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多因素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TTP影响的差异。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53.84%。肝内单一转移灶7人,中位TTP为9.86个月,多个转移灶19人,中位 TTP为6.10个月,P>0.05;不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0人,中位TTP为5.00个月,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6人,中位 TTP为9.86个月,P>0.05;肝转移后化疗17人,中位TTP为9.65个月,不化疗9人,中位TTP为2.33个月,P< 0.05。结论:化疗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肝内转移灶数目和是否伴有其它转移灶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程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JY  Xu BH  Tian LJ  Wang 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12-6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152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21个月,转移后中位生存期(MSR)为16个月,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4个月。肝转移后一线化疗的有效率为54.5%,高于介入治疗(37.7%,P=0.039)。含紫杉类方案化疗组的有效率为63.3%,高于不含紫杉类方案化疗组(40.O%,P=0.04);含紫杉类方案化疗组的TTP为10个月,亦高于不含紫杉类方案化疗组(7个月,P=0.048)。无论介入治疗(TACE),还是化疗,治疗有效者的MSR(18个月)均长于无效者(14个月,P=0.002)。对于单发肝转移瘤患者,单纯介入治疗的MSR(30个月)长于单纯化疗(16个月,P=0.0052);对于多发肝转移瘤患者,单纯介入治疗与单纯化疗的M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雌激素受体状态、肝转移后转氨酶异常程度、肝转移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有效的化疗(尤其是含紫杉类方案化疗)和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诊时即伴有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探讨其预后.方法 3年余共收治46例初诊伴有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其中43例为单器官转移,3例为多器官转移.肝转移19例,骨转移11例,肺转移7例,腋窝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各6例,脑转移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咽部及颈部40~85 Gy放疗.41例接受了1~5周期PF方案化疗,23例接受了远处转移灶姑息性放疗.结果 随访率为10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47%、30%、1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转移灶是否放疗及KPS评分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转移灶放疗与末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13个月(X2=8.63,P=0.012),KPS评分≥80和<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和12个月(X2=3.95,P=0.035).结论 首诊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后仍有长期生存可能,KPS评分高者预后好,在全身化疗、原发灶放疗及支持治疗的同时转移病灶局部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35.0%、20.3%和4.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化疗与否、肿瘤的病理类型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而原发肿瘤治疗方法、肝脏转移时间、原发肿瘤大体类型、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和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原发肿瘤大体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切除肝转移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已发生了隐匿性远处转移 ,肝脏为仅次于肺、骨的第三位乳腺癌远处转移部位 ,尸检约为5 0 %~ 6 0 %有肝转移。乳腺癌肝转移 (breastcancerlivermetastasis,BCLM)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较重要的因素 ,与其他部位转移相比较 ,肝转移对化疗反应差 ,生存期短。文献报道BCLM的平均生存期为 9个月 ,1年生存率仅为 2 3 4 %。1 诊断现状  目前肝脏转移癌各种检查方法的目的在于早期诊断 ,包括CT、肝脏超声及MRI等。1 1 超声检查 是最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之一 ,肝脏转移灶一般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乳腺癌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化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咽癌肝转移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肝转移后中位化疗3.5程(1~14程),其中35例化疗>4程.一线化疗予PF方案和非PF方案分别为71例和29例,有效率分别为57.7%和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7).全组肝转移中位间期(DFS)9个月(0~119个月),肝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9个月(1~4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11.0%、2.0%;化疗程数>4与≤4程患者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与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示:化疗的程数、疗效达CR及是否肝脏放疗(P值分别为0.002、0.020及0.015)影响肝转移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DFS、初治即转移、化疗的程数、疗效达CR及肝脏放疗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鼻咽癌肝转移预后不良,对于可耐受的患者应予多程全身化疗,争取疗效达CR,部分患者可尝试辅以肝脏姑息性放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结直肠癌首发肝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及肝转移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者、姑息切除者和无法切除者的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8、19和18个月(P=0.000).对于无法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的患者,肝转移后化疗联合局部治疗和不治疗患者的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6个月(P=0.000).一线治疗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的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个月和16个月(P=0.000).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的治疗方式、肝转移灶的手术方式、肝转移后的综合治疗以及一线治疗的疗效均与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灶的手术方式、肝转移后的综合治疗和肝转移后一线治疗的疗效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肝转移灶完全切除、肝转移后进行综合治疗以及肝转移后一线治疗有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1995年5月-1999年12月间本院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部分患者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占大肠癌患者10.2%.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原发灶切除、辅助治疗方式为影响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与预后无关.肝转移灶>5cm、术前CEA>100μg/ml、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的生存时间(3.52月)显著低于其他患者(21.60月).结论治疗方式对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应积极切除原发灶、治疗转移灶.肝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化疗.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Zhu MQ  Zhang DS  Su ZY  Shi YX  Peng RJ  Zhou NN  Liu DG  Jiang WQ 《癌症》2007,26(4):423-426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不良,对化疗敏感性差,化疗缓解期短,生存期短.如何提高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临床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化疗及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间98例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Cox模型)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9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5.9%(45/98),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率为48.6%(36/74),单纯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为23.1%(3/13),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为54.6%(6/11).全组中位随访期17个月(3~56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0~5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3~56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36.0%、19.0%、13.0%和3.0%.结论:采用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疗效较好,值得在仅有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作进一步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至发生肝转移时间少于24个月、姑息化疗疗程数少于6个是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祁伟祥  何爱娜  汤丽娜  沈赞  林峰  姚阳 《肿瘤》2012,32(4):263-268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共收治并确诊骨肉瘤患者3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130个月,平均45.1个月.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第1次术后辅助化疗次数、肺转移、其他部位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这10项因素作为变量,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率和复发后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局部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95%可信区间:24.5~33.5),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95%可信区间:29.3~72.7),累计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46.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局部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第1次术后辅助化疗和肺转移与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是影响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局部复发灶和远处转移灶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