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3.9±6.2)分(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自行恢复;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HCT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HC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帖内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12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比容)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Ang-Ⅱ、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Ang-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为(4.72±0.47)mg/L、TNF-α为(38.76±3.88)ng/L、IL-6为(15.29±1.53)ρ/pgL,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46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共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应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m R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32/45),低于观察组的88.9%(40/45)(χ2=4.444,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万方、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Cochrane图书馆等权威数据库。获取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9年2月,对纳入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提取后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纳入16篇RCTs,总共1638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单服氯吡格雷(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相比,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试验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OR=4.64,95%CI(3.36~6.41),P<0.00001〕;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SMD=-2.19,95%CI(-2.64^-1.73),P<0.0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相比,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SMD=2.36,95%CI(1.69~3.03),P<0.00001〕、〔SMD=0.89,95%CI(0.62~1.16),P<0.0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恢复ADL,但目前该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为支持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6.821,P0.05);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cy、hs-CRP显著降低(P0.05);NIHSS评分较低,BI评分较高(P0.05);FIB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机体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1~2017-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脑梗死灶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较依达拉奉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4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依达拉奉组分别为4例、7例、13例、10例和6例,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P0.05),且联合组缩小体积明显大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白爱国 《山东医药》2011,51(27):37-3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d,2次/d,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IL-6、TNF-α,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SE、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NSE、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hs-CRP、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LDL、TC、hs-CR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并降低FIB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依达拉奉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中医证候评分、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IL-6、TNF-α、Hcy水平均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主症评分及中医证候总分均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NIHS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94.0%与8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依达拉奉组(4.0%与16.0%,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病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氧化应激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疗效、丙二醇(MD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醇(SOD)、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LPO、S-100β、NSE、IL-1、TNF-α,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疗效肯定,可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自由基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诺嗪缓释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诺嗪缓释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诺嗪缓释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7.3%(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常规组和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组。常规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口服。联用组加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其余治疗同常规组。比较两组的hs-CRP及血脂和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联用组NIHSS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血脂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影响辛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同时,还能更有效降低hs-CRP水平,减轻了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阻止脑梗死进展,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8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