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评估水盘法捕获地面游离蚤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10个县(市、区)40个自然村的800户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家庭放置10个加水的水盘于卧室、客厅、厨房等房间的地面,连续放置3个夜晚,每天早晨收集跳蚤。计算跳蚤捕获率并与先前使用粘蚤纸法捕获地面游离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800个家庭放置8 000个水盘,有效收回7 974个水盘,3个夜晚实际放置23 922个水盘,捕获地面游离蚤2 420只,捕获率为10.12%。先前使用粘蚤纸法,地面游离蚤的捕获率为2.45%~4.93%。水盘法捕获地面游离蚤是粘蚤纸法的2.05~4.13倍。结论水盘法捕获地面游离蚤的效率优于粘蚤纸法,而且经济方便、易于操作,适于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室内鼠密度和蚤指数,评估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 根据历史鼠疫监测资料,2007年8-9月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疫源村,对每个村的全部住户进行编号后,随机抽取20户,放置鼠笼和粘蚤纸用于捕获鼠和蚤,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中位数.结果 黄胸鼠和臭鼷鼱分别捕获133和33只,平均每村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为2.8%(166/6000).染蚤鼠101只,染蚤率为60.8%(101/166).收集鼠体蚤344匹,其中印鼠客蚤296匹.缓慢细蚤48匹.鼠体蚤指数为2.1(344/166).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26(315/11 888).平均每村5.5匹.其中,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和印鼠客蚤占了地面游离蚤总数的97.8%(308/315).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的蚤种构成不一致(精确概率法,P<0.01),鼠体蚤和鼠密度呈现正相关(r=0.68,P<0.01),地面游离蚤与鼠密度和鼠体蚤间均无相关关系(r=-0.17、0.32,P均>0.05).使用诱饵油炸猪皮3600个笼·夜,共捕获105只鼠,使用诱饵油条2400个笼·夜,捕获46只鼠,油炸猪皮的捕鼠效果明显优于油条(χ2=5.59,P<0.05).结论 梁河县鼠疫疫源村室内鼠以黄胸鼠为主,印鼠客蚤和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分别是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优势种.勐宋、邦读村和汤加屯仍有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及古城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型兽类鼠体蚤构成及群落多样性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丽江玉龙县18个自然村和古城区9个自然村范围内,按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监测,捕获小型兽类,梳捡鼠体蚤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对蚤进行种类鉴定;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蚤种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结果此次共捕获鼠体蚤2 831只,包括3科9属11种,其中特新蚤指名亚种占53.87%、方叶栉眼蚤占27.27%、棕形额蚤占7.77%、缓慢细蚤占7.74%,其余7种蚤占3.35%;鼠体蚤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0.194 2~1.458 9、均匀性指数(Pielou)0.280 2~0.922 9、优势度指数(Simpson)0.038 1~0.907 6、丰富度指数(Margalef)0.215 8~1.260 3。结论云南丽江鼠疫疫源地中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棕形额蚤、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隆林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5 783只,隶属3科6属6种,印鼠客蚤占种群的79.25%,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99%,平均蚤指数为0.980,印鼠客蚤指数为0.780,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5。月均染蚤率与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型,而蚤指数的季节消长呈2个峰期,分别是3月和7月。结论根据隆林县鼠疫寄生蚤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印鼠客蚤是该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巫山县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63只,鼠密度为1.26%;共梳检鼠蚤132只,染蚤率49.21%,蚤指数2.10;布放粘蚤纸1 217张,未捕获地面蚤;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巫山县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应用跨栏回归模型拟合现场计数资料的一个实例。方法在R统计软件下,使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和跨栏负二项分布模型分别对横断面调查的计数资料进行拟合,然后比较两种模型拟合的结果。结果跨栏负二项分布模型可以确定影响鼠体染蚤率和染蚤密度的因素,而负二项分布模型仅能确定影响鼠体寄生蚤的因素,但不能区分是影响染蚤率还是蚤密度;另外,跨栏负二项分布模型比负二项分布模型能捕获更多的影响鼠体寄生蚤的因素。结论跨栏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离散型资料比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有优势,而且便于专业上解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蚤类自然种群的性比。方法现场分层抽样,采用5 m夹线法,对捕获的小兽及其寄生蚤进行常规鉴定,分类计数,选择采集数量较多的蚤种作比较,进行雌雄性比分析与评价。结果六盘山、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共统计37种蚤类,其中13种主要蚤类中,巨凹额蚤等7种蚤雌性大于雄性,占53.84%,个体性比在58.18%-69.88%之间;西迪米狭蚤、西伯二刺蚤和刷状瘴蚤指名亚种雄雌比例相同,占23.08%;而多刺多毛蚤等3种蚤雄性多于雌性,占23.08%,个体性比在51.72%-57.53%之间。结论宁夏六盘山、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蚤类生态群落中,主要蚤种多数种类性比率雌高于雄。  相似文献   

8.
1993~2002年广西合浦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并掌握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对广西合浦县1993~2002年的鼠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室内优势鼠种是臭鼠句鼠青(43.19%),其次是黄胸鼠(14.07%);室外优势鼠种为板齿鼠(21.85%),其次为黄毛鼠(6.97%);平均鼠密度为10.66%,黄胸鼠密度为5.01%,黄毛鼠密度为5.72%;总蚤指数为0.67,印鼠客蚤指数为0.52,室内黄胸鼠体的总蚤指数为1.10,印鼠客蚤指数为0.95;地面平均游离蚤指数为0.007 8.结论室外黄毛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有明显上升趋势;地面游离蚤指数波动较大,近年来有明显回升,以人蚤和猫栉首蚤居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T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I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709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日动物1 615只,食虫目动物94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39%,鼠密度(捕获率)为9.83%:在194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0只,检获蚤84只,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猫栉首蚤;鼠染蚤率为20.62%,总蚤指数为0.43;黄胸鼠蚤指数为0.56;未查出鼠疫FI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鼠疫自然疫源地绒鼠的种类及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丽江玉龙县7个自然村、古城区2个自然村范围内,按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监测,捕获小型兽类,选取头骨完整的绒鼠,剥制头骨标本,根据头骨和皮毛特征鉴定绒鼠种类;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绒鼠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结果丽江鼠疫疫源地共有4种绒鼠,以玉龙绒鼠(Eothenomys proditor)和大绒鼠(E.miletus)为主,黑腹绒鼠(E.melanogaster)数量较少,西南绒鼠(E.custos)偶尔能见到,绒鼠共携带4种寄生蚤,以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rus)、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 specialis specialis)为主;绒鼠的多样性指数1.472 9~1.970 2,均匀性指数0.773 1~0.896 7,丰富度指数0.967 0~1.484 9,生态优势度指数0.157 9~0.276 8。结论云南省丽江鼠疫疫源地有4种绒鼠,以玉龙绒鼠和大绒鼠为优势种,玉龙绒鼠在海拔2 900~3 100 m的地区优势地位突出,大绒鼠在海拔2 000~2 900 m的地区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合浦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87—2005年广西合浦县鼠疫监测及专题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蚤12010匹,隶属3科6属7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8.5230%,平均蚤指数为0.8093,印鼠客蚤指数为0.5808,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36。结论印鼠客蚤、伍氏病蚤和人蚤是广西合浦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并进行鼠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捕获鼠类4种298只,平均密度为2.08只/hm^2,其中以达乌尔鼠兔为优势种,占74.50%。共梳检蚤52只,总染蚤率为10.07%,总染蚤指数为0.20;获鼠血清178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吴起县未发现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带社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 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8月,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的12个野外调查点, 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 每天晨检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根据体型、大小、颜色, 以及体长、耳长和后足长等测量指标鉴定小兽。收集小兽体表寄生虫, 进行分类和鉴定。用染虫率和虫指数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 用统计分析中的非参数检验中的U检验分析雌雄小兽宿主间寄生虫数量(丰富度)差异, 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体表寄生虫物种数及其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的关系。 结果 捕获89只社鼠, 其中70只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9%。采集到体表寄生虫51种, 包括31种恙螨、13种革螨、4种蚤及3种吸虱。攸氏无前恙螨为优势恙螨种, 占恙螨总数的66.2%(710/1 072);土尔克厉螨为优势革螨种, 占革螨总数的38.5%(396/1 029);绒鼠怪蚤为优势蚤种, 占蚤总数的42.9%(9/21);太平洋甲胁虱为优势吸虱种, 占吸虱总数的80.1%(217/271)。U检验表明, 体表寄生虫、恙螨、吸虱、蚤类和革螨的数量和物种数在雌雄宿主体表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体表寄生虫、恙螨、吸虱、蚤类和革螨的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体重)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社鼠的体表寄生虫多样性高, 主要为恙螨、革螨、蚤和吸虱。  相似文献   

17.
湛江市甘林地区鼠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3年后湛江市甘林地区家、野鼠及其鼠体蚤变化情况。方法对调查地点内的家、野鼠及其鼠体蚤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鼠密度、蚤指数作为主要变化指标。结果全年平均家鼠密度为8.02%,所捕获的动物中褐家鼠和臭鼠句脯的比例增加,黄胸鼠仍为优势种(54.55%);全年平均野鼠密度为3.24%,野鼠种群中黄毛鼠仍为优势种(74.59%),社鼠(Rattus niviventer confueianus)已成为当地的稀有种群;全年平均家鼠鼠体蚤指数为2.87,印鼠客蚤在家鼠鼠体蚤种群中占绝对优势(98.46%);全年平均野鼠鼠体蚤指数为0.33,伍氏病蚤为优势种(93.02%)。结论受住宅结构、环境气温和农业开发等综合因素的长期影响,湛江市甘林地区家、野鼠及鼠体蚤已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的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蚤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结论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蚤类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长耳跳鼠和三趾跳鼠的蚤类群落结构相似,并与子午沙鼠蚤类群落形成结构上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落间的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的7个鼠类蚤类群落归为跳鼠蚤类群落、家栖或半家栖鼠类蚤类群落和子午沙鼠蚤类群落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组成与数量分布。方法采用鼠疫动物和昆虫监测方法,对捕获的鼠、蚤和螨类分类鉴定、统计计数。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4科5属5种,其中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小家鼠为区域优势种,子午沙鼠为常见种,黑线仓鼠为稀有种;发现寄生蚤1种,为长突眼蚤;革螨4科8属9种,其中仓鼠真厉螨占46.82%、格氏血厉螨占26.83%、毛足鼠赫刺螨占13.64%,为优势种;厩真厉螨占6.36%,常革螨未定种占4.09%,为常见种;淡黄赫刺螨占0.91%,阿尔及利亚厉螨、茅舍血厉螨和溜下盾螨分别占0.45%,为稀有种。结论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啮齿动物种类较多,其体外寄生蚤单一、革螨种类及数量丰富,目前该地区不具备动物鼠疫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宁夏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Excel表格收集、整理宁夏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4个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建立2002~2011年啮齿动物种群及鼠疫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黄鼠生态学观察采取剖检直接计数的方法。结果 2002~2011年海原黄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3.6%(7 786/216 000),黄鼠平均密度1.11只/hm2、鼠体染蚤率年平均58.21%、鼠体蚤指数平均1.18;其他小型啮齿动物共捕获2 687只,年平均捕获率2.37%;2002~2011年鼠疫病原学检验结果全部阴性,血清学检测阳性14份。结论该疫源地黄鼠及其他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种群构成方面仍以黄鼠为优势种,现阶段该地动物间鼠疫处于"静息期",相对暴发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风险因素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