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基因组芯片检测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分子机制的方法 .方法 使用的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包含400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囚.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大黄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基因芯片表达谱实验中,大黄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浓度为10×MIC,作用时间为30 min,提取并纯化鼠疫耶尔森菌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Cy3,Cy5染料标记后,与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获得表达谱分析结果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芯片结果 进行验证.结果 大黄对鼠疫耶尔森菌的MIC为0.02500 kg/L.获得了大黄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芯片表达谱.大黄作用鼠疫菌的明显差异表达基凶共有498个,上渊基闪358个,下凋基因140个.结论 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可以进行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预测F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抗F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探索适合我国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蛋白B细胞表位研究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采用EMBOSS网络平台以及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F1蛋白的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和抗原性指数等参数,进行B细胞表位的预测。结果F1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106~132和141~155等区域内。结论预测结果为后续抗F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一定理论基础,表位预测法有利于我国鼠疫菌B细胞表位研究平台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鼠疫耶尔森菌LcrV抗原B细胞表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鼠疫耶尔森菌LcrV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抗Lcr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探索适合我国鼠疫耶尔森菌蛋白B细胞表位组研究的可行方案。方法采用EMBOSS网络平台以及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LcrV蛋白的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和抗原性指数等参数,进行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分析。结果LcrV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16~24、26~31、45~50、175~181、208~213和280~289位等氨基酸区域内或附近,其中16~24、26~31、175~181、208~213等4个短肽都与文献报道相吻合。结论预测得到的表位为后续抗LcrV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表位分析和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高,有助于利用表位预测法建立鼠疫菌蛋白B细胞表位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鼠疫耶尔森菌是鼠疫的病原菌,它所分泌表达的Pla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抗原蛋白在鼠疫菌对宿主的机体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敲除Pla表达基因的鼠疫菌不能通过皮下直接入侵宿主,而要通过静脉或腹腔直接感染才能成功入侵致病,说明Pla  相似文献   

6.
1 基因组结构、基因转移系统和调控 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染色体高度相关,而与小肠炎耶尔森菌关系并非如此密切。Y.pestis的基因组大小约为4 380±135Kb,GC比为46%~47%,尽管有噬菌体存在,但尚未发现原噬菌体和质粒的接合与转导能力。绝大多数分子生物学技术适用于Y.pestis已经可以用结合质粒和一些噬菌体完成遗传转移试验。已用标准技术完成了质粒的分离、转座子和噬菌体插入及融合突变。尽管Y.pestis的一般转化效率非常低,但电转移质粒是极为成功的。根据λ噬  相似文献   

7.
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啮齿类)感染动物接触或通过鼠蚤而受到感染。本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历史上曾记载过3次世界范围的灾难性人间鼠疫流行,20世纪50年代初起,本病基本得到控制,但90年代起疫情又呈抬头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鼠疫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简称鼠疫菌)是鼠疫的病原体。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尸体牙髓中保存的DNA研究证明鼠疫耶尔森菌是引起1347年欧洲黑死病以及在1590和1722年在法国南部流行的肺鼠疫的病因学致病因子〔1〕。鼠疫菌的三个变种(Subtype)分别…  相似文献   

8.
(一)对耶尔森鼠疫菌FraI抗原的认识耶尔森鼠疫菌FraI抗原(FractionI封套抗原)是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鼠疫专家委员会四报中确定的鼠疫菌4个毒力决定因子之一。该抗原成份是Baker(1952)提取并报道的。它是一种塘蛋白,分子量20000~50000Dal,至少可分成4个亚单位,即:  相似文献   

9.
鼠疫耶尔森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发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人员已将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到鼠疫的诊断、鉴定等防治、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十年来,鼠疫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建立适应不同情况的检测技术,本文将对此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海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海省148株鼠疫菌,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148株青海省鼠疫菌共包括8个基因型,即1、5、7、8、14型、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型和8型为主。祁连山南麓和青海湖环湖地区的祁连、门源、刚察、海晏、共和、天峻等的菌株绝大多数属于基因型8型,占40.5%(60/148);位于青南高原的格尔木、玉树、扎多、治多、称多、囊谦和曲麻莱等的菌株,其基因型主要为5型,占31.8%(47/148)。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型全部为14型,占8.1%(12/148)。结论在青海省分离的鼠疫菌中,喜马托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以5型和8型为主,青海田鼠疫源地鼠疫菌以基因型14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曾发生过三次世界大流行,因鼠疫死亡人数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1]。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不断出现小规模鼠疫流行,且鼠疫菌最适宜作为一种生物战剂,对人类生命安全来说就是一枚“定时炸弹”[2]。本文旨在鼠疫菌生物膜的形成特点、检测方法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1鼠疫菌生物膜的发现和形成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鼠疫耶尔森菌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对小鼠和豚鼠的毒力。方法选取2005年分离的鼠疫菌株(200501、200502、200507、200511、200512)、1972年分离的鼠疫菌株(7220)、1994年分离的鼠疫菌株(9401).腹股沟皮下注射法接种小鼠和豚鼠,动物死亡后常规解剖取肝、脾等脏器做细菌培养,计算每株鼠疫菌对小鼠和豚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LD_(50)的95%可信区间,比较各菌毒力的强弱。结果7220株和2005年分离的5株鼠疫菌毒力强,小鼠LD_(50)介于21.72~113.59个菌;9401株毒力相对较弱,LD_(50)为1809.88个菌。7株菌对豚鼠均有较强的毒力,LD_(50)介于3.35×10~2~6.64×10~4个菌。结论7株鼠疫菌属于鄂尔多斯高原型强毒鼠疫菌,对小鼠和豚鼠均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鉴定鼠疫菌的PCR方法。方法选用针对鼠疫菌特异序列的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其它近缘的肠道致病菌做对照,并测序比较鉴定。结果鼠疫菌均能扩出预期产物,而其他近缘的肠道致病菌菌株均不能扩出预期产物。结论这些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迅速、有效地鉴定鼠疫菌,并与其它近缘的肠道致病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分泌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株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鼠疫F1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鼠疫菌F1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的F1抗体,选抗体滴度最高的小鼠用于细胞融合,融合前3天F1抗原经腹腔注射加强免疫1次,然后取其脾脏细胞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P2/0骨髓瘤细胞混合,50%的PEG作为细胞融合剂,HAT培养液选择培养融合后的细胞,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F1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及再克隆。结果获得共计100余株分泌F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株进行了4次克隆化,经8个月保存后抗体分泌稳定。结论应用杂交瘤技术,在云南首次成功制备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鼠疫杆菌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杂交瘤技术的实验程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分离株的MLVA基因分型特征,阐明不同疫情年份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今后陕西省鼠疫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LVA(14+12)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66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基因分型,利用BioNumerics(Version7.6)软件对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6株鼠疫耶尔森菌分为A、B、C群,根据分离时间聚集成为相应群,A群包含42株菌,其中39株菌分离自2000-2001年,B群包含16株菌,其中15株分离自2006年,C群含8株菌,其中6株分离自1987-1988年。基因型分为19种,8个基因型为多菌株基因型,其他型为单菌株基因型。结论 陕西省鼠疫菌MLVA基因型具有多态性,不同疫情年份菌株主导的基因型不同,MLVA分型能够很好区分陕西省不同年代鼠疫菌株,可用于鼠疫菌株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云南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来自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55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鼠疫菌的进化规律。方法根据22个差异区段(differentregions,DFR)设计引物,PCR扩增鼠疫菌的每个DFR。结果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37株鼠疫菌的基因型均为9型。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8株鼠疫菌,有10株菌为7型,8株菌为9型。结论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为7型和9型,而滇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9型。两疫源地鼠疫菌在遗传关系上有亲缘性,后者可能由前者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蛋白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 PCR法扩增鼠疫耶尔森菌的F1抗原基因,并插入大肠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 BAD/gⅢC中构建分泌表达载体。结果扩增出了长约500 bp的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基因并构建了该抗原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载体。结论本研究中我们用载体p BAD/gⅢC构建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质粒,为后期制备针对鼠疫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进一步建立便捷高效的鼠疫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PCR检测鼠疫菌pla基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对引物,经PCR检查鼠疫菌pla基因。检查了5株鼠疫菌和假结核05等4株近缘菌,结果显示:5株鼠疫菌均有阳性扩增带,而其它4株近缘菌则无,最少可检出10fg的靶基因和100cfu,其敏感性略低于细菌学,但明显高于血清学,由于该法省时,省力,6小时即可完成,优于细菌学方法(2 ̄7天),因此使用这对引物进行PCR可用于鼠疫病原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述一套对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强、快速、灵敏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鼠疫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查阅和收集国内外相关鼠疫耶尔森氏菌快速检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鼠疫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向着快速、敏感、特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检测技术更加先进、齐全、完备。结论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检测技术从细菌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正向更快速、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这对鼠疫防治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我国各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毒力特征.方法 以1943-2012年我国11块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时间、地区、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894株鼠疫菌作为研究对象.将每株菌的37℃24h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比浊后稀释为2×101、2×102、2×103、2× 104、2×l05、2× 106、2×107、2×108、2×109个/ml,分别取0.5 ml皮下注射于小白鼠鼠鼷部,每组5只动物,分笼饲养观察14 d,动物死亡后取淋巴、肝、脾、肺、心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以分离出鼠疫菌为特异性死亡,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894株代表性菌株中,87.36%(781/894)属于强毒菌,4.36%(39/894)为中等毒力株,8.28%(74/894)为弱毒菌;对不同生态型鼠疫菌株进行毒力比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青藏高原型、祁连山型鼠疫菌绝大多数属于鼠疫强毒株,分别占94.42%(457/484)、93.10%(27/29).结论 我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毒力特征以鼠疫强毒株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