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氟嗪酸(OFLX)加RFP或DDS控制小鼠麻风。作者还用BACTEC 460系统测定麻风菌  相似文献   

2.
用取自两例新发现的 L 型病人的麻风菌,接种于 BALB/C 纯系小鼠的后足垫。接种菌量为5×10~3/足垫。实验组小鼠分别喂含有0.0001%、0.001%或0.01%的 DDS,或0.05%的 B663的食物,或者含有 RFP 20g/L 的琼脂水。后者每周喂1次。接种后6个月,对照组小鼠足垫中的菌量达到2.5×10~5,而实验组除用 RFP 的5只鼠中的1只外,全部足垫中都无麻风菌可见。作者认为此小鼠价廉、易饲养、繁殖快,可供研究麻风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已发现了多种强效抗麻风菌药物,并观察到不同药物合用的协同效果。作者应用比例杀菌法,在正常小鼠中对抗麻风新药的不同组合(合并或不合并利福平)一次或多次给药时的杀菌作用进行了检测。 实验用麻风菌株取自未治瘤型麻风,并经裸鼠接种传代。该菌株对利福平(RFP)及氨苯砜(DDS)完全敏感。将620只雌性Swiss小鼠分成5组,头3组各为160只,第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报告对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的继发性耐药,然而至今尚未证实麻风对多种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耐药。报告2例未治瘤型麻风对联合化疗(MDT)的一种和三种药物显示原发性耐药。 从3例未治瘤型患者皮损分别取活检制成匀浆,于Swiss雌性小白鼠双后足垫接种10~4条麻风菌,测定麻风菌对DDS(0.01%)、RFP(0.03%)、B663(0.01%)和上述3种药物混合剂的敏感性。该试验应用连续法即自接种同时  相似文献   

5.
由于耐氨苯砜(DDS)麻风的日益增多和对利福平(RFP)、乙硫或丙硫异菸胺(ETH或PTH)及氯苯酚嗪(B663)的耐药菌株的出现,试图应用上述任一药物单疗来控制和消灭麻风是很困难的。江苏省扬州市自50年代初开始用氯苯砜治疗,至1981年底继发性氨苯砜耐药的流行率约为5%,目前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的流行率为20%。我们于1983年开始对该市所有活动性多菌型麻风用RFP、B663和DDS联合治疗,历时已一年。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有活动性多菌型患者,包括已治和近一年新发或复发未治的病例,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而活检抗酸染色阳性者。二、观察方法:按五级分类。治疗前仔细询问病史,小结以往的治疗经过并检查患者:皮肤查菌;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扬州市317例多菌型麻风在合用RFP、B663和DDS(MDT)治疗的两年中皮肤查菌的结果,显示BI每年平均下降0.76,未见回升者;MDT对新发、复发未治的病例和耐DDS者也显示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50例活动性多茵型麻风患者使用RFP、B663和DDS治疗两年。对其治疗前后的病理进行了对比观察,证明疗效显著,各项病理指标均稳步下降, 对耐DDS的病例也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利福平(RFP)是强烈的杀菌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的方案治疗麻风少有长期随访的研究。作者在印度马德拉斯结核病研究中心对LL、BL麻风病人用及不用RFP的MDT方案进行对比试治,并随访60个月。选择大于12岁的LLp、LLs及BL病人,BI≥2.5,(Ridley)随机分成有或无REP两组。一、含RFP组(RHCD):包括①RFP12mg/kg/日,②DDS10mg/kg/每周,(20~29kg=RFP300mg,DDS50mg;30~44kg=RFP450mg,DDS75mg;≥45kg=RFP600mgg DDS100mg)③  相似文献   

9.
作者曾报告Benzoxazinorifamycin(KRM-1648)在治疗小鼠麻风菌感染的疗效比利福平(RFP)强的多。本研究中对KRM-1648与氨苯砜(DDS)、氯苯吩嗪(B663)合用在裸鼠中抗麻风菌感染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药物体外抗麻风菌活性以BACTEC 460TB系统检测。自裸鼠麻风菌感染足垫制取菌悬液,提纯麻风菌后,混悬于不含吐温80的7H9培养基中。KRM-1648,DDS和B663以乙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用WHO联合化疗(MDT)方案治疗多菌型麻风(MB)病人长期随访后的复发。 35例MB病人用WHO/MDT方案治疗2年。疗前,35例病人中14例从未接受过抗麻风治疗,15例曾经不同疗期的氨苯砜(DDS)单疗,5例在DDS单疗后又经不同疗期的利福平(RFP)合并DDS治疗,1例接受过6个月的RFP+DDS+氯苯吩嗪(CLO)治疗。35例病人  相似文献   

11.
丙硫异烟胺、利福平和氨苯砜均为治疗麻风的有效药物,但三者联合治疗可出现毒副作用,尤其是对肝脏损害较严重,甚至可引起死亡。作者曾于1980年11月开始应用丙硫异烟胺(PTH)、利福平(RFP)、与氨苯砜(DDS)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患者,前两者采取间隔服用的方法,其毒副作用显著减少。材料与方法应用PTH、RFP和DDS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32例,PTH和RFP治疗多菌型麻风4例,其中男性34,女性2,年龄25~60岁,平均42岁,平均病期16.5年。经临床、细菌、麻素及病理检查诊断为:LL  相似文献   

12.
1977年至1983年,麻风化疗临床试验小组委员会(THELEP)在马里巴马科Marchoux研究所和印度钦格尔普特中央麻风研究所进行了联合化疗临床试验,疗程为2年。本研究目的是检测不同MDT方案治疗后的持久菌和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为215例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随机安排至下列方案之一,A1: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和氨苯砜(DDS)分别为每日600mg、100mg和100mg,疗程2年,A2:RFP,丙硫异烟胺(PTH)和DDS分别为每日600mg、500mg和100mg,疗程2年,C:RFP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主要以氨苯砜(DDS)、利福平(RFP)和氯苯吩嗪(B663)或硫酰胺类(TH)多种药物治疗麻风,其中只有RFP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由于麻风杆菌对上述所有药物均产生了耐药菌株和现有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故急待开发新的具有杀菌作用的抗麻风药物。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甲氟哌酸(Pefloxa—  相似文献   

14.
住院多菌型病人85例均经DDS等治疗过,效果不佳。改用DDS+RFP+B663三联化疗一年.有效率为93%.皮疹有消退者占90.6%;BI下降者占84.2%,平均下降0.41, BI在2.0以下时.下降速度变慢;BI下降与皮疹消退呈平行关系.联合化疗对控制麻风反应(尤其是Ⅱ型反应)有利.在复发及耐砜类药病人中疗效明显优于以往用过的其它治疗。对砜类药过敏者4例曾用RFP单疗,2例疗效欠佳。未见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麻风菌的氨苯砜、利福平耐药基因,以了解复发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在PCR扩增出麻风菌的氨苯砜耐药基因fol P1、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靶片段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序和异源双链分析确定相应基因是否有突变。结果:在7例复发病例中,发现2例为DDS耐药菌株,但未发现有:RFP,耐药菌株。在35例新病人中,有22例和31例分别扩增出fol P1和rpoB基因,但均未发现有DDS、RFP基因突变。结论:结合2例DDS耐药病例的临床病史分析提示,fol P1基因不同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DDS耐药。虽然本研究未发现有RFP耐药菌株,但是对复发病例开展DDS、RFP耐药检测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麻风菌对氨苯砜(DDS)和利福平(RFP)的耐药.方法: 收集临床麻风复发病例皮损组织标本,巢式PCR扩增DDS和RFP耐药基因片段,用直接测序鉴定耐药基因突变.结果: 在35例复发病例的皮损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出12例DDS耐药基因突变,有5种突变型.但未发现利福平耐药菌株.结论: 尽管本研究没有发现利福平耐药菌株,但仍应继续开展对利福平耐药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甲氟哌酸(pefloxacin,PFLO)属于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剂,近年来在鼠足垫模型中证实对麻风菌有杀菌作用。为了评价其对麻风患者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作者于1985年7月~1986年4月在象牙海岸的Adzope 地区对10例以往未治疗过的麻风(LL7例、BL3例)进行了PFLO 的临床试验。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4~39(31.9±3.5)岁。疗前均有活动性皮损,细菌指数(BI)和形态指数(MI)均较高。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给予PFLO400mg,每日2次监服,疗期6个月,疗前按WHO 麻风化疗组的方案要求检查患者,治疗开始后,每月进行临床评价及血、尿常规和肝功能试验。此外疗前及治疗2、4和6个月时作组织病理检查和小鼠足垫接种,以检测其活菌比例和疗前麻风菌对DDS 及利福平(RFP)的敏感性。结果:10株麻风菌中有4株显示低度原发性DDS 耐药,但所有菌株对RFP 均敏感。所有患者对PFLO 治疗的疗效良好,在治疗2个月时,即有肯定的临床进步,表现为浸润消退,结节变平,鼻塞好转。细菌检直疗前平均MI 为37.9%,在治疗  相似文献   

18.
自 1943年用砜类药物治疗麻风病人以来 ,疗效显著 ,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 ,氨苯砜 (DDS)的耐药性逐渐增加 ,单疗后的复发不断出现。为克服DDS耐药问题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结核防治的经验 ,提出用氨苯砜 (DDS)、利福平 (RFP)和氯苯吩嗪 (B6 6 3)三种药物联合治疗MB(MDT) ,既 :DDS10 0毫克 /日 ,自服 ;RFP和B6 6 3各 12 0 0毫克 /月监服 ,疗程 2 4个月。疗效结束停药 ,进入十年监测期。为了客观评价MDT的疗效 ,对临床有活动性皮损、组织液涂片阳性 ,未进行任何抗麻风药物治疗 ,经MDT ,监测期满十年的MB40例病例 ,采…  相似文献   

19.
用鼠足垫技术对8株未治初发麻风病人的菌株及5株未用RFP治疗过的患者的菌株作了对RFP的敏感性及RFP最小有效剂量的测定,结果表明RFP对13株麻风菌的的MED均等于或低于0.001%,其中为0.001%和≤0.0001%者各占5株,≥0.0003%2株,另一株≤0.0003%。鉴于麻风菌对RFP耐药的临界浓度至今尚未完全确定,要检出耐RFP菌株,尤其是对鉴定RFP的低度耐药株有很大困难,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对小鼠血清中RFP浓度测定的结果与国外报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各种少菌型(PB)麻风短程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将DDS单疗与WHO-PB麻风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作者对在马里巴马科以DDS单疗或几种剂量的利福平(RFP)等6种方案治疗PB麻风的疗效进行了组织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