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单纯牵引疗效不佳.作者采用牵引联合电脑中频治疗此症,疗效好,值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短波+电脑中频+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使用超短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超短波+电脑中频+牵引80例作为治疗组,单用超短波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有效率比较(x^2=22.56,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电脑中频+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而且对患者身体创伤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颖 《中外医疗》2011,30(18):168-168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药物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方法吉林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结果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显效率68%。结论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导入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牵引治疗,即单纯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即综合治疗.以JOA评价量表为工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次后的临床症状、体征、ADL能力等指标打分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指标改善率进行横向疗效判定.结果 单纯治疗及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0次后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20次治疗显著优于10次治疗(P<0.05);综合治疗10、20次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治疗(P<0.01).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电脑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牵引及电脑中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骨盆牵引,首次牵引拉力是体重的20%~30%,以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 60%。电脑中频选用北京生产的 JI8A1型全日康电脑仪,选 1号处方,把两个电极并置放在患者腰骶部,剂量以耐受阈为标准。结果:牵引组和牵引+电脑中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即X2=14.2,P<0.01。结论:电脑中频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牵引。  相似文献   

7.
<正> 牵引理疗目前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我院于1998年至1999年采用骨盆自动牵引床并配合中频治疗仪对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1例病人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25—55岁,  相似文献   

8.
樊玉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62-1162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并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采用骨盆自动牵引配合频等进行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治愈35例,显效26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7%。结论:骨盆牵引配合中频治疗是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超短波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单纯使用超短波与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单用超短波治疗 74例作为对照组 ,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 75例作为治疗组 ,对比两组间疗效的差别。结果 两组间痊愈显效率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因子治疗中 ,超短波电脑中频综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疗效好 ,疗程短  相似文献   

10.
李喜姣 《华夏医学》2005,18(4):568-569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中频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牵引加中频电疗;对照组60例只采用牵引治疗;治疗20d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配合中频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优点.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03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腰间盘突出症病人62例,皮肤浸润麻醉,行髓核摘除术.结果:病人术后3天可直腿抬高练习、起床活动,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7例治愈,时间为6个月~3.5年.参照Naka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6%.结论:局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优良率高、不损害脊柱稳定性、价格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 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 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 导向下行臭氧消融术.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突出物为外侧型者经神经根外侧、小关节突内缘穿刺突出物达盘内,分别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注射浓度为60 μg/ mL 的臭氧5~15 mL .结果 注射臭氧后CT 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征"消失者占28 %,神经根大部分显露、"淹没征"部分消失者占48 %,神经根显露不明显者占24 %.结论 螺旋CT 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准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自行研制的人工腰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腹膜外前路切除病变腰椎间盘后,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将人工腰椎间盘置于相应的椎间隙,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短期效果满意,人工腰椎间盘突换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报告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仪治疗,穿刺成功率100%。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优良率80%。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认为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适当征和正规操作,应用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了解3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并通过再手术作验证和治疗。其中明显外伤史22例,顽固性腰痛18例,合并继发性神经通道狭窄24例。结果:MRI突出诊断符合率为76.47%,再手术验证诊断符合率为77.7%,术后疗效随访6个月~4.8年(平均2.2年),优良率占83、9%,结论:对疑难诊断目前MRI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再手术时应彻底切除变性突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解除一切构成神经通道狭窄的因素,同时应注意对椎体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远期疗效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ODI评分、SF-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三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5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A组)、后路椎板间开窗(B组)和前路单纯髓核摘出术(C组)三种术式,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9例,共中298例得到平均44mo随访,优良率分别为:A组855%,B组976%,C组90%。作者认为:a.贯彻减压与稳定并重的原则,充分认识每种术式的利弊,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变特点正确选择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b.对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后路椎板间开窗是一种简便低创和疗效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牵引推拿复位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 5 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6 2个椎间盘治疗前后的大小、形态量化的分析 ,认为牵引推拿复位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椎间盘的还纳和椎间盘的变形 ,改变了神经根与突出物的位置关系 ,松解粘连 ,解除压迫。对回纳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要使椎间盘回纳 ,突出的髓核必须具有一定流动性 ,再借助完整的纤维和后纵韧带的张力及手法的压力 ,共同协调作用 ,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05例椎间盘手术病案分析,建议按术中所见形态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凸起、破裂、游离三种类型,并分析了各型的临床病象特征.破裂型及游离型应以手术摘除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凸起型可先试行保守治疗;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者,应手术减压.手术方式为摘除破裂突出及凸起的椎间盘组织,注意神经根减压,不需过多刮除未移位的髓核.因而建议将于术名称改为"突出稚间盘组织摘除术".  相似文献   

20.
报告手术治疗的39例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均先行脊髓造影后4h内又行脊髓CT(CTM)检查。分析其脊髓造影的总符合率为89.7%,CTM为94.9%,两者联合应用达97.4%。脊髓造影可引导CT准确扫描,CTM则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理改变,并且两项检查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