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谱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有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而且,与其他常见慢性肝脏疾病不同的是,NAFLD/NASH为全身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虽然主要病变在肝脏,但其与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MS)密切关联或互为因果,甚至有人认为NAFLD是全身代谢异常的根源。一些证据显示NAFLD可以促进早期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高发,并使相当部分患者在肝脏病变尚未进展到肝硬化或肝癌时过早地以心脑血管事件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住院患者的临床风险及预后。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437例NAFLD病例纳入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年龄阶段NAFLD患者的住院病因、伴发疾病及NAFLD导致肝功能损伤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患者入院病因依次为:非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34.1%)、糖尿病相关病变(24.0%)、肝功能损伤(7.8%)、胆胰疾病(4.8%);NAFLD伴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42.0%)、糖尿病(32.4%)、脑血管病(26.3%)、心血管病(16.6%)、胆道结石(11.2%)、胰腺炎(6.31%)。NAFLD伴随疾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在不同年龄组有显著差异,其中胆道结石及胰腺炎发病高峰年龄均小于40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1~70岁;脑血管发病高峰年龄为71~80岁。NAFLD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胰腺炎(OR=3.0),胆道感染(OR=2.6),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OR=1.7)和年龄(OR=0.8)(P〈0.01);NAFLD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OR=29.5)、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OR=24.6)、肿瘤(OR=9.8)、糖尿病相关感染(OR=4.7)及年龄(OR=1.7)(P〈0.01)。结论 NAFLD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伴发疾病往往是病情进展导致入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NAFLD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及预后不尽相同。61~70岁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年龄因素是制定NAFLD干预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据《JHepatol》2012年11月8日报道】题:肝细胞衰老情况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作者AravinthanA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揭示了如再生障碍等加速细胞衰老的特征及肝癌的风险增加。NAFLD肝细胞加速衰老、疾病的进展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还未被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入选NAFLD组38例,非NAFLD组42例.测定GH、腰围(W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IJrr)、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NAFLD组GH、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NAFLD组(P〈0.05);NAFLD组BMI、WC、FPG、Fins、HOMA—IR、TG、hsCRP、AIJT、GGT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GH、HDL—C与NAFLD呈负相关,WC、BMI、FPG、Fins、HOMA—IR、TG、hsCRP、ALT、GGT与NAFLD呈正相关。结论GH与NAFLD密切相关,低水平CH可能是NAFLD危险因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等共同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肝脏疾病,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的沉积,超过5%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则为NAFLD。NAFLD 包括一系列的肝脏疾病,包括单纯性肝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肝硬化。NAFLD 最初主要累及西方发达国家地区,是引起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其中 NASH已成为美国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NAFLD 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密切相关,现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近年我国代谢综合征、肥胖人数逐渐增多, NAFLD 发病率也明显升高。随着我国乙肝疫苗的普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逐渐得到控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NAFLD 可能超过乙型肝炎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新疾病。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大量饮酒、成脂药物使用或者遗传疾病等导致的肝脂肪变,影像学检查或者肝脏病理检查证明存在肝脏脂肪变性的疾病。大部分的NAFLD患者都有代谢综合征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代谢异常以及血脂异常。NAFLD进一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既往报道其主要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如血脂异常、肥胖及2型糖尿病)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内分泌疾病可能也与NAFLD相关,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以及性腺功能减退症等。这些引起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疾病不仅能够导致NAFLD疾病的发生发展,也与NAFLD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概述不同内分泌疾病中NAFLD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相关证据,提醒读者进一步认识和关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内分泌疾病相关NAFL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方法我们检测了61例NAFLD患者和47例健康人外周血MPV。结果 NAFLD患者MPV下降,而TG和TC升高(P〈0.05)。NAFLD患者与健康人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无显著性差异;在NAFLD患者,MPV与CT肝/脾比值、ALT和AST均无相关性。结论 NAFLD患者MPV降低,可能系一种早期代偿机制,以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刘晓琳  明雅南  茅益民 《肝脏》2014,(5):374-37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包括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病理疾病谱。自然史研究显示,NASH 患者具有更高的肝脏病变进展风险。而且,NAFLD 与代谢综合征(MS)、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使其越来越多受到关注。因此,近年来针对 NAFLD/NASH 的转化研究也日益增多[1]。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公认最可靠的诊断NAFLD的方法是活体组织穿刺检查,但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具有一定风险,要让NAFLD患者接受实属不易.采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如B超、计算机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简便、无创和安全,现已逐步应用于NAFLD患者的诊断和筛选。然而,还需充分认识各种影像检查技术诊断NAFLD的评判方法、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介绍了脂肪酸-胆酸偶合物(FABACs)和熊去氧胆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偶合物(UDCA-LPE)两种新型的具有NAFLD防治作用的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FABACs通过调节脂代谢,特异性的降低高脂饲料所致NAFLD的肝脏脂肪升高,预防NAFLD的形成;而且对已形成的NAFLD也有治疗作用;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起效快、安全性好。UDCA-LPE在降低NAFLD的肝脏脂肪的同时,能够抑制线粒体损伤和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对NAFLD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FABACs和UDCA-LPE对防治NAFL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发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该院住院确诊的1 092例HCC患者,参照2006-0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关于NAFLD的临床诊断标准,从HCC患者中遴选出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分析NAFLD相关HCC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伴发HCC患者共72例,占HCC患者的6.6%,年龄(60.52±10.21)岁,伴有2型糖尿病(T2DM)者35例,占48.6%(35/72),体重指数(BMI)≥26 kg/m2者28例,占38.9%(28/72),伴有高血压病者34例,占47.2%(34/72)。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其生存情况:随访NAFLD伴发HCC病例72例,死亡5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7%、40.26%、30.52%。单因素分析BMI、T2DM、高血压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对NAFLD伴发HCC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BMI、T2DM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HCC发生的原因之一,肥胖、T2DM是影响NAFLD伴发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代谢及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常规全面健康评估发现老年(≥60岁)NAFLD患者103例和非NAFLD老人181例,比较他们血生化学及血管影像学的变化;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发生冠状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03例NAFLD患者,MS和DM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39%,显著高于非NAFLD老人(22%和24%,P〈0.01);NAFLD患者BMI(32.1kg/m2对27.6kg/m2)、HOMA-IR (3.4对2.9)、ALT(34.0u/L 对22.9u/L)和HS-CRP(7.0mg/L对3.5 mg/L)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血管病变方面,冠状动脉狭窄(58%对30%)、CHD发生率(24%对12%)和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8%对11%)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冠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DM(OR=11.4)、 NAFLD(OR=2.26)、 MS(OR=1.99),而CHD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OR=2.84)、CRP(OR=1.19)和ALT(OR=1.06,P〈0.05).结论 NAFLD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有持续进展的趋势,NAFLD及其引起的肝内外炎症反应对冠脉狭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非病毒(已知甲~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60岁及以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9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jE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乏力和纳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中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以药物性肝病(DILD)居首位(40.32%),其它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0.97%)、胆源性疾病(17.74%)、心肺功能不全(9.6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DILD患者中增高最为明显,老年组DILD患者ALT和AST高于非老年组[ALT:(775.83±478.51)vs(526.44±401.54)U/L,AST:(663.61±464.85)VS(457.45±521.78)U/L;P〈0.01]。引起老年人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是中药(40%)、非甾体类消炎药(12%)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2%)。结论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以DILD最为多见,其次为NAFLD和非肝源性疾病导致肝损伤,临床医师应特别重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生率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成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而在我国是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但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因NAFLD的发生和演进病程长,且从人体获取肝组织进行研究或药物试验等受伦理限制,因此NAFLD动物模型在本病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综述了具备与NAFLD患者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的动物模型,并比较其建模原理及优缺点。为深入研究NAFLD发病机制,筛选防治药物等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脂肪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09例T2DM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NAFLD组,采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的高诊断阈值(>0.676)、低诊断阈值(<-1.455)将T2DM合并NAFLD组分为纤维化亚组、不确定亚组、无纤维化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T2DM合并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C肽(FCP)、FCP代替胰岛素改良稳态模型指数(HOMA-C肽)均更高(P<0.01或P<0.05),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低于T2DM患者(P<0.01,表1)。(2)逐步logistic回归提示BMI[比值比(OR)=1.325,95%CI 1.249~1.406]、ALT(OR=1.025,95%CI 1.013~1.038)、TG(OR=1.283,95%CI 1.105~1.490)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HDL(OR=0.532,95%CI 0.286~0.989)则是保护因素。(3) T2DM合并NAFLD患者中,纤维化亚组占13.4%。与无纤维化及不确定两亚组比较,年龄、病程、BMI、WC、HC、收缩压(SBP)、AST/ALT、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增加(P<0.01),然而ALT、白蛋白(ALB)、TG、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BMI、ALB、AST/ALT、Plt是T2DM合并NAFLD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T2DM合并NAFLD患者比例较大,与BMI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病理学表现。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NAFLD与肝病进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求NAFLD患者综合管理方法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NAFLD分级、分期、治疗和随访评估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etS)各组分密切相关,也是MetS的肝脏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人们逐渐认识到NAFLD促进代谢紊乱,并进一步关注NAFLD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增加。NAFLD被认为可能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尚存在争议,因此,血管内皮功能在NAFL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得到重视。此文就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性胆结石患病率较高.NAFLD和胆结石的发生均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NAFLD与胆结石均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综合国内外多项研究,主要从NAFLD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因素有关,而年龄、性别、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异常等是其高危因素.了解NAFLD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对防治NAFLD、胆结石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和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EH患者2 218例和非EH健康体检者942例,通过询问病史和腹部B超检查筛查NAFLD,观察其NAFLD患病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比例及其与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多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 EH患者的NAFLD发生率为37.3% (942/2 218).EH伴NAFLD患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BMI、超重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不伴NAFLD患者(P均<0.05),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于不伴NAFLD患者(P<0.05).不伴NAFLD患者BMI、超重率、血尿酸水平、血清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BMI是EH患者伴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伴NAFLD与血脂、血尿酸等多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