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丽林  王慧珍  杨锐 《吉林医学》2011,32(12):417-418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检验分析前质量的控制,保证检验质量.方法:分析检验前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人生理性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分析因素应有系统、全面的认识,这对积极消除影响因素及正确评价检验结果至关重要.结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工作,应建立和健全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伟  潘红  李敏智 《大家健康》2013,(15):10-11
目的:通过总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各类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检验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各项目血液检验标本620份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检验误差的各类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包括"病患自身原因、标本采集原因、标本送检原因、标本检验原因"四大类。结论:影响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因素较多,检验过程所涉及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需要医护人员严格依据检验步骤规范各项工作,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门诊与住院收集的33115份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收中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总结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液检验分析前标本的缺陷率为6.35%(2102/33115),进一步分析可知,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尿液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本标记不清。结论尿检分析前质量控制属于尿液检验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最为关键与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因此医院相关领导、实验室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等都应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95-3896
目的通过对300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和判定,总结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30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原因。结果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溶血、脂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有关。结论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真实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科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对其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分析检验前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有效的改善检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直接影响检验标本质量。避免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对检验前影响分析,包括生物学因素、患者自身因素、采血过程因素等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造成检验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检验的质量。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检验前,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工作,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其次,要提高医护人员的采血技术,保证在采血时,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标准,最后,要对采集的标本做好储存,使血液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内,并避免发生化学反应的发生,同时对于不同的标本应采用不同存贮方法,并分检查时间对标本进行检验,对于标本的传递应轻拿轻放,禁止使标本出现剧烈的晃动发生溶血。结论本文就检验科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从而为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不同样本进行多个生化项目的测定,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前的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治疗。结论:检验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临床医护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把好采集标本质量关,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对检验人员、医护人员的要求、检测项目的正确选择、患者的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和输送的控制等。结果作好了这些分析前阶段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检验质量,减少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矛盾,为临床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结果。结论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质量控制在尿液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检测的2500例尿液样本,检查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并总结防止发生误差的措施。结果:2500例尿液标本中,1132例分析前质量缺陷尿液标本;其中尿液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科学以及标本标记不清在影响因素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结论:在临床上尿液检查分析前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采集时间有误、标本记混以及标本污染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检验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多数实验室对检验中和检验后都有较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多在实验室外实施,导致检验标本的质量成为检验操作程序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引起实验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临床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措施包括:做好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和预处理等全过程。实践证明,对各种检验项目的标本,其采集前做好患者准备,采集标本的种类、方法、需要量,以及抗凝剂和防腐剂的种类、用量、送检等所需注意事项,是提高临床检验标本合格率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唐金华 《吉林医学》2011,(29):6257-6258
目的: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结果的质量。方法:实验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结果:标本的采集、采集时间、标本的保存以及标本的运送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了解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检测结果与自己密切相关。结论:临床实验室做出检测结果的好坏与医护人员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185161份儿童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析,对检验中心拒收的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总结影响儿童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液分析前样本不合格率为7.1%。其中标本污染(34.6%)和样本量不足(28.3%)是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送检延迟(17.9%)、容器不符合(13.3%)也是导致样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尿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积极沟通,不断完善尿液收集流程,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检验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多数实验室对检验中和检验后都有较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多在实验室外实施,导致检验标本的质量成为检验操作程序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引起实验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临床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措施包括:做好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和预处理等全过程.实践证明,对各种检验项目的 标本,其采集前做好患者准备,采集标本的种类、方法、需要量,以及抗凝剂和防腐剂的种类、用量、送检等所需注意事项,是提高临床检验标本合格率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临床上往往只注重检验人员在分析时的质量控制,而忽视了对标本质量的严格要求。分析时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但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标本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检验人员,也涉及到医护人员的参与和病人的配合。为进一步引起临床对标本质量的重视,现将有关标本采取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而常常出现偏差的环节。本文从临床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标本因素、测定前试剂的准备三个方面介绍了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所涉及到的主要环节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47-1948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临床实验室结果准确度和各实验室结果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控制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检验科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质控管理的制度和考核监督,室间质量评价,使得各级医院检验数据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数据结果可比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护理工作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掌握仍不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意识淡薄,有所忽视。大多数实验室虽有比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机制,实验误差也能够及时发现;可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是难以完全保证的,据有关报道,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样本采集,70%的误差都来源于分析之前。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最薄弱、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最多、最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采集等分析前过程,分为生理性变异、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和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监测和控制。因此,作为采集检验标本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达到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我们采取检验标本采集前防范,护理人员学习,建立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了标本采集的质量,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论检验质量管理与采集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萍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69-1169,1171
现在检验科很重视室内质控,但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忽视[1]。通过对异常结果的收集,分析发现,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首要条件。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除搞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外,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检验分析中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另外,标本采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相似文献   

18.
对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展开讨论,包括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的正确性以及标本的运送、核对与储存质控,以期为建立和健全检验前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从医生开具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病人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笔者拟对实验室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已经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检验诊断项目繁多,影响结果 的因素十分复杂,过去认为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对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并未重视.依据我国推行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量的专用要求>(ISO/IEC15189)文件,检验科室应当有SOP文件确保分析前质量,使标本的采集按标准进行,完善标本送检和接收制度.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检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分析前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结果 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检验科所提供的各种检验报告都将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虽然随着检验设备的不断完善,检验科人员技能水平的日益提高,检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正式进行样本检验操作前,采集、转运等环节中的疏漏也有可能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如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采集时间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不合格等。为了进一步确保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报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本文围绕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对分析前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