,不后遗肛瘘.无一例因炎症扩散而加重症情.结论:行一次性挂线疗法能彻底清除病灶,不后遗肛瘘,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由于肛管及肛括肌部的多血管区是慢性切开,因而术中术后出血的危险小.不会因肉芽尚未长平而致桥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直肠癌Dixon术引流管放置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将55例直肠癌Dixon术引流管患者随机分成将引流管置于骶前经肛门旁引流组与骶前引流管经腹膜外由左下腹壁引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临床观察。结果:肛旁引流组发生吻合瘘1例,发生率3.75%,经综合治疗28天痊愈出院。腹腔引流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11.11%,经治疗平均41天治愈,且发生了严重的输卵管漏1例。结论:直肠癌Dixon术骶前引流方法以采用经肛旁引流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