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eopard和Poswillo在1974年,Leopard在1975年,就认为冷冻是治疗口腔粘膜白斑的一种可选方法。Poswillo 1975年指出,冷冻对白斑多发病灶和广泛的粘膜白斑有特殊用处。一些作者发表了用冷冻治疗粘膜白斑获得良好结果的证据,但大多数均无二年或二年以上的随诊资料。Sausmen描述24例粘膜白斑和原位癌,三年中有4例复发,复发是在冷冻瘢痕的边缘,而不包括冷冻瘢痕。冷  相似文献   

2.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有无作为舌癌前病变研究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舌的癌前病变到舌癌 (2 4例舌白斑和 16例舌鳞状细胞癌 )发生的不同阶段进行了TGF - β1的表达研究。结果 TGF - β1在舌正常粘膜和舌单纯性白斑上皮中均被广泛染色 ,其染色程度和染色范围二者表达一致 ;舌白斑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病变和舌癌病变于上皮及癌巢中染色不均匀癌 ,巢上皮染色范围和染色强度均高于或大于舌单纯性白斑病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粘膜与单纯性白斑 ,单纯性白斑与异常增生性白斑 ,舌高分化鳞癌和舌低分化鳞癌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对挪威口腔粘膜白斑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前瞻性的研究,目的是评价口腔粘膜白斑的恶变发生率,获得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970年~1980年在挪威Osle大学活检病理诊断为口腔粘膜白斑的157例患者。回顾性研究这一期间发生的恶变,并且前瞻性研究至1986年。157例中102例为男性(65%),55例为女性(35%),平均  相似文献   

4.
口腔白斑是一种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因为它局限于上皮组织,所以选择性地摘除病变粘膜是最好的预防性治疗.CO_2激光手术是通过气化作用进行表浅的摘除术。本文对70名病人的103处口腔白斑进行了CO_2激光治疗,其中男38,女32,年龄26~88岁.据临床分类,62处为均质型白斑,41处为非均质型白斑,后者包括18处疣状型白斑和23处糜烂型白斑. 作者使用Sharplan 791型CO_2激光器以及Cavi  相似文献   

5.
陈作良 《口腔医学》1991,11(3):135-137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单纯增生性白斑、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口腔扁平苔藓以及正常的舌背和颊部粘膜的表面超微结构作了定量和定性观察,表明:(1)口腔内角化粘膜和非角化粘膜的表面超微结构有区别;(2)单纯增生性白斑和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的表面形态、超微结构有明显差异,皱襞宽和皱襞间宽发生明显改变,说明表层细胞的改变能反映深层组织的变化;(3)口腔扁平苔藓的表面形态完全不同于白斑,说明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比白斑较良性的损害,而且提示,导致两者白色外观的机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角化不良综合征包括粘膜白斑、皮肤色素沉着、甲营养不良三联征,本病罕见,常可因血液异常或粘膜白斑恶变而致命。已经证实P53表达与恶性疾病有关,在口腔粘膜病变中,仅口腔癌检测到P53表达。本文评价了一名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5年舌背过  相似文献   

7.
口腔白斑及扁平苔癣都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粘膜白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癌前病变,粘膜扁平苔癣恶变的报导亦较其它粘膜病为高。这两种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对其临床性质的判断,可能会发生疑问或混淆。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有必要对其病理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本文对9例口腔粘膜白斑,7例口腔扁平苔癣的活检标本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组织学观  相似文献   

8.
<正> 1978年我科对上海地区(50个单位及市郊农民)的1958年以前出生的18769人进行了口腔粘膜病普查,其中白斑1502例。为了明确2年来白斑的变化,我们于1980年8月对1978年各受检单位的白斑患者进行了复查。根据复查结果,我们以0.2%维甲酸溶液供部分患者作涂布治疗(另文小结)。对象和方法检查者与受检者都为参加1978年普查的部分医务人员和白斑患者。详细询问每一患者与检查2年来的吸烟及白斑演变情况,并将结果  相似文献   

9.
β—胡萝卜素治疗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是预防癌症的最佳手段,本实验用β-胡萝卜素治疗口腔粘膜白斑,经三个月的短期治疗,白斑的范围明显变小,其颜色变浅,接近正常粘膜的粉红色,经病理检查,55%的白斑转变为正常粘膜,而表现为不典型增生的白斑其分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白斑脱落粘膜上皮细胞与组织上皮细胞微核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口腔白班患者脱落粘膜细胞微核细胞率及相应组织细胞微核细胞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将该项指标应用于口腔白斑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Feuglen染色方法,对59例单纯增生、32例轻和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及28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和口腔鳞癌患者的口腔脱落粘膜细胞和组织上皮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100例健康人的口腔脱落粘膜细胞微核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口腔白斑患者脱落粘膜细胞微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进一步明确白念与白斑的关系,我们应用三种动物接种白念进行感染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在三种动物的口腔接种白念后,能否都引起白斑性损害,并进而了解白念是该损害的病因,还是一种继发性感染。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1.大白鼠:60只,平均体重175g(范围为120~354g),雌雄各半。用随机的方法分成5个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以左下唇近唇沟处的粘膜为实验部位。  相似文献   

12.
选用VIDAS图象分析系统对口腔颊部粘膜在正常、炎症、纤维增生、白斑及癌旁上皮不同状态下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通过对上皮(包括角化层)厚度、长度及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测量观察显示,基底层细胞受不同病变因素的刺激使细胞数量多于正常粘膜上皮,棘层细胞数量的变化与基底层呈正相关。此外发现上皮表面与基底层长度的比值可以反映上皮钉突的形态结构的改变,其中以白斑和癌旁上皮的上皮钉突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SEM技术,对仓鼠颊囊的实验性白斑样损害和人口腔白斑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定量观察了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皱襞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正常的仓鼠颊囊粘膜与正常人的舌背及颊囊粘膜均有相似之处;仓鼠单纯增生性白斑和人舌背的单纯增生性白斑的表面超微结构极其一致,都以微皱襞间宽增宽为特征;仓鼠颊囊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的表面细胞微皱襞和人舌背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的表面细胞微皱襞进一步发生改变,前者以微皱襞宽增宽  相似文献   

14.
对于口腔粘膜疾病,常规临床口腔粘膜检查往往不能及时确诊,要确诊需活检作组织学病理检查,而活检部位的选择常带有主观性,不利于病变的检出。迄今为止,尚无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能及时准确地查出粘膜病变性质, 作者根据妇科阴道镜的应用技术试用于口腔粘膜病变的检查,对35例患者作前瞻性研究,患者平均年龄60岁(37~86岁),同时测量病灶的大小并编号。这些患者的粘膜病变已作出各种临床诊断,如粘膜白斑,口腔苔藓或怀疑恶性病变。用蔡氏显微镜,焦距200mm镜头,放大8,12,20倍,镜头前装上  相似文献   

15.
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遗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但选用颈阔肌肌肉瓣修复口腔粘膜缺损却很少报道,我们于1995年初收治1例颊粘膜白斑恶变患者,术中采用颈阔肌肌肉瓣修复颊粘膜缺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左颊粘膜感觉不适,发现白色病变16年,近...  相似文献   

16.
白斑与癌变     
白斑是口腔较常见而被公认的口腔癌前病损。本文就我系77年以来口腔粘膜病专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白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就白斑与癌变的关系,讨论如下。 一、资料分析:共50例。 1.性别:男,42例;女,8例。其中白斑恶变者:男,17/42;女,5/8。 2.年龄:28~71岁,40岁以上者38  相似文献   

17.
用形态定量学方法并结合病理改变值(PAR)对颊粘膜在正常、炎症、过度角化、白斑、鳞癌及癌旁上皮7种状态下的上皮细胞分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白斑、癌旁上皮及鳞癌组在分化中胞核的增大最为明显,与此同时白斑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口腔粘膜白斑角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白斑是具有恶变倾向的粘膜病变,其恶变潜能取决于发生部位和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但仅靠常规组织学检查来判断上皮异常增生程度有一定困难。近来的研究表明,口腔上皮的异常增生和分化紊乱往往伴有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改变。我们采用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34BE12、MNF116分别对正常口腔粘膜、单纯白斑和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不同类型的口腔粘膜所含的角蛋白组分有一定差异。单纯白斑中角蛋白表达类型与正常粘膜上皮相似,但染色程度增强。白斑伴异常增生时,大分子角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不规则,小分子角蛋白表达增强,分布范围增大,随异常增生的程度加重向上皮表层扩展。提示通过对角蛋白组分的检测,可了解病理状态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分化程度,对区别粘膜上皮单纯增生和癌前病变有辅助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已知AIDS病乃由于HIV使T辅助细胞破坏所致。作者对66例芬兰男同性恋者进行重点为粘膜改变的口腔检查。详问其口腔症状、新近用药、吸烟和饮酒习惯等。三月内未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粘膜病变分为白斑、瘀斑、咬伤、疣状乳突样病变或毛状白斑。取标本活检。口腔念珠菌病按以下分类:①假膜型:软、突起如凝乳、易擦掉;②增生型:指白斑型、硬、附着牢固、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一例念珠菌性粘膜白斑患者,经用氟氯康那唑(Fluconazole)全身治疗11天后,临床症状及病变消失。患者男性,53岁,因口角区疼痛性病变一年而就诊.有吸烟及饮酒史。检查两口角区可见皮肤红斑,两唇吻部及颊粘膜上有白色斑块,无牙(牙合),戴全口义齿约10年。疑为念珠菌性粘膜白斑伴口角区唇炎.初诊时在两口角部、前鼻孔区,腭部和上颌义齿的组织面取细菌拭子,收集口腔清洗液,查血中VitB_(12)、铁蛋白、叶酸、血糖水平和全血计数,切取拭子区组织作病理检查。嘱戒烟,漱口并给Fluconazole 胶囊(50mg/日)抗霉菌治疗。给药后1,2,3周复诊,见患者口角区唇炎消散,颊粘膜白斑明显减轻。给药后3周就诊,在右唇吻区白斑上再切取活检。患者2个月无症状,并长期作随访。初次活检显示角化上皮增生,表面过角化层厚,有明显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并含中量真菌菌丝,上皮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