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衰患者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高,是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慢性肾衰患者心脏形态结构的改变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贫血、高血压及营养状况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通过回顾分析108例慢性肾衰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图像及其同期的血压、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结合临床进行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左心结构及功能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对 49例慢性肾衰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肾衰组的LAD、LVEDD、IVST、PWT、A/E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增加 (p <0 0 1) ;EF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慢性肾衰心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 ,LVEDD、IVST、PWT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慢性肾衰左心结构及功能均有改变 ,其变化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早期虽无心功能不全表现 ,但其心脏结构已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钱莹  汪关煜 《上海医学》1997,20(12):738-740
慢性肾功能衰肾衰患者常伴有心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为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透析有关的低血压,甚至死亡[1]。不同的左室结构对其功能影响亦不同,因此,研究慢性肾衰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左室状态作出可靠评价,对估计预后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对象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脏损害进行了分析;有心脏损害者73例(89.0%),以心脏增大最多见,心电图以ST-T改变最常见,各种心律失常次之。慢性肾衰的心脏损害与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压改变无明显关系,但与尿素氮、贫血有关。11例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3例发生心衰,可能系透析诱发。死亡原因以心衰多见。本文对心脏损害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伟  郭汉林 《广东医学》2007,28(10):1681-1682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惠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7例慢性肾衰经血液透析治疗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死亡24例,放弃治疗16例,营养不良11例,感染9例,消化道大出血3例,脑血管意外4例.结论 心脏疾病、放弃治疗、营养不良、感染、高龄是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作好宣教工作,改善贫血,营养支持,充分个体化透析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透病人纠正贫血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血红蛋白(Hh)<90g/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治疗90 d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治疗90 d后贫血明显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结论:贫血是MHD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及左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纠正贫血可使部分慢性肾衰惠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对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住院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肾衰与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P<0.01),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增加(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及收缩末期容量(ESV)增加(P<0.01),射血分数(EF)降低(P<0.05).41.6%有左室壁运动降低,19.1%有心包积液,31.5%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程度、高血压及贫血与心脏损害有密切关系.结论:慢性肾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特别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在尚未进入终末期肾衰前即已发生,心脏超声检查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及心包积液的敏感方法,应作为慢性肾衰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合并结核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统计该科1997~2001年住院慢性肾衰患者合并结核病的有关情况,与同期重庆市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9例慢性肾衰患者中,合并结核病者49例,其发病率(4592/10万)显著高于我市同期结核病发病率(151/10万,P <0.001),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抗结核抗体和PPD阳性率(12.2%, 14.3%)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71.3%, 57.1%,P<0.05);2/3倍于常用剂量的抗痨治疗有效,8例抗痨1年以后接受肾移植者预后良好,而2例抗痨不足半年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术后症状复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慢性肾衰易合并结核,特别是不典型肺外结核,对于长期发热的慢性肾衰患者,应想到结核,在排除其他发热原因后,可考虑诊断性抗痨治疗,慢性肾衰合并结核患者抗痨治疗1年后肾移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简称慢性肾衰患者)容易并发各种微生物感染,直接影响着原发病的转归和预后。为探讨慢性肾衰患者的易感性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我们观察了32例慢性肾衰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华琼 《中外医疗》2010,29(30):43-44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2001年2月至2009年1月我院慢性心衰并发急性肾衰1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出现或加重,经过综合治疗后,死亡2例,其余患者都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83.3%。结论慢性心衰合并慢性肾衰的患者常表现为水肿出现或加重、阵发性咳嗽病情,临床医生应予重视,积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严格护理,积极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出现尿毒症脑病时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出现尿毒症脑病的病人行HD结合HP治疗.结果20例病人中17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死亡.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出现尿毒症脑病时,病情危重,一般HD方法救活困难,而结合HP,能讯速降低血液中中、大分子毒素,改善脑细胞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诊断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研究,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30例慢性肾衰患者双肾的超声表现均发生异常,双肾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包膜欠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肾脏实质回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皮、髓质,肾锥体及肾窦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双肾主肾动脉及段动脉的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甚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慢性肾衰的形态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其无创、廉价及可重复性操作为慢性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种好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某些脏器或组织病变可引起脑部损害和脑电图改变,有时甚至因为暂时性的脑功能障碍表现突出而忽略原发病的诊断,易被误诊为精神病。本文对此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参考。1透析性脑病透析性脑病又称透析性痴呆,与慢性肾衰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有关,Denver[1]1972年首次报道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神经性疾病,以行为、解剖、电生理和神经化学等方面改变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是以语言困难、运动异常、人格改变、震颤、进行性痴呆、最终痉挛。抽搐直至死亡为特点。在这些综合征发生之前,大多数病人已经有过2年多的慢性血液透析病史,早期表现为发音…  相似文献   

14.
彭光生  王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X):147-147,15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诊断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研究,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30例慢性肾衰患者双肾的超声表现均发生异常,双肾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包膜欠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肾脏实质回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皮、髓质,肾锥体及肾窦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双肾主肾动脉及段动脉的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甚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慢性肾衰的形态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其无创、廉价及可重复性操作为慢性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种好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云生  吴光华 《医学综述》1996,2(3):130-131
心脏病变是尿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尿毒症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脏的情况。尿毒症时,许多因素可直接或间接造成心脏损害,从而加速肾功能恶化,其加剧因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包炎等,而这些因素如能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可能使肾功能逆转,从而改善预后。下面就尿毒症并发心脏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防治对改善预后的影响,作一概述。1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国内报告其发生率为尿毒症患者的30~65%,占慢性肾衰死亡原因的第二位[1]。尿毒症时,可出现高血压、贫血、毒素物质、酸中毒、体液过度负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糖尿病与肥胖并列成为快速增长的流行疾病,糖尿病使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2~4倍,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心肌病会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引起伴或不伴射血分数改变的心力衰竭。现就糖尿病心肌病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CHF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和长时间容量和(或)压力超负荷使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焦虑、抑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精神并发症,近年来,其患病率越来越高,且还在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障碍的患者被称为“双心”患者。研究显示,焦虑、抑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基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提出的双心治疗,兼顾患者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的“双心”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预后。本文就双心医学的研究背景、诊治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力衰竭是急性和慢性肾衰十分常见而又严重的合并症之一,是急、慢性肾衰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对急、慢性衰并心衰的透析治疗中,我们采取了序贯透析的方法。使急性心衰患者达到痊愈,提高慢性肾衰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心脏、肺部异常的原因很多,有心脏本身的和心外的因素,心内的因素如心收缩力下降和左心功能衰竭,心外因素有尿素氮升高,血压升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二氧化碳(CO2)结合力降低和低蛋白血症。上述几种因素共同引起心、肺的异常改变,但是,它们对心脏和肺部的影响各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讨论慢性肾衰时的胸部影像异常征象。1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和X线资料完整,符合慢性肾衰诊断的病例62例,其中慢性肾盂肾炎8例,慢性肾小  相似文献   

20.
1069例慢性肾衰患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发焕  赵生家 《西部医学》2003,1(3):199-20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合并结核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科 1997- 2 0 0 110 6 9例年住院慢性肾衰合并结核病的患者 ,与同期重庆市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 6 9例慢性肾衰患者中 ,合并结核病者 4 9例 ,其发病率 (45 92 / 10万 )显著高于我市同期结核病发病率 (15 1/ 10万 ,P<0 .0 0 1) ,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 ;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 ,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抗结核抗体和 PPD阳性率 (12 .2 % ,14 .3% )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 (71.3% ,5 7.1% ,P<0 .0 5 ) ;2 / 3倍于常用剂量的抗痨治疗有效 ,8例抗痨 1年以后接受肾移植者预后良好 ,而 2例抗痨不足半年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术后症状复发 ,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慢性肾衰易合并结核 ,特别是不典型肺外结核 ,对于长期发热的慢性肾衰患者 ,应想到结核 ,在排除其他发热原因后 ,可考虑诊断性抗痨治疗 ,慢性肾衰合并结核患者抗痨治疗 1年后肾移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