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3月到2006年4月对8例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对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9根颈动脉进行了CAS治疗。CAS术后9根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从75.4%显著减少到28.8%(P<0.001,配对t检验)。所有的患者都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全部使用自膨式支架,其中大部分是Precise镍钛合金支架(77.8%)。术中5例患者发生了一过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经过21.5±14.2(4~41)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没有再发卒中,除1例患者仍有轻度头晕外,其余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全部消失。6例(75%)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和/或CTA随访发现支架通畅,无再狭窄。结论:采用脑保护装置的CAS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其疗效和安全性需要作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文献复习了解最新进展。方法对39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腔内颈动脉支架支架血管成形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症患者2例;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10例;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确定完备客观的高危因素并进行量化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例 ,其中 7例为无症状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4 .0± 3.1) %。 1例出现同侧颞叶梗死 ,但恢复良好。其余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 10~ 2 2个月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随访 6~ 18个月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期间,采用颈动脉支架治疗15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狭窄≥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随访3至20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术中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或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发生新的卒中,3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340名患者作为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89例,冠心病140例,糖尿病128例,下肢动脉疾病87例,并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在50%-99%的患者数量为94例,其中:颈动脉狭窄在70%-99%(重度狭窄)的患者有27例,占比为7.9%。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不同。下肢动脉患者和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度颈动脉狭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P分别为0.009、0.012和0.018。P〈0.05。至于性别、吸烟吏、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不是导致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P分别为0.167、0.982、0.735和0.612,P〉O.05。结论使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其中:年龄超过60岁、有冠心痛和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检测中重点排查,以便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500例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分别180例和141例,分别占总高危人群的36.00%和28.20%。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成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P<0.05)。③男女患者颈动脉形成斑块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4项指标是导致脑卒中高危状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超声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痛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对于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定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狭窄,早期治疗干预,以免引起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HPSONOS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63.04%。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1.74%。高危因素中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性相关。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未达到显著性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54-5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对患者脑灌注、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治疗的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30 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入组时MMSE、MoCA 水平。比较颈动脉狭窄治疗前后患者脑灌注、认知障碍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入组时,颈动脉狭窄组MMSE、MoCA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MMSE、MoCA、CVLT、韦氏逻辑记忆、语言流畅性测试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MT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相关指标中rCBF、rCBV、rMTT、TTP 以及TO 均较治疗前显著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可显著改善脑灌注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百胜AU4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血管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62.61%,颈动脉狭窄在有动脉斑块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4.9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有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正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是因果关系。那么,哪些人做何种检查能提早发现呢?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又该如何治疗呢?高危人群,可做颈动脉彩超检查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慢性牙周病、长期大量吸烟、长期大量饮酒等,均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因此,45岁以上女性、55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HPSONOS 4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 63 .0 4%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 1.74% ,高危因素中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性相关 ,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未达到显著性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 ,但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介入材料、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应用于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高危患者的治疗,以改善颅内动脉供血,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27-29+3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的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38),分别给予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范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狭窄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相比,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QOL评分高,可明显改善预后。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价值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全部获得成功。成功率100%。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确切,见效快,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陈新燕  温昌明  朱相宙 《重庆医学》2015,(24):3426-342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超声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依据其年龄分布分为小于60岁组(A 组)与大于或等于60岁组(B 组),并且所有的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且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B 组中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 A 组(P <0.05)。临床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重度的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观察颈动脉狭窄,老年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MoCA量表评估,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n=90)和对照组(n=125);比较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痴呆家族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部位、CRP、Hcy等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达41.86%(90/215),多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2.863)、体质量指数(OR=2.445)、高血压(OR=3.885)、长期吸烟史(OR=3.028)、颈动脉狭窄程度(OR=4.884)、CRP(OR=3.411)、Hcy(OR=4.522)等。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0%以上,且随着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而升高;应根据其发生机制及其高危因素,实施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及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依据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年发生率为12%,5a发生率为30%~35%。但是,83%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前并无缺血症状[1,2]。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的随机试验结果(附表)。随机试验结果表明,CEA治疗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结果不肯定,但是对有症状患者的效果肯定。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了如下颈动脉狭窄处理原则[5],可供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参考:①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0.
线滟  张娟 《当代医学》2021,27(1):146-147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治疗的10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颈动脉狭窄管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并观察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PSV值、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等。结果治疗后1个月、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CVR、PI、PSV、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轻微回升,大脑中动脉的CVR、PI、PSV、Vm指标水平有轻微下降,但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变化和血流改善情况,可作为疗效评估与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