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亚华  祝永明  涂厉标 《医药导报》2009,28(12):1647-1648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对1978~2008年国内报道的茵栀黄注射液的39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55例(64.7%),过敏性休克80例(20.3%)[其中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39例(9.9%)],消化系统损害128例(32.5%),发热伴全身性损害96例(24.4%),神经系统损害36例(9.1%)。重度不良反应占19.4%,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青少年(0~18岁)占30.3%,尤其是12个月内的婴儿占13.2%。结论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靖  黄萍  汪海孙  张承绪  杨乐 《安徽医药》2010,14(3):362-365
摘要: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9例(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191例(20.49%),胃肠系统损害64例(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0例(3.22%),呼吸系统损害13例(1.39%)等。其中过敏性休克8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存在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的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结论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不超量使用,特别是关注新生儿的应用。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9年11月发生的43例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类与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等。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38例(88.37%),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3例(76.74%),重型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占77.78%。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因素、药物的应用方式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菌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资料和北京地坛医院使用菌栀黄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对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30例进行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索。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86.8%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20种,以皮疹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67.69%(88/130),占不良反应的31.3%。重型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10.77%(14/130),占不良反应的5.0%。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中、重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有过敏史者为42.46%。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34.62%(35/130).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应用方式、患者的个体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发生的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7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配伍因素和患者机体因素等密切相关.降低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通过严格质量标准,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使用管理,规范用法用量,合理配伍,特殊人群应谨慎合理用药;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并实施再评价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114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114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发热伴全身性损害52例(45.61%)、胃肠系统损害29例(占25.4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例(9.65%)。结论应加强对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艮反应过于简单,应及时更新,以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发生的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7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1-2013-09期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有57例患者,年龄集中在30 a以下。男性患者占59.6%。49.1%的患者在30 min内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9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经停药、对症处置后均好转。茵栀黄注射剂使用上存在剂量偏大、不当联用等问题。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茵栀黄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调查应用茵栀黄注射液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358例病历进行调查,其中急性肝炎292例,慢性肝炎52例,肝硬化14例;男性216例,女性142例;年龄43.5a±s2.9a(20~74a)。给予茵栀黄注射液2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结果:用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心悸、畏寒、纳减等)74例(20.7%),其中死亡2例。结论: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严重,在应用时必须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1.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居靖  汪海孙  黄萍  陶贤琦  张承绪  王亚丽 《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83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伴全身性损害260例(27.31%),皮肤及附件损害247例(25.95%),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145例(15.23%),胃肠系统损害77例(8.09%)。与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相似,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但循环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为其特点。结论应加强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茵栀黄”、“休克”、“过敏反应”、“死亡”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6例,多为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痊愈,3例死亡,死亡率18.8%。结论茵桅黄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院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壮  麦子青 《中国药业》2010,19(16):48-50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06年至2009年应用黄芪注射液所致ADR病例68例,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ADR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过敏反应30例(44.12%),过敏性休克5例(7.35%),药物热17例(25.00%),消化系统反应3例(4.41%),呼吸系统反应6例(8.82%),神经系统反应3例(4.41%),循环系统反应2例(2.94%),其他反应2例(2.94%)。结论黄芪注射液导致ADR的原因较多,建议临床使用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布比卡因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布比卡因”、“不良反应”等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万方数据库文献,截至2013年12月共检索到涉及布比卡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56例,对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布比卡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多在用药10 min内发生。其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等。结论 布比卡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国内说明书存在不良反应信息提示不足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对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松岩  战心  徐辉  李连茂 《中国药房》2011,(20):1899-190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方法:观察我院3657例按0.2~0.4mL·kg-1剂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657例中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18%,其中轻度过敏反应5例、中度过敏反应1例、非过敏反应2例,未见重度过敏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钆喷酸葡胺作为静脉注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但也应引起重视,细心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李碧燕  刘卫 《北方药学》2015,(11):84-85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载的国内期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检索到有效病例19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过敏性反应(78.9%)居多,其次为泌尿系统损害(15.8%)、血液系统损害(10.5%)、神经系统损害(5.26%)。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结合患者的药敏结果使用该药;加强用药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8.
302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之羽  王友群  李明 《中国药房》2010,(32):3035-3037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原因。方法:根据各医院上报的第一怀疑药品以及不良反应描述,对2003~2008年江苏省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明确为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302例有效病例进行分析,对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归类,尝试分析出可能由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302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中0.66%为疑似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所致;96.36%为与有效成分可能无关的过敏反应;2.32%为制剂不良反应;0.66%为无法确定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注射液有90%以上可能为过敏反应,应与其主要有效成分无关。其有效成分可能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