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更好地配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术前巡回及洗手护士熟悉病例及患者情况,复习冠心病手术的有关知识,充分准备器械,术中默契配合。结果:10例冠心病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移植的血管及疗效满意。结论:术中护士准确熟练的配合以及移植血管桥的保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 1 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5 0~ 72岁 ;心绞痛 9例 ,陈旧性心梗 3例 ;心功能 级 6例 , 级 4例 ;手术 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 ,7例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1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单桥者 4例 ,2~ 4桥者 6例。2 护理体会2 .1 术前健康教育2 .1 .1 基本知识讲解 入院后应使病人了解心脏的生理及病理基础知识 ,包括心脏解剖、冠心病的病因、病理基础以及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和临床表现。目的是让患者了解心脏病的基本知识 ,改变患者不良健康意识或者行为 ,使患者的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2 .1 .2 了解…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方法 18例冠心病患者中16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7例心绞痛(CCS)Ⅲ~Ⅳ级.15例为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1例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2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15例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桥.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例.人均搭桥3.45支. 结果 18例CABG 临床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血,低血压时间较长,出现脑功能不全.1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经气管造口、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OPCAB 创伤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背景 ]浅谈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病例报告 ]3例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 5 6岁 ;其中 2例为 3支冠状动脉病变 ,1例为 4支冠状动脉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3 6% ,65 % ,75 % ;心绞痛病史为 1个月~ 2年 .均在正中开胸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全部用自身大隐静脉 .2例搭 3支桥 ,1例搭 4支桥 .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术后 3例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 ,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病例 .[讨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接受CABG的患者行64排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和血管重建,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并比较移植血管成像。结果:27例患者共完成7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移植血管均成像,其中包括乳内动脉桥血管24支,大隐静脉桥血管52支,桡动脉桥血管3支。64排螺旋CT检查显示乳内动脉桥血管狭窄率为25.0%,大隐静脉桥血管狭窄率为57.7%,桡动脉桥血管狭窄率为66.7%,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8.6%,假阴性率为2.3%。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是CABG患者术后随访较理想的方法,且安全、快捷、无创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护理。方法: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氧合血灌注手术4例,微创心脏不停搏手术3例;合并二尖瓣成形及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各1例。结果:7例冠心病患者移植血管1-5根,共22根,疗效满意。结论:术中移植血管桥的保护、护士准确熟练的配合是本术式手术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可供冠状动脉搭桥的材料。方法:对经血管造影证实的10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2例、双支5例、三支2例),我们应用自身桡动脉(RA)行冠状动脉搭桥术。RA-LAD8例,RA-LADdl1例,RA-RCA1例,自体大隐静脉桥13条。结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近期恢复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正常。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获取容易、有足够长度、管径大于胸廓内动脉,可供冠状动脉搭桥选用,是仅次于胸廓内动脉的理想动脉“桥”。  相似文献   

9.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能避免因体外循环(CPB)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治疗中心所接受。OPCAB不但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而且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明显减少,这充分得益于OPCAB的微创效果。现就OPCAB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2004-03/12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7(男76,女21)例,年龄38~81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者4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合并室壁瘤6例,合并高血压78例,合并糖尿病39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心肌桥)7例,3支及3支以上病变90例,心功能Ⅱ级36例,心功能Ⅲ级45例,Ⅳ级16例.心脏超声检查:EF<20%者10例,EF 20%~40%者36例,EF 40%~50%以上者51例,属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其余均为首次搭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42例的临床措施。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例。均在全麻经胸正中切口,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心表特殊固定牵开器用于暴露心脏后壁冠状动脉。平均手术时间213m in。8例搭桥2根,27例搭桥3根,7例搭桥4根(2.98根/例),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2±0.6)个。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手术后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患者,OPCABG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1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 2002年4-10月对1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 全组死亡l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就诊的48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搭桥术。共搭桥960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术后常规应用肝素和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活性药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死亡30例,死亡率6.21%。随访3~8个月均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症状,心功能及LVEF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随着相关理论和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将成为一种较完善的冠心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5例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4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要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消失,心功改善,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结论 如病例选择适当,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冠脉旁路移植对比常规正中切口旁路移植的优劣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冠脉旁路移植(前降支病变)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微创组(D组)和常规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实施左前胸小切口非停跳乳内动脉搭前降支,而C组实施正中切口非停跳乳内动脉搭前降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及住院天数等。[结果]D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天数短于C组(P<0.05),术后6 h及12 h VAS评分大于C组(P<0.05),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D组少于C组。[结论]微创小切口旁路移植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但术后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和围术期管理特点。方法 24例80岁以上患者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体外循环下2例,非体外循环下22例,胸骨下端小切口2例,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5例。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8.33%。术后低心排出量3例,心房纤颤9例,低氧血症2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3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以上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呼吸机辅助时间(11.3±8.6)h。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例。住ICU时间(3.15±1.74)d,术后住院时间(18.47±5.32)d。生存患者随访3~37个月,1例死亡,17例患者心绞痛消失,占77.3%,心功能Ⅱ级。结论根据高龄病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80岁以上患者行CABG的临床结果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OPCAB 266例,年龄39—88岁,单支血管病变2例、两支血管病变20例,三支血管病变244例,LVEF26—67%。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8.2±3.3小时,138例(51%)不需输血,一过性心房纤颤15例,伤口感染4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部感染1例,住院死亡4例(1.5%)。生存262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OPCAB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fi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结果。方法:2001年~2002年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23例,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取大隐静脉及烧动脉与回旋支、后降支等其他部位血管吻合。冠状动脉吻合口和近端吻合口分别用7.0Prolene及6-0Prolene缝线连续法缝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1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心功能Ⅰ级~Ⅱ级,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给子扩冠、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后并发右侧脑梗死1例,融栓、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