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白术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从而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共分辨出了3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9个组分,占白术挥发油总量的95.9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γ-芹子烯和3,7(11)-蛇床二烯等,它们占总挥发油的70.07%,而其他26个组分只占25.86%。结论 结合使用CRM解析重叠色谱峰,比单独使用GC-MS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白术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桂枝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桂枝中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法分离检测,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同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 共分辨出73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66个组分,占桂枝挥发油总量的94.43%,其主要化学成分为(E)-桂皮醛、cis-细辛醚、m-甲氧基桂皮醛、γ-杜松烯、匙叶桉油烯醇、α-香松烷等,与相关文献比较,共有20余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桂枝挥发油中检出.结论 结合使用HELP解析重叠色谱峰,比单独使用GC-MS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桂枝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甘松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辨法对甘松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对重叠峰和包埋峰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和选择离子法(SIA)进行分辨,同时计算各组分的程序保留指数(PTRI),用NIST质谱库对解析后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结果定性分析出69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3.98%。结论GC-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辨法比单用GC-MS法定性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蔓性千斤拔挥发油,用GC-MS检测,用子窗口因子分析法(SFA)分辨重叠色谱峰,从而获得每一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依靠每一组分纯质谱在NIST质谱库进行相似性检索而定性分析,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辨出76个色谱峰,鉴定出59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86.58%。主要组分为金合欢醇、β-愈创烯、α-雪松烯、长叶环烯、γ-雪松烯和β-雪松烯。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鉴定的化合物数目增加,而且也提高了定性准确度,该法能用于千斤拔的进一步开发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王坚  王刚 《中国药房》2012,(39):3717-3720
目的:研究源于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陈皮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数据分析与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软件对挥发油总离子流(TIC)中的重叠峰进行解析。结果:共定性、定量了70个化合物,总含量为96.343%。含量最高的5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烯、芳樟醇、百里香酚、γ-萜品烯、α-甜橙醛,分别占总含量的48.089%、16.066%、6.776%、5.916%、2.899%。单萜烯(共13个)是含量最大的一类化合物,占56.062%;含氧化合物(共44个)占的比重较大,为36.497%,主要的几类物质是醇、酚、醛。结论:源于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陈皮挥发油成分属于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GC-MS数据分析与AMDIS软件的联合使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中药挥发油TIC中重叠峰解析的难题。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深层次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食药同源药物毒芹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毒芹子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色谱图中重叠峰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鉴定系统(AMDIS)进行识别,同时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以质谱库对解析后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结果 定性分析出31个成分,主要为烃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γ-松油烯(66.29%)。结论 本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毒芹子中的挥发油成分,为毒芹子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茵陈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茵陈挥发油,用GC-MS检测。重叠色谱峰用粗糙惩罚平滑法处理后,用子窗口因子分析法(SFA)分辨,从而获得每一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依靠每一组分纯质谱在NIST质谱库进行相似性检索而定性分析,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分析。结果:共分辨出67个色谱峰,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89.03%。主要组分为n-十六烷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镰叶芹醇、反式-Z-α-环氧红没药烯和大牻牛儿烯D。结论:本法不仅可使鉴定的化合物数目增加,而且也提高了定性准确度,该法能用于茵陈的进一步开发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紫苏梗挥发油的GC-MS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性分析紫苏梗中的挥发油。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SFE-CO2)萃取紫苏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同时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的二维色谱MS数据。结果:共分离解析出81种组分,其中26种组分在紫苏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紫苏梗挥发油SFE-CO2萃取物中有多个正构烷烃存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紫苏梗挥发油可获取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紫苏叶挥发油GC-MS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性分析紫苏叶的挥发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同时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的二维色谱MS数据,获取组分的色谱曲线和MS。再根据组分的MS和保留时间进行库相似性检索以实现定性。结果:共分离解析出76种组分,其中19种组分在紫苏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GC-MS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杜鹃嫩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比较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和南昆杜鹃(Rhododendron naamkwanense Merr.)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化学计量学及标准物对照的方法对各个色谱峰定性,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124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48种。从映山红和南昆杜鹃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94和78种化合物,分别占总挥发油的84.47%和90.25%。其中72.76%和88.07%为含氧化合物,主要为萜醇、酸和酯类物质。1-辛烯-3-醇(4.00%,7.90%),3,7-二甲基-1,6-二烯-3-辛醇(12.60%,3.48%),薄荷醇(2.15%,3.29%),9,12,15-三烯十八烷酸(1.15%,45.34%),植醇(15.21%,8.56%),9,12,15-三烯十八烷酸乙基酯 (9.16%,8.01%)为映山红和南昆杜鹃挥发油所共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油的44.27%和76.58%。映山红中还含有棕榈酸(7.73%),9,12–二烯十八烷酸(1.85%),十四烷酸甲基酯(1.38%)等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利用GC-MS分析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和标准物质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比单独使用GC-MS法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GC/MS分析LEO的活性成分。方法将LEO溶于正己烷,配成2%的溶液,每次进样1μL,流经DB-5毛细管柱,采用GC/MS技术并与NIST标准谱库进行比对确定LEO中各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百分含量。结果 GC/MS分析发现LEO的12种化学成分,占总LEO含量的98.8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m-Mentha-6,8-diene,(R)-(+)-达到77.04%,其次为-Terpinen占14.90%。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为EO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提供参考,并为建立精油指纹图谱库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in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 (PCRV) and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PCR) were investigated by GC-MS combined with a chemometric method, named alternative moving window factor analysis (AMWFA). Furthermore,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tention indices (PTRIs) were used together with mass spectra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A total of 61 and 59 compounds in the essential oils of PCRV and PCR from three Citrus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which represented 98.15-99.66% and 97.6-99.84% of their total relative contents, respectively.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PCRV and PCR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main compound in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PCRV and PCR was d-limonene accounting for 65.61-83.14%.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MWFA greatly enhanced the accuracy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ults by utilizing information from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a. The results obtained may be helpful to find out the possibly bioactive compounds of PCRV and PCR.  相似文献   

13.
郑建珍  刘文涵 《中国药房》2010,(31):2924-2926
目的:对不同白术栽培品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白术栽培品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主流白术主要化学成分27种,占总化合物的84.24%;鉴定出2个变异白术化学成分分别为37种和35种,分别占总化合物的91.92%和94.72%。主流品种主要含苍术酮;变异品种主要含茅苍术醇、β-桉油醇和苍术酮,富含倍半萜醇类。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白术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药对麻黄-桂枝及单味药麻黄和桂枝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产生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根据其保留时间和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再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麻黄-桂枝、麻黄和桂枝挥发油分别定性了97,72和68个色谱峰,占总含量的89.76%,90.08%和91.62%。药对挥发油成分的数目大致为麻黄和桂枝挥发油成分的加和,但相对含量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香薷籽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香薷籽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检出2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0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荆芥酚(57.01%)、百里香酚(30.72%)、乙酸百里酚(2.56%)、乙酸香荆芥酚(2.14%)、α-石竹烯(1.62%)。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江香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江香薷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彬  顾健  谭睿  曹雨虹 《中国药房》2014,(3):260-261
目的:研究藏药打箭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打箭菊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打箭菊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6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1.137%。主要成分有棕榈酸(41.530%)、亚麻油酸(13.659%)、顺式-β-合金欢烯(6.250%)、正二十三烷(4.899%)、肉豆蔻酸(3.465%)、二十九烷(2.783%)、正十五烷酸(1.460%)、植酮(1.218%)等。结论:藏药打箭菊挥发油中含有多种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成分,该试验可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吉林产玛咖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吉林产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地下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70个峰,鉴定了其中27个化学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18%。结论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乙腈、3-甲氧基苯甲醛和正十六烷酸,为玛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检测白芥子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 首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白芥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从白芥子中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25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1.1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15.85%)、茴香脑(6.75%)、1-环丙基丙烷(5.98%)、苯并噻唑(3.87%)、巴豆腈(3.57%)、异硫氰酸环己酯(2.81%)等.结论 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能快速全面获得白芥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信息,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