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效果,为实现大骨节病消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对全省35个大骨节病区县开展2次病情调查,每个县随机抽取5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则全部抽取),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不足3个则全部抽取),所调查病区村的7~12岁儿童全部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并了解调查村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评价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和管理指标。结果第一次共调查了318个病区村、10 872名7~12周岁儿童,X线检出5例干骺端阳性、阳性检出率0.046%;第二次共调查了293个病区村、10 510名7~12周岁儿童,X线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7,P0.05);所有调查的病区村7~12周岁儿童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以村为单位的X线阳性检出率在3%以下,且绝大多数村为零检出,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得分均在85分及以上。结论山西省35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均达到消除标准;应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科学评估防控效果。方法选择甘肃省7个市(州)37个大骨节病病区县,每个县抽取5个重病区乡(镇),每个病区乡(镇)抽取3个重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开展7~12岁儿童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同期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7个市(州)、37个病区县、171个病区乡、571个病区行政村、7~12岁儿童27 966人,临床检出患者14人,检出率0.05%,均为I度大骨节病患者;X线检出阳性病例353人,检出率1.26%,其中干骺端检出率1.25%,骨端检出率0.01%,三联征检出率为零。4.90%(28/571)的病区村未达到大骨节病控制标准。病区居民以自产小麦面粉为主(78.18%);病区综合防治措施以退耕还林为主,占原有耕地的15.06%。结论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中有降的趋势,应继续加强重点病区病情监测和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医改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省抽取18个县,每个县抽取5个乡,每个乡抽取3个村,调查病区村大骨节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调查点的人口、耕种、主食以及其他防治措施等落实情况,并对调查村所有7~12岁儿童开展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共调查18个县514个村,病区人口32.31万人;病区实施了病区村搬迁81个,搬迁22 832人;退耕还林还草150 965亩,占耕地面积的56.00%,改种经济作物68 473亩,占耕地面积24.90%,异地育人3 203人;近几年未采取补硒措施;调查了211个病区村病情,检查7~12岁儿童6 793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阳性4例,均为单纯干骺端改变,检出率为0.06%(4/6 793),未检出骨骺、骨端及腕骨阳性儿童。结论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经控制,处于持续稳定状态,由于大骨节病致病因子仍然存在,需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的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了解和评估吉林省克山病病区目前病情基本现状,为国家提供准确数据。方法随机抽取病区县,在每个选中的病区县中随机抽取1个病区乡,在每个选中的病区乡中随机抽取1个调查点。结果克山病患病平均总检出率为3.1%,患病率为10.4‰,检出克山病患者286人,其中潜在型克山病人204人,慢型克山病人82人,新发现潜慢克267人,新发生7人,发病率0.75‰。结论目前全省病情相当于克山病病区的中等偏下水平,超出国家克山病病区村屯3%以下检出率控制标准,保守估计18个调查县慢克患者有5933人,克山病的防治工作还需政府高度重视努力加强。  相似文献   

5.
西藏大骨节病病情抽样监测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骨节病在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33个县、108个乡、379个村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从2001年开始,在全区7个大骨节病病区县进行了防治试点工作。为准确掌握各试点县的病情现状,为今后各病区县的病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藏病区存在的特殊性,按照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标准,对6个县(各选1个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病区目标人群碘缺乏病(IDD)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评价IDD健康教育项目干预效果.方法 2008-2015年,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结合河南省IDD病情分布,每年在全省随机选择40~50个病区县,每个项目县抽取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4~6年级开展IDD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抽取3...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如期完成《全国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目标,根据2012年度医改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任务安排,于2012年9~10月组织开展了大骨节病考核验收自查工作。吉林省承担20个病区县的考核验收自查。  相似文献   

8.
强环 《地方病通报》1993,8(1):105-106
一、流行病学调查 (一)地区分布 河北省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北部寒冷山区和丘陵地带。1973年以前,病区分布初步查明在张家口、承德、石家庄3个地区18个县(市)。1983年对全省大骨节病进行了普查,对原来的18个病区县和疑似病区进行全面调查,根据中央地办1982年制定的病区划分标准,将承德地区的丰宁、围场、隆化、承德县和张家口地区的沽源、张北、崇礼共7个县,58个乡,182个村划定为大骨节病病区。182个病村人口为167508人。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如期完成《全国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安排,于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组织开展了第1轮大骨节病考核验收县级自查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自查范围与对象1.1.1自查范围按照《全国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的要求,在吉林省40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开展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项目要求,吉林省选取了2个大骨节病重病区作为项目调查点,即通化市的辉南县扶民乡四平街村和通化县富江乡富民村,于2008年6月对上述2个调查点进行了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1调查目的和方法1.1调查目的查明吉林省大骨节病重病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掌握重点病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大骨节病防治状况,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为下一步全面消除自治区大骨节病奠定基础。方法内蒙古自治区大骨节病病情资料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并总结全区大骨节病病情。结果全区全部大骨节病病区旗县(市、区)都达到了国家《大骨节病病区控制标准》,三分之二病区旗县(市、区)达到了国家《大骨节病病区消除标准》。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科学评估防控措施效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吉林省大骨节病控制及监测水平。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选取的4个监测县中各选4个病区村为监测点。临床检查监测点7~16岁的全部儿童患病情况,7~12岁儿童右手X线阳性检查及13~16岁临床诊断Ⅰ度及以上病人X线检查。同时收集该病区县、乡、村的相关基本资料。结果吉林省共16个监测点。16个监测点临床共检查1 262人,检出临床I度病人6例,6例临床患者经X线拍片诊断全部排除。7~12岁儿童X线拍片873人,确诊X线阳性7例,均为单纯干骺端改变,平均X线检出率为0.8%,未检出骨端和三联征患者。全省X线检出率没有超过10%的病区村,检出率均在5%以下。在防治措施落实方面,4个病区县近3年没有供应硒碘盐(或口服硒片),未实施病区村搬迁及异地育人。松源市前郭县、延边州安图县、通化梅河口市实行了退耕还林(草)。4个病区县病区村全部实施非国家统一的换粮方式(市场外购),受益人口85.09万人。在监测的4个病区县16个病区村中,居民主食主要为大米,其中10个病区村购食外地粮食比例超过50%。结论吉林省自实行以改水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开始下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以食大米为主,且食用外购粮的比例较高;此外,饮水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肉、蛋等副食种类增加也提高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对称、变形性骨关节病,在河南省分布于洛阳、三门峡2市5县30多个乡,病区县人口225万。病区自然环境差和经济相对落后,大骨节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年来,河南省根据中国地病中心大骨节病所的部署,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病情监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克山病流行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全国克山病流行的重病区省份之一。近年,笔者在对病情监测的同时,采用了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克山病分布在10个县的135个乡(镇),1994~1995年对省内9个病区县的20个病区村克山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病区村全部人群,进行病情查询,临床体检及心电图描记。1994年,在历史重病区的吉县、石楼、永和3县各选一个监测点,参加全国克山病监测网,监测方法按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执行。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历史上是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重病区,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全省卫生防疫部门的不懈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省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消除或控制标准。现就吉林省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病情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8年吉林省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内、外环境硒营养水平。方法选择克山病病情未控制、控制达标、消除达标的历史重病区县各3个,以及6个非病区县作为调查县,每县选择1个乡,每乡选择1个村作为调查点,每村选择10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采集每户家庭儿童、育龄期妇女和成年男性发样及主食粮样品3种,同时采集调查点土壤样品10份,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并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克山病病区土壤硒含量低于非病区,病区儿童发硒含量为0.30±0.11(mg/kg),已达硒营养中等水平,但仍低于非病区,二者处于硒营养缺乏或缺乏边缘水平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成年男性发硒含量高于女性。成年男性及女性病区与非病区比较发硒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成年男性克山病病区组间发硒含量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完全非病区组,病区组中仅消除组发硒含量与部分非病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女性克山病病区组间发硒含量无明显差异,均低于部分非病区组,未控制病区发硒含量高于完全非病区组。克山病病区居民食用粮(大米、面粉、玉米)硒含量均低于非病区,其中玉米硒含量低于其他种类食用粮,未控制病区玉米硒含量处于硒缺乏水平。5个调查区人群发硒与粮食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吉林省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儿童发样及粮食硒水平仍低于非病区,提示仍需密切关注病区硒营养状况,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地区间内、外环境硒水平无明显趋势,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与第一次自查结果对比分析,掌握吉林省克山病病情,评估吉林省克山病病情控制与消除现状。方法按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吉林省克山病病区县开展病情调查。结果搜索慢型克山病772例,其中2例为新确诊慢克。重点调查检出潜在型克山病95人,检出率为3.08‰;全省23个县(市、区)达到消除标准,14个县(市、区)没有达到消除标准,其中通化、长白、蛟河没有达到控制标准。结论吉林省克山病病情处于平稳低发状态,但仍有新病例检出,病情监测工作仍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藏藏族自治区(简称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评估西藏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 于2007、2008年,在西藏那曲、山南、林芝、日喀则地区中的26县,按东、南、西、北、中的方法选取乡(镇)、村作为基线调查点进行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大骨节病调查方案,对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对4~ 13岁儿童进行临床和右手正位X线检查。病区划分按照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GB 16395-1996》执行,轻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1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10%;中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在10%~2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在10% ~ 30%;重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2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30%。结果 在26个县共调查了108乡,临床检查成人14 686人,检出Ⅰ度以上(含Ⅰ度)病例663人,患病率为4.51%,无Ⅲ度病例检出。儿童拍右手正位X线片5769张,检出大骨节病阳性片102张,检出率为1.77%;儿童发病主要在干骺端,占89.2%(91/102)。有10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也为0;有1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3.66(7/191);有12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1.03% ~ 7.54%,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0 ~ 7.76%,其中有5个县检出率为0;有3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10.69%~13.88%,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在5.31%~7.76%。结论 根据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在调查的26县中有10县为大骨节病非病区、13县为轻病区、3县为中病区。至此,西藏大骨节病分布于全区7地(市)52县,病情流行分布较广,形势仍然严峻,需继续加强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内江市克山病病情和防控措施落实现状,评价克山病病区实现控制和消除目标的进展.方法 2010年4月~2017年6月在东兴区和威远县开展7次病例搜索,根据病例搜索结果,选取1个或1个以上病例较多的乡(镇),再从选中的乡(镇)中选定病例较多的村开展重点调查.按照国家爯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爲、爯四川省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实施方案爲评价各县(区)克山病病区控制和消除情况.结果病例搜索和重点调查共发现慢型克山病1例、潜在型克山病7例,慢型克山病患病率0.07‰,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1.13‰.东兴区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高于威远县,男女性别无差异.威远县镇西,东兴区双桥、新店、胜利、三烈、百合均达到消除标准.结论根据国家爯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爲,内江市东兴区和威远县各病区乡均已达到消除标准,两县(区)亦实现消除目标.今后应加强部门协作,持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巩固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四川省成人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人大骨节病病情。方法随机抽取6个大骨节病活跃病区县进行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每县调查一个乡,500个成人,并按要求填写调查登记表,统计并分析Ⅰ、Ⅱ、Ⅲ度患病率。结果(1)平均患病率32.10%,其中Ⅰ度患病率17.2%,Ⅱ度患病率10.2%,Ⅲ度患病率4.8%。(2)男性患病率30.2%,女性患病率33.9%。(3)各地区中若尔盖患病率最高,达50%,壤塘、色达、阿坝、旺苍、汉源患病率分别为41.0%,33.3%,30.4%,24.4%,15.8%。(4)青年组、中年组、壮年组、老年组患病率分别为2.9%,12.7%,48.6%,73.3%。结论所调查地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两个地区属于中等病区外,四个病区为重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