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峰 《广东医学》2001,22(7):633-633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 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眼压由术前 3 34~ 8.5 ( 5 .47± 1 32 )kPa下降至 0 40~ 3 .5 6 ( 2 .33± 1 0 5 )kPa ,手术成功率为 75 % ( 9/12 ) ,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83 % ( 10 /12 )。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汤晓东 《医学综述》2014,20(17):3260-3262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116例(12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患者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眼压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81%和2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及手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显著地低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t=4.638,6.731,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显著地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地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χ2=9.41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柏坚 《微创医学》2007,2(3):238-239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早期滤过过强、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二是后期结膜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为此,我院对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36例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调整缝线术,在预防浅前房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广州医药》2021,52(2):123-126
目的 研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 closure glaucoma,PACG)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PACG患者86例(98眼),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以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以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医院2010年1月~12月100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名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50名,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然后对手术后两组的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半年、一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更低,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疗效,眼压明显下降,浅前房发生率也比较低,手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 0.4g/L.对术后浅前房50例(5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50例58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15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恶性青光眼3眼.保守治疗44眼,手术治疗14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7.
李志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91-3392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患者60例(64眼),并以同期就诊的眼科患者55例(58眼)作为对照,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眼压、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青光眼症状均有效改善,复合组优于传统组;术中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合组手术成功率高于传统组。结论复合式小染切除术较传统术式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钊华 《吉林医学》2014,(23):5179-5180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且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房角粘连性关闭、视神经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显著性临床效果,眼压得到较好控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阳光 《广西医学》2013,35(3):334-335
目的 观察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128 眼)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眼)与实验组(6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术后1年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P<0.01);术后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例和远期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视敏度缺损(16.17±5.08)db、缺损值(15.78±4.89)db、IOP(23.18±5.2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6.67%(23/3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涵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65-66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对青光眼浅前房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140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50例(75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50例(65眼),比较两组术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正常前房形成71眼(94.7%),4眼I度浅前房(5.3%)。对照组术后第1天正常前房形成50眼(76.9%),10眼Ⅰ度浅前房(13.3%),5眼Ⅱ度浅前房(7.7%).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58,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能减少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分析潢川县人民医院接收的36名(38只眼)给予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综合治疗2~3 d后,眼压仍旧高于40 mm Hg的患者,对该类患者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术中和术后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眼内出血以及恶性青光眼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且患者在手术后视力出现了显著升高。结论 APACG持续高眼压在药物和千防穿刺治疗中不能实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需要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达到安全有效和避免伤害视觉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70眼闭角型青光眼分成两组,按时间顺序先行的34眼术中用MMC的小梁切除术和后行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6眼为两组.分析两组间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成形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1d的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观察组术后第5d浅前房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4%(P<0.05);平均随访8个月,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88.89%,对照组85.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眼压观察组21mmHg以下者32眼,控制率88.89%,对照组29眼,控制率为85.29%,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青光眼患者76例,眼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第1天、第5天前房形成情况,随访平均8个月,观察两组眼压控制情况和滤过泡功能。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5天前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滤过泡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冬悦 《中外医疗》2012,31(29):44-45
目的探讨复合式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眼压情况比较,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调整缝线后,研究组平均眼压优于对照组(P〈0.05);视力方面,术后第1天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随访3~6个月,研究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效保存了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其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