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既往根据体表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将急性心肌梗塞分为穿壁性和非穿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但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体表心电图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急性心肌梗塞的解剖定位,亦即体表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并不能表示病理解剖学上的穿壁和非穿壁梗塞。尸解发现,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心肌梗塞,解剖学上可无穿壁性心肌坏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管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常出现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有很大帮助。心电图显示出异常的Q波是心肌梗塞患者典型心电图表现之  相似文献   

3.
李玲 《广东医学》1993,14(3):156-157
过去一直将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心电图(ECG)有无出现病理性Q波而分为两类:有病理性Q波的为透壁性心肌梗塞,而无病理性Q波的为非透壁心肌梗塞。实际上ECG有无病理性Q波的出现与病理学上心肌梗塞是否穿透心室壁并非完全一致。Savage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之间该院收治的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根据入院3 d内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碎裂QRS波32例,病理性Q波12例,以及单纯ST段改变者30例,对NSTEMI患者的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该组患者中碎裂QRS波发生率为43.2%,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的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3.2%和94.2%,与病理性Q波的16.2%和89.5%相比,碎裂QRS波的敏感性更高(P﹤0.05),但两者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的一个新指标,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2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破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查结果,并比较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及单独检查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准确度、敏感度较两者单一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特异度与两者单一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诊断敏感度、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信息支持,还有助于评估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1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另比较碎裂QRS波在前壁、下壁和侧壁等不同部位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44.05%、特异性为69.32%,与碎裂QRS波的敏感性53.57%、特异性7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联合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73.81%,与单纯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诊断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种单纯检测方式的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47.06%、下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44.44%、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为53.13%,病理QRS波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57.14%、下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50.00%、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为56.25%;联合诊断方式对前壁、下壁和侧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82.35%、88.89%和90.63%,与两种单独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式对同一部位的诊断价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是临床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与病理性Q波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Q波     
<正> 异常Q波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之一。除梗塞性Q波外,据报导有20余种病症可出现酷似心肌梗塞的病理Q波。本文自1995年至1997年中发现有6例以往有前壁、前间壁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其V_1~V_4导联中的QRS波群以QS型转变为rS型,出现小r波或小胚胎r波,考虑为心肌一时性严重缺血,损伤以至暂时性丧失电活动造成局限性电静区所致,此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非梗塞性Q波     
异常Q波是指Q波的宽度≥0.04秒,Q彼的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或在不应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Q波,它是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但不是独有的心电图表现.许多非梗塞性疾患可产生异常Q波,称为非梗塞性Q波.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疾病可产生Q波,现将非梗塞性Q波产生的常见因、临床特点及机制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 一过性Q波是指在短时间内变小或消失的Q波。临床上比较罕见,只能动态观察心电图,回顾确诊,常易误诊。为提高对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认识,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因心前区持续性剧痛6小时急诊入院。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经治疗3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临床上分析心电图时,只要发现有Q波,首先都会想到是否异常Q波,是否由心肌梗塞引起或还是正常变异?应如何分析鉴别各种不同及非病理性Q波,这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对有Q波的84例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怎样鉴别非病理性Q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报导如下,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谭贺怡 《广州医药》2006,37(5):31-33
目的 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上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 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 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变窄,在QRS形态、Q波出现导联、伴随ST改变等方面均与急性和陈旧性心梗Q波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是鉴别心肌病Q波与心梗Q波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文 《实用医技杂志》1999,6(5):337-337
<正> 多年来,临床上经常按心电图上有无病理性Q波,将急性心肌梗塞(AMI)区分为透壁性梗塞和心内膜下梗塞。实际上,仅根据心电图而作出上述诊断是不可靠的。近年来,上述诊断名称已逐渐被Q波和非Q波性心肌梗塞所取代。但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是没有病理学基础的。而多数学者持相反意见。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手段,异常Q波是心梗后心肌坏死的重要标志。然而,某些情况下,心肌梗死发生后却没有出现异常Q波;而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发生心梗却出现了异常Q波;前者称为等位性Q波,后者称为位置性Q波。如何能及时、正确地识别等位性Q波与位置性Q波,避免发生误诊误治及漏诊漏治。特别是没有其他辅助检查的基层医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Q波型心肌梗塞(QMI)病理性Q波是其主要诊断条件之一,一旦形成,常持续存在。本135例QMI心电图多导联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Q波,其中6例病理性Q渡逐渐消退,其消失发生率为4.44%.本进一步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典型非Q波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说明临床上不能完全根据心电图有无Q波的存在而诊断为透壁性和非透壁性心肌梗塞。本文以Q波和非Q波性心肌梗塞的命名,对心肌梗塞的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此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6.
心电学的新理念——碎裂QRS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裂QRS波是指两个相关导联QRS波群(<120 ms)呈RSR′型(≥1个R′波、或R波、S波存在切迹),但并无典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图型。碎裂QRS波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其检出率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它优于病理性Q波;它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高危患者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它是非透壁性心肌瘢痕的标志;左侧胸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是室壁瘤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时等位性Q波(即不典型坏死型QRS波)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初诊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后动态观察心电图存在等位性Q波,动态观察血清心肌酶学与肌钙蛋白I,最终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进行心电图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漏诊心肌梗死,其中存在对应性R波增高、QRS波群顿挫、AVR导联变化的等位性Q波类型易漏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心电图合并束支阻滞者,合并原位陈旧心肌梗死者易漏诊,非ST段抬高者易漏诊.结论 通过提高对心肌梗死时不典型坏死QRS波心电图表现的认识,可以减少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来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窄,在QRS形态、Q波出现导联、伴随ST改变等方面均与急性和陈旧性心梗Q波有显著差别,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别。结论心电图是鉴别心肌病、心梗Q波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病理性Q波多与心肌梗死相联系.其中梗死性Q波往往持续数月至数年,大部分还将永久存在。在急诊实践中.尤其是心脏急性缺血事件中,有时会见到一些病理性Q波的出现仅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同时又不伴有反映心肌坏死的生化指标(CK,TNT或TNI)的变化(升高),这种呈一过性变化的病理Q波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意义如何?认识急性心肌顿抑的临床特征以及与病理性Q波的关系,对于急诊急救工作来讲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文献,报告3例一过性病理性Q波属于心肌顿抑的心电图特征.籍此强调急性心肌缺血事件中病理性Q波并非仅是心肌不可逆损伤的代名词.可能还是心肌顿抑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邱廷凤 《医学综述》1997,3(7):325-326
<正>急性心肌梗塞传统上据ECG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①穿壁性梗塞(QMI),ECG有病理性Q波;③非穿壁性梗塞(NQMI),ECG表现ST或T波改变,无病理Q波.据统计NQMI占AMI27~35%,且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