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观察小儿变态反应性鼻炎72例,年龄5~15岁。用单一变应原或复合变应原(花粉,细菌)进行皮肤试验阳性。有间发性交替性鼻堵塞,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头痛、鼻咽发痒。鼻粘膜水肿并苍白、发绀,鼻分泌物偏碱性(pH7.8),外周血和鼻分泌物嗜酸白细胞增多。免疫学检查:T和B淋巴细胞减少,O细胞(非T非B细胞)增多,血清IgA、IgG、IgM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3H-酪蛋白作为底物,测定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病人鼻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活性。发现慢性鼻窦炎脓性鼻分泌物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而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的这种酶活性则特别低。另一方面,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却明显高于鼻窦炎(P<0.01)。说明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存在着很强的蛋白酶抑制因子。通过SDS-多丙基胺凝胶电泳法确定该抑制因子的分子量为10000dalton。变应性鼻炎时,因肥大细胞所释放的趋化因子的吸引,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游入鼻分泌物,该抑制因子可能参与其中蛋白酶的调节,它可能还有其他作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健康人群鼻分泌物中螨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水平,以了解变应原特异性IgG亚型抗体在人群鼻分泌物中的分布和免疫治疗对抗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负压吸引法收集健康人群、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和免疫治疗组患者的鼻分泌物,采用间接非竞争生物素-链亲和素酶联免疫法检测鼻分泌物中粗制螨变应原、螨纯化变应原Der fⅠ和Der fⅡ各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亚型抗体浓度.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螨粗制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浓度均高于健康人(Z=-3.623、-3.061,P均<0.01);免疫治疗组患者IgG1和IgG4抗体浓度均高于非治疗组(Z=-2.453、-3.408,P均<0.01).免疫治疗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螨纯化变应原Der fⅠ特异性IgG4抗体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Z=-3.518,P<0.01);而免疫治疗组Der f Ⅱ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人(Z=-2.366、-2.936,P均<0.01)和未治疗组(Z=-2.366、-2.937,P均<0.01).IgG1和IgG4亚群抗体中,螨粗制抗原、Der fⅠ和Der f Ⅱ特异性抗体水平相互间具有相关性;三类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间存在相关性;免疫治疗组患者鼻分泌物中螨粗制变应原IgG1和IgG4抗体与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间具有相关性. 结论健康人群和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具有对其环境变应原产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的能力,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更高的反应性,能产生高于健康人的特异性IgG亚型抗体,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显著增加鼻分泌物中IgG1和IgG4抗体的水平.鼻分泌物中IgG1和IgG4抗体的增加可能是免疫治疗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细菌感染状况的变化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实验组来自50例CRS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鼻息肉组织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中鼻道分泌物;对照组选取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小儿慢性鼻窦炎60例,中医辨证治疗前后检测了鼻腔分泌物分泌型IgA(SIgA),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治愈23例(38.3%),显效21例(35%),有效12例(20%),无效4例(6.7%)、治疗前鼻腔分泌物分泌型IgA较健康对照组低,治疗结束后收到较好疗效,SIgA升高,已达健康对照组正常值,用药前后对比P<0.01,相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鼻分泌物棉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鼻分泌物量是检查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粘膜过敏状态的一种方法,但由于难度较大,在临床上一直沿用凭检查者主观判定的方法。至于客观测定法有两种:其一是用药物刺激鼻粘膜后,受检者取头屈位,然后测定诱发出的鼻分泌物;其二是通过插入鼻腔内的吸引管采集鼻分泌物测定。前者需长时间头前屈,后者为求得准确结果,需反复检查,因此临床使用有一定限制。在栗桥等(1975)首创、并经八木等(1981)确认的线式流泪试验的启发下,本文作者将此法应用于测定鼻分泌物量,命名为线式鼻分泌物试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过去曾报道血清素鼻内激发可引起正常人鼻内痒感,喷嚏和分泌物增多,反应的强度与剂量平行。正常人鼻部用血清素激发后产生的分泌物中含有 P 物质(一种神经肽类——摘者注)。这种物质可在鼻传入神经中发现,并可在神经活化时释放。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花粉症患者应用血清素激发的反应,并检测其对鼻分泌物中 P 物质浓度的影响。14名花粉症患者在无症状的2月份进行试验。先用磷酸缓冲液作对照,然后每隔15分钟鼻内喷入一次血清素,共4次,剂量分别为104、520、2600及4000μg。在每次喷药前及喷药后5分钟,用后鼻测压计测量鼻腔压力,并在激发完开始收集5分钟内的鼻分泌物;另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张法”是保持鼻背软骨-鼻中隔软骨复合体完整性、通过解除张力而使其居中对称的方法。本文研究鼻内镜辅助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的主观和客观疗效。方法对67 例行鼻内镜辅助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的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美学效果用电子测量尺测量和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鼻阻塞改善程度用鼻阻力计测量和鼻阻塞症状评分法评估。结果34 例I型鼻畸形患者鼻畸形角度电子测量值术后(2.24±1.68)度与术前(11.94±3.17)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 例C型鼻畸形患者鼻畸形角度电子测量值术后(177.20±5.80)度与术前(158.34±9.96)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主观满意度很好53 例(79.1%),好13 例(19.4%),一般1 例(1.5%)。术后鼻阻塞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α=0.95,P<0.001)。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有效、微创,适用于各种鼻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作者们介绍应用滤纸法估计鼻腔分泌活性,方法是将两块预先称重的70×12mm的Whatman1号滤纸纵向褶叠成“V”形,底朝下轻轻放入每侧鼻腔下鼻甲上方,以避开鼻泪管开口。患者头微向后仰使泪液流向鼻咽部。10分钟后取出滤纸,放入装有0.8ml无菌生理盐水(其中加入0.1%迭氮化钠)已知重量的玻管中,再称重,如此可计算出鼻分泌物的重量。取样应在进饮食和户外活动至少半小时后,上感后至少两周。取样时间在9至18时之间,因鼻分泌物量昼间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螨变应原的致敏机理,观察室尘螨变应原蛋白酶与人鼻分泌物中蛋白抑制酶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方法鼻分泌物经稀释、混匀、离心后,所得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螨变应原和其它各种蛋白酶分别与各种浓度的水解蛋白抑制酶或不同稀释度的鼻分泌物进行前培养,继而与酶基质进行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被蛋白酶裂解的基质的荧光强度。结果鼻分泌物中显示出轻度的胰蛋白酶样和其它蛋白酶活性,其能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并对螨变应原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和木瓜酶样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显示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的抑制效果。结论鼻分泌物中的水解蛋白抑制酶可能在防御螨变应原蛋白酶穿透鼻粘膜上皮屏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植物神经系统在鼻变态反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许多有关植物神经感受器的分布以及对鼻变态反应的发生所起的怍用仍不甚清楚。为回答这些问题,作者做了不同的亲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对鼻粘膜直接作用和变应性鼻炎病人对变应原的反应的药物影响的试验。方法:清除过量的鼻腔分泌物后,先测量鼻道阻力,然后用喷雾器将药物或盐水各0.26ml喷入双鼻腔,当喷嚏出现后记录次数,分泌物以鼻流量器收集,15分钟后再测量鼻道阻力并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其次检查药物对鼻刺激物反应的效果。亦清除过量鼻分泌物,测量鼻道阻力,接着双鼻腔喷入0.26ml的盐水,15分钟后以含有变应原的纸板刺激双下鼻甲,10分钟后检查鼻道阻力、鼻分泌物量和喷嚏次数。次日用药物取代盐水同法重复试验,记录并对比  相似文献   

12.
文献上曾报道臭鼻症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溶菌酶、β-溶素和补体等在体内的水平降低。作者对86名不同病期和严重程度的臭鼻症及64名萎缩性鼻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杀菌(bactericidity)活性、溶菌酶、β-溶素、补体、C_3补体和IgA、IgC、IgM等体液免疫因子的综合研究,并与健康人对比,结果发现:臭鼻症患者的血清杀菌活性明显降低、β-溶素活性百分率明显升高、补体水平稍升高、C_3补体含量明显增高、IgA含量升高,其他指标接近正常,上述个别非特异性防御因子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臭鼻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在鼻腔扩容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且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具有鼻塞、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证实结构异常的成年OSAHS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个体化的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VAS评估、鼻声反射测量和鼻阻力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测量结果。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估计分、鼻腔吸气总阻力、鼻腔呼气总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分别为(6.97±1.27)分、(2.07±1.07)kPa/L·S-1、(2.15±1.09)kPa/L·S-1、(0.39±0.16)cm2、(2.20±0.97)cm3及(1.97±0.47)cm;术后6个月分别为(1.33±0.92)分、(1.69±1.03)kPa/L·S-1、(1.90±1.02)kPa/L·S-1、(0.51±0.17)cm2、(2.73±1.05)cm3及(2.19±0.46)cm。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腔扩容术可以显著改善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的鼻通气功能,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能客观评估鼻腔扩容手术治疗前后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鼻通气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选未经治疗的常年性鼻炎患者10名(男、女名5名)。坐位头前倾吸去鼻腔积存分泌物后,将浸有屋尘抗原的圆形滤纸片贴在下鼻甲前端,然后收集鼻分泌物共10分钟。测定鼻分泌物容量及重量后,采用高效能液相色谱法结合放射免疫测定进行白细胞三烯 C_4和D_4的测定。结果:抗原激发前鼻分泌物中 LTC_4为0.41±0.22ng/ml,LTD_4为0.31±0.09ng/ml;激发后 LTC_4为2.43±0.85ng/ml,LTD_4为2.72±0.52n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用 LTC_4和 LTD_4对22名患者进行了鼻粘膜激发试验。另选17名作为对照。将荧光素染色线的一端贴在下鼻甲上,观察其被鼻分泌物浸  相似文献   

15.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在大多数临床指南中,AR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过敏史、鼻部症状(鼻痒、打喷嚏、清水样分泌物和鼻塞)、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 E检查阳性结果。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常常依据主观症状,很少参考局部炎症指标~([1])。1 AR的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测方法及标准的确立鼻细胞学是可以直接反映鼻腔炎症的重要诊疗工具。鼻细胞学检查的意义通常包括:(1)对鼻腔  相似文献   

16.
鼻分泌物中蛋白抑制酶与螨变应原蛋白酶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螨变应原的致敏机理,观察室尘螨变应原蛋白酶与鼻分泌物中蛋白抑制酶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方法 鼻分泌物经稀释、混匀、离心后,所得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螨变应原和其它各种蛋白酶分别与各种浓度的水解蛋白抑制酶或不同稀释度的鼻分泌物进行前培养,继而与酶基质进行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被蛋白酶裂解的基质的荧光强度。结果 鼻分泌物中显示出轻工的胰蛋白酶样和其它蛋白酶活性,其能抑制县蛋白酶活性,并对螨变应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吸鼻试验结果,探讨咽鼓管闭合功能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6例成人OME患者、16例儿童OME患者、66例健康成年人和20例健康儿童做为研究对象,对4组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及使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进行吸鼻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外耳道压低于基线10 dapa(含10 dapa)定为吸鼻试验阳性.成人OME组吸鼻试验阳性率为64.86%(对照组为9.09%),儿童OME组吸鼻试验阳性率为70.83%(对照组为38.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成人与儿童OME患者吸鼻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9,P>0.05).结论 OME患者吸鼻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咽鼓管闭合功能不全参与了OM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鼻内存在着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磷脂构成,磷脂酰胆碱是其主要的组成和活性部分。细胞内磷脂堆秘形成板层结构,现在定义为板层体,即是表面活性物质的前体,分布在人体许多器官。鼻通过自主神经失衡、自身免疫破坏、感染、分泌性IgA缺乏等机制引起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副交感神经对感冒时鼻分泌物增多等鼻症状的产生起重要作用。鼻内应用异丙阿托品则可以抑制乙酰胆硷攻击后造成的鼻分泌增强反应,并可缓解急性鼻炎、不明原因的感冒和常年性鼻炎的症状。但如阿托品用量过大,常会引起视力模糊或尿潴留。本文研究了健康人鼻腔对阿托品的耐受性并观察了接受鼻腔内鼻病毒接种的病人在鼻内应用硝酸甲基阿托品(AM)以后的症状变化情况,第一组实验于正常人鼻内应用AM250~500μg。每日4次,持续5天。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结果应用AM的受试者发生了鼻干或全身性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气压室(pressure chamber)和阻抗技术研究耳健康儿童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URTI)情况下咽鼓管机能的差异。研究对象为11名儿童,男性4名.女性7名,年龄3~9岁;有 URTI 症状和体征,检查见鼻充血伴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进行以下五项试验:(1)鼓室压测量,确定中耳压。(2)排、进气试验。气压室压力在±1kPa 之间变化时,鼓室内静态压力差的主动平衡能力(判断咽鼓管开放机能)按 Elner 等(1971)提出的标准分别划入“正常”(Ⅰ、Ⅱ组)或“差”(Ⅲ、Ⅳ组)。(3)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