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君子汤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在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四君子汤提供理依据。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抗生素造型组、中药预防组。预防组先给予四君子汤,3d后在给予四君子汤的同时,与抗生素造型共同给予盐酸林可霉素。3d后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预防组小鼠肠道菌群受抗生素影响小,与抗生素造型组比较差异显(P<0.001>)。结论:四君子汤对抗生素造成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米化四君子汤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神经-内分泌-代谢-微生态-免疫网络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氢化可的松制备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模型,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吞噬细胞功能、外周血IL-2含量的影响和肠道菌群的调整,同时设常态中药组、自然恢复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氢化可的松灌喂3 d后,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外周血IL-2含量明显下降,肠道菌群失调;经四君子汤治疗6 d后,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IL-2含量显著提高,肠道菌群恢复正常。结论:纳米化四君子汤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效地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且功效优于常态中药组。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菌群失调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以增强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诊断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 ,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为 6 5 .0 % ,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种类多样化 ,主要是头孢菌素、亚胺培南、青霉素、哌拉西林、克林霉素。结论 :对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 ,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的监测 ,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血中乙酸含量及肠内容物pH值检测。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d后,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显著下降,血中乙酸含量降低,肠内容物pH值升高。持续6d治疗后,上述菌量明显上升,血中乙酸含量增高且肠内容物pH值下降。结论:四君子汤能促进正常菌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正常菌群代谢产物乙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诱发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大剂量青霉素连续给药,观察小鼠肠道4种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7d大剂量青霉素注射后,肠道内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受到抑制,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纠正这种菌群失调有作用,提示在长期应用抗菌素时及时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可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神曲"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在肠道微生态失衡中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中药大黄煎剂给小鼠灌胃8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病理模型,将菌群失调小鼠分为3组:自然恢复组、药物对照组、神曲治疗组。实验动物经不同因素处理后,取各组小鼠肝脏、心脏、肾脏和回肠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治疗组肝脏、肠管、心脏、肾脏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差异。各治疗组SOD、MDA值与正常组比无差异,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差异。结论:中药“神曲”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肝脏、肾脏和肠道病变具有调整和保护作用,对肠道菌群失调动物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使用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2):119-120
目的了解使用抗生素对小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0例非肠道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抗生素。分别于抗生素使用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5天做大便的肠道细菌分析。结果有60%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菌群失调,其中1周岁内婴儿有74.7%出现菌群失调,与1~3岁及>3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程度较重。Ⅱ度菌群失调的发生率为31.9%,而1~3岁及>3岁组Ⅱ度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2.16%;肠道菌群失调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1周内(91.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的抗生素对小儿肠道菌群影响大。结论抗生素使用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影响明显,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诱发因素、治疗与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析住院病例4 966例,应用抗生素者486例,发生菌群失调42例.对42例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总发生率为0.85%,应用抗生素患者发生率为8.64%,≥60岁患者发生率为1.20%,<60岁患者发生率为0.22%.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菌群失调发生率50.2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率40.26%,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42.30%,使用二种以下和三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2%和16.7%,抗生素应用1~(周)和2~4周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4%和18.1%.42例菌群失调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有原发基础病、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是防治菌群失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白鼠,分成5组,A组(模型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脾虚自然恢复组),D组(四神丸治疗组),E组(丽珠肠乐治疗组)。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脾虚小鼠给予四神丸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脾虚自然恢复组,与丽珠肠乐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四神丸对脾虚小鼠具有肠道菌群调整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97例成人急性腹泻自愿者投以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3d;对照组37例口服乳酶生制剂。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4.2%和18.9%。u检验结果: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19例做了治疗前、后肠菌群定量检测,t检验结果:治疗后肠菌群数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拟杆菌及双歧杆菌p<0.01,肠球菌p<0.05)。对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急性腹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便弄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给予中草药水煎剂,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小鼠肠道菌群数明显增加。结论: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分光光度计和AgNORs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结合组织学观察,比较分析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和正常大肠粘腹的差异,结果表明,移行粘膜的许多改变与正常粘膜明显不同,其变化介于正常粘膜与癌组织之间,反映移行粘膜客观存在。尽管移行粘膜组织学上无明显异型性,但其肿瘤相关性抗原的高表达,DNA倍体增加,AgNORs数目和面积的增加以及细胞核面积和周长的增加,说明移行粘膜并非一般刺激而致的非特异性反应,而是具有恶性肿瘤的某些特征,提示TM与癌有密切关系,为癌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肉眼观察难以确定小鼠十二指肠与空肠界限。近端小肠肿瘤的定位不能单凭肉眼观察其距幽门的远近,或单纯组织学的观察,必须结合离体前解剖学部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