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奥利司他120 mg,3次/d,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计算BMI。并行肱动脉高解像度超声检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 mg,测定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NMD)程度的变化。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的特征具有可比性。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NMD无差别,但BMI及腰围明显增加(P均〈0.01)。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BMI、腰围、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N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16.2%vs15.5%,P〉0.05)。结论:奥利司他短期治疗能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血压,但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A、B组患者均按入组前的降压治疗方案继续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和EI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患者的FMD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I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D和EID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莉  霍亚南 《江西医药》2008,43(2):172-174
内皮细胞是人体大血管壁的第一道屏障,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上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An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黏附分子(如ICAM-1、VCAM-1)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血管的舒缩  相似文献   

4.
卡维地洛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经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12wk前后的高血压患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MD)的变化。并以18例健康作为对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卡维地洛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的FMD显高于高血压患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前的FMD,而3组间NTGMD的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组治疗后FMD显性升高,NTGMD无显性改变,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浆ox-LDL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改善高血压患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酸对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检测尿酸,分为高尿酸组(男≥390umol/L,女性≥310umol/L)、低尿酸组,测定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HOMA-IR,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高尿酸组LDL高于低尿酸组,与低尿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组空腹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低尿酸组,两组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尿酸组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5±1.5)%低于低尿酸组(12.1±2.2)%(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肌内皮缝隙连接(myo-endothelial gap junction,MEGJ)通道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SMA)的内皮依赖和非内皮依赖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在体血管管径测定技术,观察MEGJ的阻断剂18α-甘草次酸(18α-GA)对非内皮依赖的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N...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MZ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5.0%)和总有效率(92.5%)均较对照组(25.0%和67.5%)显著提高(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心排血量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TMZ有改善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是辅助治疗CHF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烟碱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烟碱损伤组(2mg/kg,腹腔注射)、卡托普利保护组(烟碱2mg/kg,腹腔注射+卡托普利3mg/kg,静脉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肠系膜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EDR)反应及主动脉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烟碱损伤组肠系膜动脉环EDR明显降低,并伴随主动脉NO含量及NOS,SOD活性的下降;卡托普利保护组血管EDR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抑制了烟碱诱导的主动脉NO含量及NOS,SOD活性的下降。结论卡托普利对烟碱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促进内皮细胞合成、释放NO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全勇  张育民 《中南药学》2011,9(10):754-75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36例,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8例。麝香保心丸组除高血压常规治疗外,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3次.d-1,口服;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疗程均为60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超声检测。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无房颤者为对照组,共18例。结果与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房颤者内皮功能受损。麝香保心丸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反应性充血时内径舒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麝香保心丸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舒张百分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减退,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说明在降压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盐酸埃他卡林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盐酸埃他卡林(Ipt)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流消化法分离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 ,观察Ipt对BAEC分泌内皮素 1(ET 1)、前列环素 (PGI2 )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 ,同时观察Ipt对培养的BAEC胞浆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结果 :在Ipt浓度为 10 -6mol·L-1及以上时 ,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培养的BAEC合成分泌ET 1,并在Ipt 10 -5mol·L-1及以上时促进NO的合成分泌 ,同时在Ipt浓度为10 -4mol·L-1及以上时 ,显著地增高BAEC胞浆游离Ca2 浓度。结论 :Ipt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 1和促进NO的合成分泌 ,从而使ET和NO的平衡状态得到改善 ;尚能增加内皮细胞 [Ca2 ]i,有利于内皮细胞合成NO增加 ,从而增强内皮介导的舒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13.
1. The consumption of tea worldwide is second only to water. Thus, any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tea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opulation health. 2. Tea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otal flavonoid intake in many populations. Flavonoids in tea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a range of activities and effects that c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ed health. Tea intake and the intake of flavonoids found in tea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several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ies. A variety of possible mechanis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on the mounting evidence that tea flavonoids can improve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lower blood pressure. 3. In vitro studies using isolated vessels have shown that tea flavonoids possess vasodilator activity. Results of human intervention trials have shown that increased flavonoid intake from tea, as well as other dietary sources, can improve endothelial function. Emerging data also suggest that the degree of benefit may be related to flavonoid metabolism. 4. The effects of tea flavonoids on blood pressure are less consistent. Results of animal studies and population studie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lood pressure-lowering effect of tea. However, short-term intervention trials, mainly in normotensive individuals, have not demonstrated any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with tea. 5. Overall, the available data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tea flavonoid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perhaps, blood pressure may be responsible, at least in part, for any benefits of drinking tea on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行CBP治疗,持续10h/d。采用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BM25(Gambro)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聚砜膜(AV400S,AV600S,费森尤斯)进行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F)。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10h采血及超滤液检测vWF(假血管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26例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超滤液中vWF未能测出。血浆vWF水平在CBP治疗开始后2、4、6h逐渐下降,且与开始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h时下降最明显,6~10h其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CBP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西红花苷对氧化甾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对培养的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β、5α、6β三羟胆固(烷)醇(Trio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检测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DNA电泳检测DNAladder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凋亡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ax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riol处理后,培养液中MDA含量增加,为1.761nmol·L-1(P<0.01),细胞收缩,核浓缩,深染,线粒体肿胀空化,出现凋亡小体,出现凋亡典型的“DNAladder”,和亚二倍体峰,凋亡率为30.62%,BaxmRNA表达量增加;西红花苷(10-7,10-6mol·L-1) Triol组,MDA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凋亡率分别为24.4%,6.3%,Bax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西红花苷可能是抗脂质过氧化并通过调节BaxmRNA表达,减少细胞异常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大鼠脑血管在位灌流法进行改良 ,使之简便实用。方法 对单侧颈总动脉 (CA)结扎后恒压灌流 ,以单位时间灌流量为脑血管舒缩状态的指标观察药物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并观察可能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结果 对侧CA结扎与否、翼腭动脉结扎与否对实验无影响 ;尼莫地平、硝普钠能增加脑血管灌流量 ;5 HT、去甲肾上腺素能减少脑血管灌流量。结论 此改良方法是一种稳定可靠、简单易行的测定脑血流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梦影  何朝华 《河北医药》2016,(21):3217-322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行抗凝、降压等常规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33例),行常规及瑞舒伐他汀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35例),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等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以1.89%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3.72%(x2 =9.224,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24,P>0.05;t=0.852,P>0.05;t =0.911,P>0.05;t=0.79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低于治疗前(£=13.247,P<0.05;t=7.269,P<0.05;t=14.261,P<0.05)及同期对照组(t=10.237,P<0.05;t =5.621,P<0.05;t =13.529,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高于治疗前(沁8.265,P<0.05)及同期对照组(£=6.334,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6,P>0.05;£=0.914,P>0.05;t=0.917,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低于治疗前(t=14.269,P<0.05;t=15.274,P<0.05)及同期对照组(t=12.459,P<0.05;t=14.695,P<0.05),血清白介素-10的水平高于治疗前(t=15.224,P<0.05)及同期对照组(t=13.268,P<0.05).截止到治疗完成,对照组发生心绞痛4例,心律失常1例;研究组发生心绞痛1例,心律失常1例.入组患者未发生其他明显异常,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5.15%(x2=6.249,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促进血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临床可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型脑血管病病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于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脑血管病患者500例及年龄相当的健康检查者500例对照,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型脑血管病发病原因与肥胖、颈动脉斑块、高血压、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有关。结论青年型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有诸多独立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9.
脐血内皮细胞体外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戴坤扬  钮宏文  伍波 《江苏医药》2002,28(7):492-493,F002
目的 寻找来源方便的内皮细胞 ,解决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方法 收集胎儿脐血 ,Ficoll离心获得单核细胞 ,置内皮细胞培养液中 ,诱导内皮细胞祖细胞转化为内皮细胞并扩增 ;作光镜、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 ,免疫细胞化学定性、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 ;采用旋转贴壁培养法 ,使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腔面。结果  1.脐血内皮细胞祖细胞在培养第 5天 ,细胞扩增 3 6± 1 7倍 ,并开始转化为内皮细胞 ,在以后的二周内保持增殖。 2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 :内皮细胞培养早期 ,Ⅷ因子、CD34、CD31、VEGFR 2表达均为阳性 ,后期除Ⅷ因子有较高表达外 ,其他指标表达阴性。 3 .形态学观察 :在普通玻璃培养瓶中 ,内皮细胞呈铺路石形、单层贴壁生长 ;应用旋转贴壁培养法 ,内皮细胞呈片状生长 ,并贴壁于人工血管腔面 ,符合人工血管内皮化要求。结论 循环内皮细胞能在体外诱导、培养、扩增 ,并能保持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皮研究 ,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