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OCM)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6~2014-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进行了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2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成人患者的资料。对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的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以及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末次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X线片影像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估。结果术口长度为(7.5±1.0)cm、术中出血量为(260±92.8)ml、手术时间为(70.5±15.6)min、术后的引流量为(195±45)ml、手术前血红蛋白量为(121±16.8)g/L、手术后血红蛋白量为(95±12.6)g/L,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良好。结论前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近期效果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0)
目的探计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需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引流量、假体位置、髋臼假体前倾角大小及置换后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出血量、置换1 d平均引流量及手术中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置换后3、6、12个月Harris平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杯外展角、股骨-假体3点固定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无明显改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5.
6.
1995~ 1999年 ,我们用 Waton- Jones外侧切口 ,L uck截下臀小肌大粗隆止点的方法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13例 ,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6 8~ 81岁。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 9例 ,陈旧股骨颈骨折 4例。本组 9例用 TJ型骨粘固剂粘合 ,4例未用骨粘合剂 ;术后 13例切口均 期愈合 ,无感染。术后下地时间 :2例 2周以内 ,9例 3周下地 ,迟延下地 (8周、 9周 ) 2例。并发症 :股骨上端劈裂骨折 1例 ,为扩髓不够 ,打入假体时股骨上端劈裂 ,术后牵引 9周下地 ;下肢深静脉炎 1例 ,8周下地。手术方法 :患者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将改良后的外侧小切口方法及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肺癌手术患者,在其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给予传统肺癌手术干预,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干预,为实验组,探究其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后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53例)及常规组(5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则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5 d柄假体颈干角及髋臼外展角角度)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微创组(P<0.05);手术后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高于微创组(5.66%)(P<0.05)。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入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该院2013-08~2015-08收治的8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将患者随机抽签分为A组和B组,每组42例,A组行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B组行后外侧切口入路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7.69±1.63)cm]、术中出血量[(182.74±74.53)ml]、引流管留置时间[(6.25±1.49)d]、住院天数[(11.37±1.86)d]较B组[(22.14±3.87)cm、(229.34±80.45)ml、(7.62±1.48)d、(13.21±2.42)d]短或少(P0.01或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4.43±1.26)分]及吗啡用量[(187.82±67.82)mg]较B组[(7.02±1.06)分、(257.36±77.34)mg]低或少(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05%,较B组的40.48%低(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入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均有显著疗效,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患者恢复更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16)
目的观察经前侧经肌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分别是前侧入路组(57例)、后侧入路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Harris评分评价),随访期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侧入路组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用时均明显低于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随访各时点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访各时点前侧入路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均无骨水泥反应,其他并发症也不多见,有且均为轻微,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侧经肌间隙入路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侧入路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垂直和水平腹股沟入路行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6例,分为垂直组与水平组,垂直组44例采用垂直腹股沟入路,水平组42例采用水平腹股沟入路。随后记录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总使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术后24 h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垂直组术后4、8、12、24 h VAS均显著低于水平组(P<0.001),且垂直组术后PCIA中总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水平组(P<0.05)。而垂直组术后24 h患者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水平组(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比于水平腹股沟入路,超声引导下的垂直腹股沟入路行髂筋膜阻滞可提供更好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且有助于减少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分析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8例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微创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人工全髋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对65例(68髋)采用改良Harris切口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平均长8cm,术中出血量约250ml,手术时间55rain,术后24h引流量平均200ml,术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较常规人路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8分。认为该人路具有暴露好、创伤小、假体安装定位准确、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 2 0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17岁 ,平均 6岁。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心慌气短就诊。体格检查示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3~ 4级收缩期杂音 ,P2 亢进。心电图示正常 9例 ,左心室肥厚 6例 ,双室肥厚 5例。胸部 X线片示肺血流量增加 ,左或右心室增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 0例患者均于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患者在手术台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3个月以下婴儿经右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VSD修补术的应用和推广。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中心3个月以下婴儿VSD经右外侧小切口修补组(n=28)与经正中切口VSD修补组(n=40)进行比较,分析指标包括: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无死亡,两组在主动脉阻断时间(P=0.260)和体外循环时间(P=0.324)无明显差异;右外侧小切口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引流量、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月以下婴儿VSD经右外侧小切口和正中切口一样安全可靠,效果确切,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