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角膜碱烧伤后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Dawleg(SD)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m blot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24hVEGF的表达开始增高,伤后4d达高峰,伤后7d VEGF的表达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碱烧伤后大鼠角膜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雷帕霉素滴眼液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滴眼液对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碱烧伤制成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成A组(0.1%雷帕霉素滴眼液组),B组(0.5%雷帕霉素滴眼液组),C组(1%雷帕霉素滴眼液组),D组(赋形剂对照组)。烧伤后每天滴眼4次。观测角膜浑浊、融解情况和新生血管生长并测量长度。角膜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炎性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角膜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各组角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浑浊、融解,随时间延长,对照组角膜浑浊、融解明显,角膜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粗大新生血管形成。治疗组的角膜浑浊、融解减轻,伤后7d、14dB、C组炎症细胞计数、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及VEGF表达均小于对照组(P〈0.05)。各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角膜炎性细胞数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0.5%及1%雷帕霉素滴眼液可有效抑制碱烧伤引起的角膜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为眼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制备雷帕霉素(RAPA)脂质体滴眼液并研究RAPA对碱烧伤后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APA脂质体滴眼液.采用成组设计法,将102只健康Wistar大鼠分组,碱烧伤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局部情况,并详细记录碱烧伤后大鼠角膜反应情况与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分别于碱烧伤后1d、4d、7d、14d随机抽取各组大鼠取材,行HE染色分析.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组间q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制得的RAPA脂质体,为完整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5.2 nm,包封率为90.02%,RAPA脂质体滴眼液中RAPA含量高,粒径合适,可作为滴眼液用于动物实验.(2) RAPA脂质体滴眼液组CNV生长迟缓、稀疏,退化较早;CNV面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体是RAPA良好的药物载体.RAPA能显著抑制CNV的生长,有望成为防治CNV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i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iNOS和VEGF蛋白的IOD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均为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18±1.60)mm2、(86.53±2.27)mm2、(108.31±2.01)mm2和(70.04±2.85)mm2、(116.34±2.02)mm2、(151.40±058)mm2;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410.51±156.16、4395.18±165.07、3566.27±236.48和13092.53±159.42、10682.30±253.65、8582.35±371.16;iNOS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566.09±194.56、4528.03±181.15、3472.62±131.87和12618.60±196.63、10438.68±176.89、8110.68±209.19。且iNOS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98,P<0.05)。结论 iNOS和VEGF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氨基胍可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的产生来降低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果 重组人内皮抑素 10μg/mL时可抑制bFGF刺激下HUVEC的增殖,抑制率达到 42 1% (P<0 05); 100μg/mL的内皮抑素可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 7d时新生血管长度较未治疗组减少 30 9%(P<0 01),新生血管化面积减少了 13 7% (P<0 01)。 结论 内皮抑素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相关眼科疾患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角膜碱烧伤后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氢氧化钠烧灼大鼠角膜表面,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并分别于烧伤后1、4、7、14、2 1d处死大鼠,摘除角膜作病理切片,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该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光镜下显示正常组PMN记数为0 . 5 0 0±0 . 62 9,烧伤后1d角膜缘处的PMN开始增多,7d时增加最明显,此后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CNV中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d组表达最明显,2 1d后几乎无表达;图像分析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碱烧伤后CNV形成中,VEGF的表达增加,并与角膜的炎性反应程度平行,PMN浸润可能是CNV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和房水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3只分为正常组A组3只,实验对照组B组20只左眼,实验干预组C组20只右眼。建立兔角膜碱烧伤CNV模型,运用裂隙灯观察CNV生长及用病理组织切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应用姜黄素前后角膜微血管计数和VEGF在兔房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没有CNV生成,C组和B组相比CNV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二者微血管计数差异具有显著性(B组vsC组,P<0.05)。房水VEGF在3组中均有表达,但是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B组vsA组、C组vsA组,两者均P<0.05),C组的VEGF表达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B组vsC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降低角膜碱烧伤后房水VEGF的表达并使CNV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内酯(spironolactone,SL)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6只6眼为正常组,其余36只36眼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CRNV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给予SL(10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术后第4,7,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CRNV的面积。结果:对照组在碱烧伤后4d,大鼠角巩膜缘处有新生血管芽成刷状生长,生长速度迅速,至14d新生血管交织成网状,几乎布满整个角膜。实验组大鼠CRNV管径细、分布生长速度缓慢。在碱烧伤后4,7和14d实验组CRNV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反义RNA(rAAN-aVEGF165)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实验组前房注射rAAV-aVEGF165,对照组前房注射rAAV-Lacz。30天后,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以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Western blot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碱烧伤后各个时期角膜VEGF165的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调VEGF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重组腺相关病毒是眼反义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含重复RGD序列的改良内皮抑素(endostatin,ES)(poly RGD-ES)基因转移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7只(54眼)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采用1 mol·L-1 NaOH碱烧伤法诱导兔CNV形成.碱烧伤后分别在结膜下注射50 g·L-1pCI-poly RGD-ES转染液、50 g·L-1pCI-ES转染液和PBS缓冲液各0.2 mL;每周2次,共2周.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计算CNV面积.第3天、第7天、第14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y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ELISA法检测房水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pCI-poly RGD-ES转染组CNV面积7 d时达高峰,为(6.368±0.739)mm2,各时间点均明显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7 d时pCI-poly RGD-ES转染组房水中VEGF表达为(0.644±0.082)μg·L-1,7 d后开始下降,各检测点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oly RGD-ES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的生长,活性强于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碱烧伤诱导的大耳兔眼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备CNV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采用数字表法将健康的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48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实验1组给予40 μmol/L姜黄素,实验2组给予80 μmol/L姜黄素,实验3组给予160 μmol/L姜黄素。右眼分别滴眼相应药物,所有滴眼药物用量均为20 μl,4次/d,连续用药14 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的生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耳兔眼碱烧伤2 d、4 d、7 d及14 d后的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E结合蛋白(4EBP1)因子的蛋白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角膜组织中4EBP1、S6蛋白激酶(P70S6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SNK法两两比较。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判断4EBP1与VEGF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大耳兔眼角膜碱烧伤后4 d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CNV面积无统计学差异(F=0.592,P>0.05);眼角膜碱烧伤后7 d、14 d时,则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CNV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28.64;P<0.05)。大耳兔眼角膜碱烧伤后2 d时,各实验组房水中的4EBP1、VEGF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6,3.62;P>0.05)。大耳兔眼角膜碱烧伤后4 d、7 d、14 d时,各实验组房水中的4EBP1、VEGF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3,49.15,62.37,17.55,106.61,202.13;P<0.05),且4EBP1与VEGF的蛋白表达呈线性正相关(r=0.969,0.803,0.67,0.972;P<0.05)。大耳兔眼角膜碱烧伤后7 d时,实验1组的角膜组织中mTOR、4EBP1及P70S6K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0.73±0.26)、(0.58±0.19)和(0.52±0.29);实验2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13)、(0.39±0.21)和(0.41±0.18);实验3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9)、(0.22±0.09)和(0.18±0.07)。大耳兔眼角膜碱烧伤后14 d时,各实验组mTOR、4EBP1和P70S6K的mRNA表达量较眼角膜碱烧伤后7 d时的mRNA表达量降低;且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高,mTOR、4EBP1和P70S6K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 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mTOR信号传导通路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眼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健康SPF级雌性大鼠(SD)48只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1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21只。二甲双胍组每天用二甲双胍粉剂按照120 mg·kg-1用生理盐水配置溶液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至观察期结束。免疫印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Flk-1、Flt-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 (thrombospondin-1,TSP-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Flk-1、Flt-1和TSP-1 mRNA的表达。随后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治疗第5天、第7天、第14天二甲双胍组新生血管面积较生理盐水组均减小(均为P<0.05)。不同时间点与不同处理方式存在交互作用(F=147.32,P=0.000)。二甲双胍组Flk-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Tsp-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均为P<0.05)。二甲双胍组VEGF、Flk-1、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Tsp-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均为P<0.05)。阴性对照组角膜组织结构整齐致密;生理盐水组角膜上皮完整,发生水肿,基质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大,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二甲双胍组角膜上皮完整,水肿较生理盐水组减轻,基质层新生血管明显减少,管腔细小,结构较整齐,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KH902对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24只,建立兔碱烧伤模型,将兔随机分为4组,使用KH902眼用注射剂(康柏西普)配置不同浓度的KH902,A组2.5mg·mL-1,B组5mg·mL-1,C组10mg·mL-1,D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均为每日滴眼3次。分别在制模后3d、7d、14d、30d拍摄眼前节照片,观察CNV情况并行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并计算CNV面积。观察各组处死兔常规病理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 在制模后28d内,四组CNV形成,其中D组CNV较A、B、C组生长明显;对各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四组均出现了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的损失和修复、炎性细胞的浸润和CNV的生长,但D组的炎性细胞较密集,CNV管径和密度较高。制模后14d、28d,A、B、C组炎性细胞密度较D组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在制模后7d、14d、28d,A、B、C组较D组VEGF表达明显减少;A、B、C三组进行组间比较,仅制模后28d时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制模后7d、14d、28d,A、B、C三组均较D组CNV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KH902对兔碱烧伤后的CNV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KH902即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角膜碱烧伤兔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移植后不同时间受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生情况,探讨BMSC移植后对碱烧伤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日本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进行烧伤后BMSC移植,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制备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随后行BMSC移植。对照组不进行移植。分别于移植后3d、14d、28d观察CNV生长状态、计算CNV面积、采用RT-PCR检测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贴壁生长,呈长梭形,CD90呈现高表达(表达率97.94%),CD31低表达(表达率0.15%)。BMSC移植后28d时实验组角膜较对照组明显透亮,新生血管面积显著减小(P<0.05)。BMSC移植后14d、28d,实验组MMP-2基因条带的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MMP-2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且14d时差异最明显(P<0.01)。BMSC移植后3d,实验组TNF-α基因条带灰度值较对照组低,实验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实验组TNF-α基因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28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TNF-αmRNA表达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溶解,抑制CNV的形成;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抑制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许荣  张明昌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46-1149
目的:研究反应停(thalidomide)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导CNV模型,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角膜新生血管对照组(A组)、反应停灌胃组(B组)和反应停球结膜下注射组(C组)。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检测碱烧伤后各时间点不同处理方法大鼠CNV的生长情况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的表达少于B组(P均<0.05)。结论:反应停可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的生长,降低角膜新生血管VEGF的表达。球结膜下注射较全身应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NaOH烧伤兔角膜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碱烧伤组(碱烧伤)和几丁糖组(碱烧伤+2%医用几丁糖滴眼)。分别于1、4.7、14d观察两组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HE染色计算多形核粒细胞(PMN)数量,兔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结果几丁糖组新生血管较碱烧伤组生长缓慢,PMN计数及VEGF表达较碱烧伤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医用几丁糖可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苏拉明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苏拉明组3组,每组16只(32只眼)。对照组与治疗组制备角膜碱烧伤模型,术后分别给予氯霉素、8g/L苏拉明滴眼液点眼。分别于术后第1、4、7、14d观察新生血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IGF—I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d各组无新生血管生长。第4、7、14d,空白组未出现新生血管,对照组与治疗组可见CNV,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小(P〈0.01)。第1、4、7d,对照组与治疗组VEGF、IGF—I的表达均比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d,3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IGF—I参与CNV形成,苏拉明通过降低角膜上皮中二者的表达,抑制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局部干预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45只,利用碱烧伤法制作左眼CNV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3组实验进行研究.①CNV模型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自伤后分别给予100、500 μg/ml TNF-α(实验组)或0.2%透明质酸钠(HA,对照组)点眼1周.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小鼠取眼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CD31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NF-α对碱烧伤CNV形成的作用.②CNV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100μg/ml TNF-α点眼,对照组给予0.2%HA点眼.分别于伤后第2天和第4天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取角膜.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对碱烧伤角膜中VEGF表达的影响.③利用二氯亚甲二磷酸脂质体(Cl2MDP-lip)腹腔注射制作小鼠巨噬细胞特异剔除模型.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Cl2MDP-lip实验组及PBS-lip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自碱烧伤后均给予100 μg/ml TNF-α滴眼1周.于伤后第14天拍照记录CNV形成情况,图像分析软件测算CNV长度及面积,分析巨噬细胞在TNF-α调控碱烧伤后CNV形成巾的作用.结果 ①碱烧伤后第14天,100μg/ml TNF-α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50μg/ml TNF-α组CNV形成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整张切片和热点区域MVD值,100 μg/ml TNF-α组为63.25±9.75和114.94±12.93.500 μg/ml TNF-α组为39.53±10.41和108.04±23.55,0.2%HA对照组为30.99±7.08和73.81±13.80.100μg/ml 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0μg/ml TNF-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碱烧伤后第2天和第4天VEGF mRNA与β-actin的比值,100 μg/ml TNF-α组为0.40±0.12和1.51±0.21,0.2%HA对照组为0.3l±0.10和0.58±0.3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碱烧伤后第14天,Cl2MDP-lip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l2MDP-lip组的CNV长度和面积分别为(0.84±0.10)mm和(6.64±1.19)mm2,PBS-lip对照组为(1.37±0.24)mm和(12.25±1.33)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TNF-α可通过上调碱烧伤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来促进CNV的形成,其促进碱烧伤CNV形成机制主要是通过巨噬细胞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