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要言     
黄仕沛 《新中医》1996,28(1):55-55
咳嗽要言黄仕沛咳嗽一症,究其因不外外邪与内伤,究其理总不离乎肺。故《景岳全书》谓:“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谓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又曰:“咳证虽多,无非肺病。”《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乃从另一角度而论,吾曰治...  相似文献   

2.
王健康 《中医研究》2005,18(2):11-11
张机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咳嗽的治疗遵循<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旨,不但从肺论治,更创立了从肺外治咳的方药.笔者将仲景从肺外治咳归纳为十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勇 《四川中医》2008,26(3):29-30
<素问·咳论篇>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肺系受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并以脏腑命名,分为五脏咳.临证治疗咳嗽,必须明辨脏腑,不能仅见咳止咳,见咳治肺.本文从肝咳辨治,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论肺外治咳     
咳嗽 ,是肺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为肺气上逆所致。从肺治咳 ,是为常法 ,然而人体乃一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无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有密切联系 ,因此 ,其他脏腑的病变 ,也可影响到肺 ,使肺气上逆而化生咳嗽 ,不独肺脏的疾病而已。《素问·咳论篇》谓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为临证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肺外治咳之法 ,归纳如下。1 利咽止痒法临证所见 ,咳嗽之发作 ,常因气逆喉痒 ,喉痒则咳 ,察其咽喉常见红肿或干红 ,咽后壁滤泡增生 ,咽喉不利 ,红肿痒痛 ,每每诱发咳嗽。祖国医学认为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外邪初受。非独外感 ,…  相似文献   

5.
从"聚于胃,关于肺"论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0):439-440
咳嗽一证 ,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多种原因引起肺失宣肃致肺气上逆均可致咳。早在《素问·咳论篇》中即有对咳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分症有详述 ,其概括性地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即咳虽为肺之本病 ,然究其源 ,非肺一脏之因 ,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 ,发展到一定阶段 ,均可影响肺之宣肃功能而作咳。《素问·咳论篇》在论述咳证之五脏六腑的分证及各自症状后 ,总结性提出“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之说 ,针对性地提出内伤咳嗽虽与其它脏腑相关 ,但终与肺胃关系密切 ,为后世在咳嗽一证的辨证、治疗上澄清了本源 ,理明了思路。咳嗽之…  相似文献   

6.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从肺论治,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咳嗽虽不离肺,但也不止于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导师万丽玲对咳嗽的治疗得心应手,咳病多应用而瘥。现分享其从胆论治咳嗽验案1则,以体会其临证治咳之精思巧辨。  相似文献   

7.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五脏均可致咳,临床各具特征,当详审脉证而施治。现将本人近年所治肝咳、心咳、脾咳与肾咳之验案各一例,略述其证治经过和体会,以示用《素问·咳论》指导辨治咳嗽的一斑。谬误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张明利 《新中医》2010,(11):147-148
<正>"六腑咳"之名,首见于《素问·咳论》。其文云:"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可见,《内经》早已提出咳嗽的证治当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见肺治肺。笔者临证治疗咳嗽多遵《内经》之旨,现举六腑咳临证验案数则,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对咳嗽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记载。《素问·咳论篇》还以专篇论述了五脏六腑咳的症状、病因等内容 ,别具特色 ,对后世影响很大。笔者试就文中心咳所论 ,对其临床证治规律初探如下 ,有不妥之处 ,敬望同道指正。1 心咳病名心咳究为何病 ,文献论述较少 ,是心病 ,还是肺病 ?咳嗽以肺为主要受病器官。秦伯未老中医在《内经知要浅解》中提出 :《内经》所言的五脏六腑之咳 ,均为因咳嗽而引起的并发症。五脏六腑的病变除肺脏外 ,不能直接产生咳嗽。心咳为肺咳之兼证 ,是肺咳较危重的并发症之一。《素问·咳论篇》云 :“心咳之状 ,咳则…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69-671
<正>据统计,《内经》论咳嗽近40余篇,其中《素问.咳论》中有关咳嗽的论述最为著名。《素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各脏腑咳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且提出"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的针灸治疗原则。但后世鲜见遵经旨对"五脏六腑咳"理、法、方、穴、术针灸学术体系阐释者。笔者临证谨遵经旨,用针术治咳尚觉效验。故不揣浅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不明原因咳嗽,中医谓之“久咳”。治肺是止咳之常法,但对部分久咳患者治咳重在治肺而不止于肺,《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将临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从《素问·咳论》谈临床治疗咳嗽的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咳论》篇为论咳嗽一病的最早记载,其内容阐述了咳嗽并非在肺一脏五脏六腑变皆能致咳,原文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列举了五脏六腑咳症的临床表现,实质上不外用脏腑分载咳嗽见症的差异,作为证候分类之方法是建筑在脏腑经络相互关联基础之上的,其特点既体现了祖国医学在咳嗽一病的辨证分类又反映了祖国医学从宏观角度认识脏腑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的特色,是祖国医学学术体系的内涵。所以自《内经》以后为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但其中一点值得探讨的是原文一面指出五脏六腑皆能致咳最后又归纳为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临证的常见病、多发病。《黄帝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为详细,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因为"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临证治疗多例咳嗽,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因此《黄帝内经》对于临床治疗咳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证不能拘泥于肺咳,而应强调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4.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认为:这节经文所论,是古人对咳嗽的分类方法。《素问》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伴随咳嗽所出现的诸多兼证,结合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经脉所主部位来划分的。这种划分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启示。如肝咳两  相似文献   

15.
肺胃同调法治疗咳喘的思想肇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整体观的角度指出咳嗽病位虽在肺,但与五脏六腑的功能障碍有关.又谓"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肺胃受寒是咳嗽的最重要原因.《素问·咳论》在讲完五脏六腑咳的症状表现后总结性地提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说明胃土为万物所归,"五脏六腑咳"咳嗽咯痰的原因最终俱在肺胃,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精辟观点.  相似文献   

16.
胃咳临证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论五脏六腑诸咳,但经文最后一段强调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咳嗽“肺最重,胃非轻”(《医学三字经)》。如重“肺咳”轻“胃咳”,则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7.
张敏涛 《光明中医》2011,26(6):1232-1233
从《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结合小儿的五脏不足有余之说,阐述五脏咳嗽的病理机制及治法方药。咳嗽是小儿肺系疾病中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卫外功能薄弱,故极易感受外邪。因此临床上由外感六淫引起的咳嗽较为多见。治疗多采用宣肺、肃肺、泻肺、疏风、清热等方法。故有"咳不离肺"之说。对于久咳、顽咳,若单从肺论治,往往难以取效。《素问·咳论》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了咳嗽虽为肺脏之病变,  相似文献   

18.
小儿咳嗽从肝论治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510095)陈可静咳嗽为小儿常见症状。外感六淫或乳食停滞,积滞生痰均可致咳,故临床治小儿咳嗽多从肺脾入手。《内经》论咳有十二经之分,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义在成人不甚明显,而于小儿则表现突出。盖成...  相似文献   

19.
肝咳浅议     
肝咳浅议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张博生关键词咳嗽,从肝论治咳嗽多从肺论治,然肝亦令人咳,唯人多味于此。笔者临证之余结合学习前贤之论,就此论述如下。肝咳之论,始自《内经》,《素问·咳论》篇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  相似文献   

20.
<正> 外感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若咳嗽夹湿,病程反复,缠绵不愈,以常规分型辨治,则疗效不佳。笔者试以“三焦咳”的概念指导临证,取得明显疗效。 理论根据 《素同·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启示我们,久咳不愈应从整体观念考虑,外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