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0,(4)
例1 男,4岁。不规则发热一个半月,间断呕血14天。曾诊断为“流腮”“上消化道出血”等,钡餐透视无异常后转我科。查体:T 37.8℃,P98次/分,R26次/分。贫血貌。心、肺(-)。白细胞12×10~9/L,红细胞1.8×10~(12)/L,Hb50g/L。出血时间1′,凝血时间1′30″。右耳垂下方丰满。皮肤呈暗灰色,质柔软,压痛,无波动。右咽壁略突出,表面可见1.2×0.8cm瘀斑。穿刺:右耳垂下方有落空感,抽出血性液体2ml。涂片:大量红细胞及少量脓细胞。考虑:1.血管瘤,2.右咽旁间隙感染。处理:少量多次输血,贫血改善。青霉素400万 u 加氟美松10mg静脉滴注10天 相似文献
2.
外伤所致的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小见,今将我们治疗的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周某某,男,22岁。因左颈都刀刺伤,经当地医院清创,皮肤伤口愈合后,颈部肿胀持续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主要是尖锐器物刺伤动脉壁 ,在软组织内形成搏动性血肿 ,周围被纤维组织包围形成瘤壁的囊性肿物。多发生于四肢的动脉 ,头面部较少见 ,作者经治 1例发生于颞浅动脉的假性动脉瘤 ,报道如下。患者 ,男 ,9岁 ,因外伤后右颊面部肿胀近 2个月而到我院求治。 2个月前患者被小刀刺伤右面颊部 ,当时创口血流不止 ,在当地治疗后创口愈合。不久 ,右颊部出现一小肿块且逐渐增大 ,抗感染治疗无效。门诊以“右面颊部假性动脉瘤”收入院。入院检查发现右面部耳前区见有一大小约 3.0cm× 4 .0cm× 1cm的隆起 ,质软 ,搏动明显 ,听诊有杂音 ,… 相似文献
4.
<正>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发生在颈外动脉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6岁。病案号50632。病史:不规则发 相似文献
5.
马克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89,(4)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少见。现将发生在颈外动脉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6岁。不规则发热一个半月,间断呕血14天。始为发热、咳嗽、流清涕,经退热消炎治疗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右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ACASEOFPSEUDOANEURYSMCAUSEDBYINJURY石矿宝娄风文王延风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务局总医院口腔科(155100)假性动脉瘤临床上不常见,1996年3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 相似文献
7.
缝合修补法治疗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张竹涟1竺涵光2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动脉穿通伤引起的搏动性血肿,其外层发生机化,形成光滑的纤维囊壁,囊腔与血管腔相通而形成.颈总(或颈内)动脉者,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与大脑血供的密切关系,故治疗上非常棘手,风险大.笔者采... 相似文献
8.
病例介绍 患者男,75岁。额部外伤后2周出现前额搏动性皮下肿胀,血管造影示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方法:首先应用6F直导管行颈外动脉导管插入术,然后置入Tracker18微导管和Seeker16导丝。应用16号线圈推进器定位后,以2个2×40mm线圈栓塞颞浅动脉。栓塞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无自觉症状,皮下肿胀消失。 讨论 颞浅动脉瘤绝大多数为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黄迪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3,9(4):207-208
本文观测30侧尸体头颅标本。通过乙状切迹水平线和下颌骨颈部后缘的垂直线测量颌内动脉起始部到它们之间的距离。结果显示,颌内动脉起始部位于下颌骨颈部后缘垂直线内测,其距离为0.24cm±0.11cm。位于外测其距离为0.33cm±0.13cm;上下活动范围为乙状切迹水平线上0.31±0.1cm,下为0.2cm±0.01cm。颌内动脉走行于翼外肌深层浅层率分别为10%和90%。 相似文献
10.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1,28(2):127
[英]/ Sancbez F…∥J Oral Maxillofac Surg.一2000, 58(7).一819~821 病例介绍患者男,75岁.额部外伤后2周出现前额搏动性皮下肿胀,血管造影示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方法:首先应用6 F直导管行颈外动脉导管插入术,然后置入Tracker 18微导管和Seeker 16导丝.应用16号线圈推进器定位后,以2个2×40mm线圈栓塞颞浅动脉.栓塞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无自觉症状,皮下肿胀消失. 出版日期:2001年3月20日 请看PDF全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防止髁突颈部手术损伤颌内动脉提供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 解剖 30侧成人尸体头颅标本 ,通过乙状切迹水平线和髁突颈部后缘垂直线 ,观测颌内动脉起始部到该二线上、下 ,内、外的垂直距离及其走行。结果 颌内动脉起始到乙状切迹水平线上、下距离分别为 0 .31cm± 0 .1cm和 0 .2 5cm± 0 .12cm ,重叠 7例 ;到髁突颈部后缘垂直线内、外侧距离分别为 0 .2 3cm± 0 .10cm和 0 .32cm± 0 .15cm ,重叠 5例。颌内动脉走行于翼外肌浅、深层率分别位 90 %和 10 %。结论 乙状切迹水平线和髁突颈部后缘垂直线是保护颌内动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结扎颌内动脉来替代结扎颈外动脉,可有效地减少上颌骨扩大切除术中出血。本文对20侧人体头部标本颌内动脉翼肌段,进行解剖学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离结扎颌内动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7,(4)
颌面部假性动脉瘤甚为少见,临床上易与动脉性血管瘤相混淆。我科曾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1岁。主诉:右颊部搏动性包块20余天。患者20多天前被喷砂抢打伤,砂弹从右口角旁打入,潜行前进后停留于右下颌角处皮下。在当地医院手术取出砂弹一粒,三天后自觉右颊部出现一蚕豆大小搏动肿块,并逐日增大,穿刺抽出血液,抽吸后肿块缩小,二天后又复如常,转来我院。 检查:右口角旁2cm处颊部可见一隆起,约 相似文献
15.
在采用上颌骨切开术以矫正颅面畸形时,常需分离上颌骨与翼板之间的联接,而使面中份前移。为避免术中损伤颌内动脉引起出血,作者研究了翼腭凹区的有关解剖和手术方法。翼颌联接的上方是翼腭凹,颌内动脉行经下颌骨髁状突后份绕行向内侧在翼腭凹的上方进入翼腭凹。在横过翼腭凹时分出一些终末支。如果面中部松动术发生急速出血多数是损伤颌内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翼腭凹内 相似文献
16.
刘俊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88,(4)
茎突过长引起各种类型的面部疼痛有许多报道。正颌外科中,茎突过长致下颌后退困难的处理方法也有论述。但是,正颌外科术后茎突与下颌骨融合引起假性颞颌关节强直尚未见报道。作者临床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某男,30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经口内进路双侧髁突下垂直截骨,术中同时截除了左侧喙突。骨创未结扎,单行颌间固定。手术顺利。术后X线片显示左侧近中骨段向前下旋转,致髁突稍前移达关节结节处,右侧正常。颌间固定8周后拆除,患者出现张口困难。经被动张口锻炼,张口度小于12mm。几个月后仍未 相似文献
17.
18.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DSA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DS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其中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DSA主要表现为:所有瘤腔内造影剂滞留,瘤腔内形成涡流者12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1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者12例。结论:DSA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有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殷世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5,(2)
颌面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临床上甚属罕见。1984年2月我们遇到一例,特报道如下。患者李某,男,28岁。住院号10164。主诉:上唇肿块一年余。于一年前上唇部被他人膝盖碰伤,当时面前中部明显肿胀,未经治疗一月后,肿胀区逐渐向鼻底部与上唇之间缩小如豌豆样大。一年来此肿块渐渐增大,近来有搏动性胀痛感。检查:人中上三分之一呈半圆形隆突,两侧鼻孔缩小。扪诊有直径约1.8厘米左右的结节状包块,推之可移动,包块紧张而有弹性,表面光滑,边界清,伴 相似文献
20.
颈部感染性假性动脉瘤5例李忠禹,江德吾,谭颖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二院)颈部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少见,1972-1989年我们诊治5例,报告如下.l!焦床病例例1,男,15岁.感冒,左上颈肿胀、疼痛2周.曾行"脓肿"切开,大出血,转我院.左颈动脉三角区肿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