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胃病脾虚者血清胃泌素与胃排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和同位素闪烁胃排空检查等实验方法,对慢性胃病脾虚证患者血清中胃泌素水平及胃排空情况进行检测。在所观测的33例中,其结果提示:①测定血清中胃泌素水平可作为脾虚证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②脾虚证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原因,与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下降程度有相关关系;③健脾益气药治疗脾虚证与能增强胃泌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医虚证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医虚证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食管癌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在手术前将101例患者分为食管癌伴有虚证和不伴有虚证两组。收集记录患者的辅助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101例患者中3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医虚证表现,其中气虚14例,阴虚10例,气阻两虚10例,气血两虚10例,气血两虚2例,阳虚1例,阴阳两虚1例。  相似文献   

3.
脾虚证临床诊断标准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证的临床诊断标准由最初单纯症状、体征等主观指标逐渐过渡到参与部分客观指标,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客观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两个方面,即:临床诊断标准、模型判定标准。指出,证候诊断标准应包括病因(正证)、症状(本证)、相关因素与量化指标以及方药治疗(反证)。  相似文献   

4.
从脾虚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明 《江西中医药》2006,37(10):13-13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传统观点认为,其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具体治疗上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分别予以润肺、清胃、滋肾。但是随着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开展,以及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降低,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及初次诊断者,其阴虚燥热征象不明显,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反而多表现为倦怠乏力,肢体酸软,形体消瘦或肥胖,舌质淡胖,脉弱无力等脾虚气弱的症状体征。对于该类患者,如果采用常规滋阴润燥的方法治疗,多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我们采用益气健脾的方法治疗,却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一般资料本组160例中男性68例,女性92例;年龄19~79岁,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1987年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上讨论通过的关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苦参30g、莪术15g、炒地榆30g、没药15g。上药煎水浓缩成100~150ml的溶液,冲人珍珠层粉3g于溶液中,每日晚10时灌肠保留到次日晨6时,15天为一疗程。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除,肠镜等检查,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肠镜等检查,肠粘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无效…  相似文献   

6.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研究中诊断指标选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尚未建立公认的、规范的对动物模型肾阳虚证的评价标准。总结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包括症状、病因、治疗、客观指标、相关因素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模型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指标的一个规范化的设想,从一般状态观察及试验检测、客观指标、药物反证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模型的诊断,为今后肾阳虚动物模型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1998年1月笔者采用2%碘甘油局部涂洒扁桃腺表面的方法,治疗急性扁桃腺炎338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五诊断标准,参照郑中立等主编的《耳鼻喉科诊断学》中急性扁桃腺炎诊断标准,①自觉症状:起病较急、咽干灼痛、吞咽痛增,畏寒发热,全身不适;②咽部检查:扁桃腺充血肿大,重者隐窝内有黄白色脓点或融合成假膜,但不超出扁桃腺本身,易拭去,不出血,咽部充血,须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③实验室检查:WBC>10XIO’儿,N0.80~0.90。1.2一般资料:经以上标准确诊的338例急性扁桃腺炎均为本院门诊…  相似文献   

8.
1138例老年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荣  王禾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0):461-463
本组老年虚证的气血阴阳辨证以气虚证为主占53.8%,阴虚证次之占21.8%,兼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脏腑辨证以心虚证为主占59.2%,肾虚证次之占45.4%;出现相关症状52个,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慌胸闷的检出率分别为54.1~70.7%;舌象以舌色淡白、薄白苔为主,脉象以虚脉为主占73.5%。心电图异常69.9%,以缺血性ST、T改变为主;血流动力学检测左心功能低下;甲皱微循环检查流态、综合积分增高;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比粘度等增高;胸部X线摄片异常率为44.4%,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肺功能Vc、FEV1降低,RV增高;T淋转率、补体C3值下降;内分泌T4值低限。与100例健康老年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虚证脉图参数变化的规律,我们对临床中常出现虚证的两种病,白细胞减少和低血压患者的脉图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诊断标准白细胞减少症:经三次以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00个/cm,确定为白细胞减少观察对象。低血压病:素有低血压史,检查时舒张压低于8.offe,收缩压低于12.offe。虚证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撰写的(中医诊断参考标准)。经二位以上有经验的临床医师诊断后,再采用(中医气、血、阴、阳四虚证计量诊断)的方法进行诊断,取计量诊断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阳虚证与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DKD患者56例,糖尿病(DM)患者28例,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肾阳虚证诊断标准将DKD患者分为肾阳虚证组与非肾阳虚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线粒体损伤指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DM组相比,DKD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随DM病情发展呈降低趋势,MDA水平呈升高趋势;ATP与SOD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MDA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与DKD非肾阳虚证组相比,DKD肾阳虚证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更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明显更低,MDA水平明显更高;DKD肾阳虚证积分与ATP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随着DM患者肾功能下降,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了DM到DKD的发展。肾阳虚证积分与线粒体损伤指标MD...  相似文献   

11.
吴杰  樊慧苏  林建军  吕建飞 《新中医》2021,53(18):89-94
目的:观察缩泉胶囊、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症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脾肾两虚证的小儿遗尿症患儿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观察组予缩泉胶囊及醒脾养儿颗粒口服,穴位艾灸治疗。对照组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口服治疗。2 组治疗疗程均为3 个月。观察2 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血精氨酸加压素、尿液渗透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 组脾肾两虚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脾肾两虚证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膀胱容量、血精氨酸加压素、尿液渗透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液渗透压、血精氨酸加压素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分别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4.00%,对照组80.00%,2 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 个月,2 组治疗总有效患儿复发率比较,观察组7.14%,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 例出现轻微恶心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对照组9 例出现轻微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00%。2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泉胶囊、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效果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能改善体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脾虚证的临床诊断标准由最初单纯症状、体征等主观指标逐渐过渡到参与部分客观指标 ,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客观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两个方面 ,即 :临床诊断标准、模型判定标准。指出 ,证候诊断标准应包括病因 (正证 )、症状 (本证 )、相关因素与量化指标以及方药治疗 (反证 )。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爱玉 《四川中医》1997,15(7):43-4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初潮期及绝经后罕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病经、不孕、盆腔包块,国外多采用丹那唑、三苯氧胺、腹腔镜下激光等方法治疗,国内常采用孕激素治疗,但均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为主,配合少量孕激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近年门诊病人。46例患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1]。其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配合妇科检查诊断者44例;外地做腹腔镜检查,有组织形态学检查而作诊断者2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新民  何光荣 《新中医》1998,30(1):45-46
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清肠饮加减治疗慢性阑尾炎19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8例中男106例,女92例;年龄10-65岁。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且症状轻,仅有腹部隐痛不适感及反复发作史,病人要求保守治疗。还有的表现似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大便习惯改变等。部分有反复急性发作史。其中123例经X线钡餐阑尾透视帮助诊断,14例治疗无效经手术切除阑尾,并将阑尾送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相符。2治疗方法清肠饮组成:金银花30g,当归20g,地榆、薏苡仁、麦冬、玄参各10g,生甘草、黄芩各6g…  相似文献   

15.
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64例,32例使用洛汀新治疗,32例在使用洛汀新的基础上加服保肾汤,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查: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压、血脂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加服保肾汤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优于单用洛汀新组。结论:采用保肾汤与洛汀新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降低血压;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针药灸并用治疗结肠炎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卯 《吉林中医药》2000,20(2):43-43
结肠炎是一种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期持续时间长,不易根治的肠道疾病。临床实践证明.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自1990年3月~1998年4月,笔者对80例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收治的80例结肠炎患者中,经诊断确定为非特异性结肠炎者38例,溃疡性结肠炎42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4年。80例中,72例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粘液便等症状,另8例遇冷腹泻,其他症状不明显。结肠镜检查结肠充血、水肿。2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频繁及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生殖器念珠菌病、滴虫病等在许多地区呈蔓延趋势。经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日益改进。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此谈谈8已的浅见。l诊断主要借鉴于临床症状,尚未全面开展病原体检查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同样包括免疫学检查和病原体检查,前者已用于梅毒、艾滋病的辅助诊断,后者中直接镜检法已广泛用于滴虫病、女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病原体检查;涂片染色镜检法在多数…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02年3月~2009年2月对收治的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先进行诊断,然后采用巴柳氮钠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主要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巴柳氮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结论:巴柳氮作为目前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蒙医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蒙医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运用蒙医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疗效,病程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治疗效果相对较小;而且CT影像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基本相符合。结论:CT检查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评价蒙医五疗法治疗前、后的疗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儿偏头痛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小儿偏头痛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以及治疗转归的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2010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偏头痛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7例头颅MRI或头颅CT均正常。脑电图结果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表现以弥漫性慢波为主。TCD结果显示31例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血液速度增快。予以非药物治疗或配合药物治疗,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结论儿童与成人相比,其临床特点为:诊断主要依靠洋尽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TCD、脑电图和影像学等检查;非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颅内血管张力改变,药物西比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