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心胶痛史为A、B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峰值、心律失常、左心衰、休克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表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面积、维护梗死后心脏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病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将AMI106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A组)77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B组)29例。根据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丙酮酸激酶活性-时间变化曲线定量计算其心肌梗塞范围,A组分别为34.2±22.5CK-MB-g,35.2±24.4CK-g,32.8±22.7PK-g;B组分别为44.9±21.7CK-MB-g,46.6±23.6CK-g,43.6±20.7PK-g,A组心肌梗塞量明显小于B组(P<0.05)。提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AMI患者分为梗塞前24h内有心绞痛组35例,梗塞前24h内无心绞痛组23例。入院后按统一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结果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无梗塞前心绞痛组(P<005)。结论梗塞前有心绞痛发作能有效的诱导缺血预适应,对心肌起保护作用,使心肌梗塞面积缩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分析急性前壁或前壁合并下壁,高侧壁心肌梗塞105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1例,无预缺血者44例。结果显示:B组患者心肌酶峰值,梗塞面积及左室功能,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提示心肌梗塞前缺血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孝玄  黄怡 《中原医刊》1999,26(1):38-39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近期影响。按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分为有缺血预适应组(A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B组)。结果表明:A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而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却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说明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再灌注治疗能提高冠脉再通率、缩小梗塞范围、维护梗塞后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愈后的影响,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预后的价值。方法:将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梗塞前心绞痛组(A)和无梗塞前心绞痛组(B),就其冠心病危险因子,严重合并症,病死率及心肌酶峰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肌酶峰值及住院病死率均较B组低。结论:梗塞前心绞痛作为缺血预适应指标对预测心肌梗塞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下限频率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高频心电图下限频率的变化规律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方法:利用家兔缺血预适应模型和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分析不同时间点心电QRS波三维频谱下限频率变化的特征。结果:I组(PC)梗塞面积显著小于Ⅱ组(AMI组)(P〈0.05);下限频率呈动态的变化过程,I组(PC)下限频率在各点均低于Ⅱ组(AMI)(P〈0.05)且上升时间晚,上升幅度小。结论:缺血预适应降低心肌梗塞面积,PC后下限频率变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发生率与心梗范围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者面积与心梗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该院内科,急诊科1991年1月-1998年5月58名心脏缺血预适应患者与53名无心肌缺血预适应患者其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梗塞范围与死亡率比较。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患者其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梗塞面积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缺血预适应组(IP,12例)及无缺血预适应组(NIP,13例),并对各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的心肌酶CK,CK-MB峰值、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血流A/E比值均低于NIP组,而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FS)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有反复心绞痛发作,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为此,我们比较AMI前有心绞痛与无心绞痛共73例患者AMI期间的病情,从临床方面揭示心肌缺血适应对AMI病情的影响。结果显示:AMI前无心绞痛的患者,AMI病情重于有心绞痛患者,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和无心绞痛两组,观察其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后心绞痛和病死率.结果:心绞痛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和LVEF高于无心绞痛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血管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AMI并进行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组(IP)与非心绞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浓度、冠脉再通率、左室功能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IP组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再通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2)IP组AMI后血清心肌酶峰值、梗死面积及心脏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组AMI后EF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梗死前心绞痛的缺血心肌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提高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从而减少梗死面积和心肌损害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钧乐  岳瑞华  张红  史若飞  徐幸 《重庆医学》2004,33(9):1358-1359
目的探讨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3例首次穿壁性AMI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阐明梗死之前心绞痛引起的缺血预适应效应对AMI的面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梗死前48h有心绞痛的94例AMI患者(A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梗死前无心绞痛的39例患者(B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学分数(LVEF),梗死后4周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24周后LVEF,A组有提高,B组则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AMI前有心绞痛的患者,心梗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改善,与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心脏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初次AMI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8例均为初次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n=84),对比两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率。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较小(P<0.05),心肌酶峰值较低(P<0.05),近期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初次AMI前48h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脑钠尿肽浓度将132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组,A组58例:BNP浓度〉100ng/L;B组74例:BNP浓度≤100ng/L。将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多支血管病变48例(8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42例(7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7例(64%)、心力衰竭24例(41%)、严重心律失常16例(28%)、梗死后心绞痛14例(24%),左室射血分数(43±12)%,病死率14%。B组多支血管病变39例(5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16例(2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19例(26%)、心力衰竭9例(12%)、严重心律失常6例(8%)、梗死后心绞痛5例(7%),左室射血分数(52±9)%,病死率3%。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尿肽浓度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6.
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年龄、CK峰值时间、QTd时间及并发症、合并症、既往史等。方法:收休1992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历共166例,根据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无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及有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比较分析。结果:A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B组,且A组合并糖尿病便数、CK峰值时间、心电图、QTd时间、室速、室颤及泵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经均高于B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4h、24 ̄48h、大于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病人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158例AMI病人 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 ̄48h内发生心绞痛6例,大于48h发生心绞痛29例;非预适应组112例;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 心肌皑 血预适应相比非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CPK、LDH、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