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应注意双黄连注射剂能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58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自身因素、药物间配伍和临床医师中医诊疗水平等因素有关。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用药过程中的前30min,均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并死亡2例。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很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务人员应引起重视,规范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12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深圳市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收到的311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1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259例发生在给药过程中,39例发生在给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双黄连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我省15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ADR的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更应加强监护,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78—2007年医药学期刊,收集422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决策树法进行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显著特点为:50岁以上患者群的过敏性休克构成比显著高于50岁以下患者群(P〈0.05),而皮肤损害构成比显著低于50岁以下患者群(P〈0.01);20-49岁患者群的过敏性休克构成比显著高于0—19岁患者群(P〈0.05).18岁以上患者群的过敏性休克构成比极显著高于18岁以下患者群(P〈0.001)。成年患者群中,使用注射液患者群的过敏性休克构成比显著高于使用粉针剂患者群(P<0.01)。结论: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可能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莉 《中国药业》2010,19(4):40-4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情况,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250份,对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50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有57份(占22.8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使用(占40.35%)、超剂量或超浓度使用(36.84%)、溶剂选择不当(17.54%)、超疗程使用(5.26%)等。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5例,不合理用药病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显著高于合理用药病例(P〈0.05)。结论应进一步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6—2008年住院病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不同类别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2008我院上报的1 094例住院病人药品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药物类别、不同产地药品ADR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DR发生率最多的药品种类为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老年用药、中药注射剂,分别为1.038%,0.585%,0.512%,和总体的ADR发生率比较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西药和中成药ADR发生率分别为0.175%、0.498%,两者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两者严重ADR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国产药和进口/合资药ADR发生率和严重ADR发生率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除了进一步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还应重视ADR发生率的比较研究,加强安全用药的客观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2011年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传 《安徽医药》2012,16(11):1713-171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该院收集到的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43例(占65.15%),男性23例(占34.85%),且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有58例(约占87.87%)。引起不良反应的的药物中多为生脉注射液(13例),参麦注射液(13例),注射用双黄连(12例),痰热清注射液(6例)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最高的为全身性损害,有31例,约占38.75%,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有12例,约占15.00%。结论辩证看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83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3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过敏样反应为主,涉及双黄连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5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制剂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ADR)及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3006例应用双黄连制剂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6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1353例,口服1295例,外用358例。双黄连注射剂型致ADR27例(2.00%),且ADR发生情况相对复杂、严重,性别、年龄、用药剂量与时间、联合用药为主要影响因素;口服剂型致ADR2例(0.15%),外用剂型致ADR3例(0.84%),ADR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轻微。结论建议大力推广双黄连非静脉用药剂型,对双黄连注射剂型的ADR要提高警惕,注意ADR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类型,探讨临床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40例,对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史、单次给药剂量、溶剂的选择及联合用药。结论:应充分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袁海玲  何冰心  张文  赵静  谢华 《中国药事》2017,31(10):1214-1218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院辅助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调取我院2015年1-12月(干预前)和2016年1-12月(干预后)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出院病历1310份,比较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前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使用情况、患者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开展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后,患者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配伍禁忌及溶剂选择不当的比例,患者药品费用及ADR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开展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可有效规范我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共有71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的19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呕吐、胸闷等过敏反应,甚有1例过敏性休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较快,多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在15~64岁年龄层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应据此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梅莉 《中国药房》2013,(48):4531-453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的4896例住院病例中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96例患者中发生63例ADR/ADE,发生率为1.29%;首次用药即出现ADR/ADE的有39例(61.9%),且大部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ADR/ADE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无联合用药与联合用药的ADR/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UADE病例中有4例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输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超过1h的ADR/ADE发生率显著高于放置1h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时应注意把握药物适应证和配制时间等,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湖北省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42例双黄连注射液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ADR发生时间、既往过敏史、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42例ADR中,男女比例为1.49∶1;ADR多发生在用药3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64.67%),全身反应次之(13.17%);存在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现象。结论:临床应重视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高其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析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到的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与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涉及药物本身成分、配伍不当等因素。结论:应规范生产工艺,对儿童及老年患者应注意剂量,并注意在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8.
唐春燕  曾立威  林昊  覃正碧 《中国药房》2010,(16):1501-1504
目的:了解广西2009年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发生的情况,为其临床应用和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ADR监测中心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818例双黄连注射剂ADR/ADE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818例ADR患者中男性(437例)多于女性(381例),男女比例为1.15∶1;0~9岁的患者发生几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占43.77%;88.39%的ADR患者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7.25%的病例使用联合用药治疗;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轻重程度不一,大多预后良好;大部分ADR发生时间较短;病例来源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有777例,占94.99%。结论:临床应重视双黄连注射液的用药监管,加强ADR监测,注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593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及ADR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593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ADR),了解我院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探讨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用药及ADR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7月住院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情况以及ADR在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10种抗菌药物,以头孢曲松钠使用频度最高,所有药品的DUI<1。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5.80%。我院ADR发生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老年人群显著高于青壮年,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医务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认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