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因肌肉骨骼系统一直被视为超声检查的禁区,故使用超声检查方法诊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在临床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超声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如骨骼肿瘤、骨关节炎、肌腱撕裂及神经病变等。其中,肌骨超声可以提供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神经等相关组织清晰的超声下解剖图像,并动态观察其在运动状态下的图像变化,同时还可以实施超声引导下的实时治疗,如超声引导下穿刺。近年,随着对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研究的深入,超声对肌肉骨骼系统的诊断更加精确。未来,肌骨超声的研究将侧重于治疗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超声医学     
董宝玮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2):927-929
超声医学董宝玮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一、心脏超声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日益丰富。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平面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游离壁心肌重量的研究;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肌声学造影三维重建的研究,均显示三维超声心...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岁,因排尿困难4周入院。患者父亲代述患儿4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患者排尿呈点滴状,尿频,排尿时明显疼痛,无肉眼血尿。查体:外生殖器发育小,双侧阴囊及其内容物未触及异常,阴茎根部可触及一圆形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触痛明显,未见脓性分泌物。尿检:BLD 、RBC 、WBC +/HP。超声示:阴茎根部尿道内可见一长1.0cm强回声团,后方伴明显声影,余阴茎海绵体回声正常,双侧睾丸及附睾大小形态及回声正常(见附图)。超声提示:阴茎根部尿道结石。手术中所见:尿道球部前方距尿道外口3.0cm处触及直径约1.0cm结石,嵌顿于尿…  相似文献   

4.
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欢 《海南医学》2009,20(1):93-95
目的应用高频、低频及联合超声检查,观察分析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点及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高、低频联合超声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低频超声对阑尾炎的检出率为78.3%,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的检出率为82.8%,而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的检出率为92.8%,明显高于低频或高频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符合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肥胖、发病时间、炎症类型有关。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超声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B  Li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4):1713-1715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超声医学在微创诊断和介入性治疗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ultrasound ,IVUS)血管内超声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有作者报道[1] 利用高频的IVUS成像技术对血管壁进行超声弹性显微成像 ,采用弹性重构方法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血管壁横断面弹性显微图像 ,将血管力学试验研究推进到二维亚毫米微结构层次 ,有希望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的手术过程监控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利用IVUS评价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偏心性重构的研究[2 ] 以及用体表高…  相似文献   

6.
解晓莹 《医学综述》2014,20(21):3961-3963
多年来,二维超声作为常规超声技术被用于儿童多种疾病的诊断,但其提供的仅是平面图像。如何使医学影像立体化,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形象、精确的诊断条件,是现代影像医学主要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三维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尽快将新技术应用于儿科临床,有益于提高诊疗水平,拓展研究思路。该文就国内外三项新技术在儿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已从原来的二维黑白超声、频谱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发展到现在的三维、四维超声.本文主要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外学者对超声生物学效应的大量研究,包括动物研究、人体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并且指出,目前关于三维、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较少,广大超声工作者对这方面研究应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8.
由于超声仪器及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形成超声医师队伍人才紧缺、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的现状,影响到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本文从超声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超声医学教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理论到操作的教学模式深入分析超声医师队伍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从事超声临床教学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医学是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目前在带教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文章结合实践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强对该学科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由于其处于盆腔较深部位,临床不容易确诊。本文对常规二维超声的优势及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技术、超声评分系统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丽红 《吉林医学》2013,34(22):4494-4495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超声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提高超声诊断肾结核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0例肾结核患者经手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分析及抗结核治疗。结果:超声诊断率为95%。结论:超声可以准确判断肾结核,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方便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张颖  王俊祥 《广西医学》2022,(5):487-490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MSUS)影像学表现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痛风组、73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MSUS检查。比较两组MSUS中滑膜炎、关节腔积液、腱鞘炎、附着点炎、双轨征、痛风石、聚集体和骨侵蚀等表现,分析MSUS特征性表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结果 超声结果显示,痛风组出现双轨征、痛风石、聚集体MSUS影像特征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出现腱鞘炎MSUS影像特征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痛风组患者出现滑膜炎、腱鞘炎、附着点炎、骨侵蚀MSUS影像特征的关节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而出现双轨征、痛风石、聚集体MSUS影像特征的关节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SUS检查仅表现为双轨征或痛风石或聚集体者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性均较低(均≤55.1%),特异性均较高(均≥98.6%);联合上述三者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98.6%。结论 MSUS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超声表现为双轨征、痛风石、聚集体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三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陈燕华  胡福长  何丽娉  徐颖 《西部医学》2017,29(12):1753-1755+1761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先行低频探头检查,了解输尿管的梗阻平面、扩张程度、输尿管内有无肿块;发现病灶后再行高频扫查,观察肿块的超声特征、输尿管管壁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周围浸润或转移。结果 11例患者中,低频探头扫查检出输尿管内病灶7例,病变内部回声特征和血供情况显示不满意,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检出病灶10例,高频探头扫查时病灶及病灶内部血流显示率均较高,且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更清晰。结论 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扫查输尿管能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肝癌分化程度不良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提取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验资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分析其与不同肝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74例患者分为高分化组(41例)和中-低分化组(3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血清总胆红素(TBIL)≥20μmol/L、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ng/ mL (P=0.004)、凝血酶原时间(PT)≥14 s、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P=0.017)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TBIL ≥20μmol/L、血清 AFP ≥400 ng/ mL、PT ≥14 s、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以上指标是 HCC 分化程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 AFP ≥400 ng/ mL、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血清 TBIL ≥20μmol/L 以及 PT ≥14 s 是 HCC 分化程度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可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围术期的肿瘤综合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B超对腮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春辉  叶志佳  过新民 《广东医学》2002,23(10):1069-1070
目的 通过B超对腮腺肿物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 ,以探讨B超对腮腺肿物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 (7 5MHz)探头B型超声对 3 2例腮腺肿物进行探查 (定位、定性 ) ,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B超探查对腮腺占位性病变显示率 10 0 % ,能清楚分辨囊性与实性肿物 ,对腮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 77% (P >0 0 5 ) ,对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 60 % (P >0 2 0 ) ,总的诊断符合率为 84% (P >0 0 5 )。结论 B超对腮腺肿物诊断准确率较高 ,对腮腺肿物属良性、恶性的初步诊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 ,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超声技术应用于诊断乳腺疾病以来,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方法经历了重大革新,80年代的灰阶超声、实时超声,90年代以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声学造影及弹性成像等的应用,使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现就这方面的超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B型超声做为一种先进的检查手段对较多疾病的诊断具有快捷、无创、廉价等诸多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已经成为现代医院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为医院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的显现出来。但在具体的超声诊断工作中超声医生的诊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诊断符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根据十几年的超声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道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1月至1990年8月,我们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了304例次穿刺,其中二维图象定位法定位穿刺26例次,“十”字交叉定位法定位穿刺124例次,超声探头引导法引穿刺154例次,成功率分别是88.46%,84.68%,98.81%。资料表明,超声定位、引导下的穿刺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不同辐照时间二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新西兰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眼科诊断超声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频率15 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1和0.37的二维诊断超声经眼直接法辐照48只新西兰兔的左眼晶状体15 min及30 min,分别于辐照后12、24和48 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作为对照;复习国内外有关临床应用诊断超声对动物眼或临床试验结果文献。结果 (1)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 0.1辐照15 min后12 h,多数RL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 min后24 h,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37辐照30 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引起RLEC增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3)文献显示临床应用于眼科的多普勒超声、造影超声等对动物和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坚持最小剂量的原则,使用低Mi(<0.1)的二维超声、检查时间少于15 min较为安全,慎用多普勒超声,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时必须是在低MI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顺利实施需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为"超声")技术在生殖健康检查、妇科病普查、环孕情监测、优生促进工作中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核心技术。本文主要分析超声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