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问质纤维化的血气及肺功能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年来本院发现的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闽质纤雏化患者的血气分析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可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其具有一定的血气及肺功能表现,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胸部影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时胸部影像的特点 ;方法 :选择经临床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胸部X线片 ,CT片和高分辨CT像学表 (HRCT) ,对比其影像学表现 ;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胸部影像可表现为 :①同时具备COPD和肺间质纤维化影像特点 ,而肺容积无缩小 ;②CT尤HRCT能更敏感、精确地显示COPD患者肺间质纤维化时双肺散在毛玻璃状改变的分布与范围 ;③此种肺间质纤维化多发生在COPD中晚期患者 ;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自身影像学特点 ,不同于其他间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肺淋巴管性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stornatnsia LAM)是一种病因不明、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病理方面特点为肺间质的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及肺囊肿的形成。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肺生理方面较为接近肺气肿的表现,存在气流受阻,而易被误诊为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及肺弥漫性阴影,亦常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现将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以下简称肺纤维化)是一组侵犯肺泡壁及肺泡周围组织的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肺容量减少,呈限制性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合并肺部感染,最终导致呼吸衰竭,严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实验性肺纤维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冠  周勇  宋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0):659-660,F0003
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表现相似的疾病谱;是多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近年来,西医提出了以肺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治疗靶点的抗纤维化治疗、基因治疗及肺移植等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因素较复杂,是一种慢性且呈现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在中医的角度来看,肺间质纤维化主要因外邪入侵、肾肺亏虚而引发,且不同时期的疾病表现不同。因此,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应辨证论治,针对患者病期、症状采取不同的用药措施,利用中医中药理论达到标本兼职的效果。王书臣教授从审证辨因、脾土生肺金、遣方用药、验案举例等方面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学术经验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然而,其临床表现、X线改变及肺功能损害的特点类似,所以将此组疾病统称为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是一临床综合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所谓的间质已非解剖学的肺间质的定义,这里所指的肺间质除包括肺泡的问质本身外,还包括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实质.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变不仅限于肺泡壁,也可累及细支气管领域.由于细支气管领域和肺泡壁的纤维化,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容量的减少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此外,细支气管的炎症变化及肺小血管的闭塞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和弥散能力的降低,最终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8.
高洁主任医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该院1995-2005年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5例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6例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进展较快,具有两种病变并存的x线及HRCT表现,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本院确诊的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及胸部X线片和高分辨CT(HRCT)结果。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介于两种疾病之间,肺功能检查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表现低氧血症较为明显,胸部X线及HRCT表现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COPD与肺间质纤维化可以共存,且使其原来单一疾病的特点变得不典型或两种疾病的特点并存;胸部HRCT能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特点及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例诊断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的病史,体征,X线胸片,高分辨CT(CRCT),肺功能及血气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临床症状,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可分为COPD为主型和肺间质纤维化为主型,所有患均具有较长吸烟史,肺功能测定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为HRCT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使原来单一疾病的特点不典型或两种疾病的特点共存,HRCT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而肺间质纤维化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较常见。久病入络理论体系由来已久,后世医家深受"久病入络"理论体系的影响并加以创新。基于"久病入络"理论的认识,结合肺的生理病理特点,能够很好的用于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演变过程。该文将分别从病机、病变部位、病理变化、疾病性质四方面进行论述,有利于深入分析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化瘀通络治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种急性和慢性肺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统称为肺间质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 ,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是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 ,也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目前对IPF新的国际共识与研究进展[1] ,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扼要综述。1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多数肺间质疾病病因未明 ,其发病机制目前也未完全阐明 ,IPF是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 ,研究最多。目前IPF和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 ,肺纤维化发病过程可概括为肺损…  相似文献   

14.
肺纤维化是呼吸系统严重疾病之一。它是以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点的肺间质疾病.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继发性肺纤维化两大类。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不明.多发生于50岁以后,79~80岁达高峰,继发性常继发于各种结缔组织疾病。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容易引起肺纤维化的结缔组织病.发病率为3%,其中致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病理特征为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病因不清.目前研究发现在IPF纤维化疾病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干扰素(IFN-γ)可以减轻肺基质重构,减少肺间质纤维化[1].本文旨在探讨IPF患者应用IFN-γ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14-815
目的螺旋CT(MS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检测的进一步了解及临床治疗探讨。方法回顾CT所发现18例以肺纹理改变为主的患者,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除要掌握好CT的影像表现外,一定要结合临床治疗及检查,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2例RA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指出RA肺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肺间质浸润或纤维化,病程多在5年内出现,40岁以上患者多见,免疫血清学检查以IgG增高为主,CiC和C3亦增高,X线表现主要以胸膜炎型,网状纤维化型及混合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的、以两肺间质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西医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长期治疗也仅有10%-30%的患者病情改善或稳定^[1]。但激素治疗可带来严重并发症,如免疫力下降,使隐匿感染灶播散或诱发新的感染,加重肺间质纤维化,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 CT及高分辨率 CT(HRCT)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 3 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 CT及 HRCT肺气肿程度 ,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 CT及 HRCT表现。结果 根据 CT及 HRCT表现 ,3 1例中重度肺气肿 19例 ,中度肺气肿 12例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变细 18例 ,支气管壁增厚 5例 ,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 4例 ,小叶内间质增厚 2 1例 ,小叶间隔增厚 2 8例 ,胸膜下线 8例 ,磨玻璃影4例。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3例 ,蜂窝 7例。结论 胸部 CT及 HRCT对以肺气肿为主的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并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间质疾病虽然有诸多病因,但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自然演变和预后均有不同,但肺间质纤维化是许多病因不同的肺间质疾病的最终结局。肺间质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渐进性劳力性气急、干咳、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弥散功能减退,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阴影,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双肺间质纤维化及呼吸衰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E)是间质性肺病的代表性疾病,系指病因不明,局限于肺部的肺纤维化。也称为Hamman-Rich综合征,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Scadding),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ititial pneumonia,IIP),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等。本病的早期为肺泡炎,但随之出现的肺间质纤维化贯穿整个历程。以往大多数文献以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命名,但近10年来对肺纤维化的病理和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认识肺纤维化的病理经过:各种不明的致病因子→肺泡炎症→上皮基底膜遭致破坏→肺泡腔内纤维化→最终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纤维化和囊泡蜂窝肺。在肺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细胞因子介导的肺泡炎及其后的肺纤维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能针对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并加以阻断,有可能改善目前传统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不尽人意的现状,开辟治疗肺纤维化的新途径。本文报告有关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