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治疗同时加用脾多肽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身状况、不良反应,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变化.结果:术后两组肿瘤体积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值均有所下降,但肿瘤缓解率及AF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7分±9.2分vs79.3分±8.4分,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N K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数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63.37%±8.38%vs 59.02%±8.41%,P0.05;CD4~+:38.20%±5.60%vs 35.30%±5.80%,P0.05;CD4~+/CD8~+:1.92±0.47 v s 1.57±0.23,P0.01;N K:20.34%±5.46%v s 17.62%±3.10%;CD8~+:24.17%±4.05%vs 26.23%±4.26%,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过程中,应用脾多肽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凋亡指数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大量的研究证明,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形成[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个重要的血管形成因子[5,6].有文献报道,胃癌、脑肿瘤的新生血管化程度与肿瘤侵袭性及其预后有相关性,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7,8].  相似文献   

3.
余守江  王国兴  马兰芳 《肝脏》2020,(3):294-29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灌注、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和对照组(单采用TACE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RR(8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组织灌注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肿瘤组织灌注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L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NLR水平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TACE联合MWA对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其不仅可降低肿瘤组织灌注,同时还可以解除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改善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PHC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索拉非尼。采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R-2、PLGF水平,收集患者肝功能指标(AST、PT、TBil、Alb、ALT)。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R-2、PL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7053.2±1836.1)ng/L vs(8721.4±2427.8)ng/L,t=4.089,P0.001;(468.4±136.5)pg/ml vs(656.8±191.4)pg/ml,t=5.975,P0.001];试验组治疗后VEGFR-2、PL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7053.2±1836.1)ng/L vs(8097.5±2325.4)ng/L,t=2.64,P0.05;(468.4±136.5)pg/ml vs(643.3±195.8)pg/ml,t=2.48,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02、3.097,P值均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t值分别为2.56、2.39,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随访结果较好,患者病情控制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vs 47.3%,χ2=4.705,P=0.030);40个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生存率较高(43.6%vs69.1%,χ2=7.245,P=0.007)。结论索拉非尼对PHC患者的治疗结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R-2、PLGF水平,并且可以显著增长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时间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10、25、50、100μmol/L)的黄连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VEGF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黄连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黄连素作用细胞24h后,HepG2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连素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抗血管生成可能是黄连素抗肝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应用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微血管密度(28.57±1.5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78.38±17.58);对照组干预后微血管密度(33.28±2.4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55.84±32.5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2.11±1.04)分,AFP(88.12±11.38)μg/ml;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3.52±1.54)分,AFP(176.85±22.07)μ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应用在肝癌中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Endo-PAT2000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系统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EH患者169例,男95例,女74例,年龄(56.4±...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As_2O_3)联合脱氧氟脲苷(FuDR)、卡铂(CAP)、吡柔比星(THP)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行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58例行As_2O_3联合FuDR、CAP、THP介入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获益率分别为48.3%、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疼痛、发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s_2O_3联合FuDR、CAP、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单纯使用TACE治疗,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地使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达下调,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及pAkt、生成素、caspase-3表达。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将针对靶基因VEGF-A的小片段RNA导入人Hep G2细胞内,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人Hep G2细胞内VEGF-A、p-Akt、生成素、caspase-3的表达,用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细胞转染成功后,VEGF-A siRNA组VEGF-A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较RNA干扰组下降80.88%(0.26±0.07 vs 1.36±0.05,P0.01),VEGF-A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较RNA干扰组下降75.34%(0.18±0.02 vs 0.73±0.06,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VEGF-A siRNA组较RNA干扰组增高21.96%(28.21%±1.75%vs 6.25%±0.82%,P0.01)。伴随p-Akt和生存素蛋白水平降低和casp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地使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中VEGF-A表达下调,可以诱导Hep G2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通过PI3K/p-Akt/生存素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反义基因对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特别是肿瘤血管形成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治疗是近年HCC治疗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不同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ODN)对VEGF表达的抑制效应,为今后肝癌VEGF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岚  徐尔理  樊民  张征  钱萍萍 《心脏杂志》2013,25(4):414-417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试药组加用褪黑素(MLT)胶囊6 mg,每晚口服,共治疗6个月。同期选择28例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治疗前FPG、2hPG、HbA1c、TG、LDL-C明显增高(均P<0.01),HDL-C明显降低(P<0.05)。 治疗半年后糖尿病组TG、LDL-C略下降,BMI、HDL C略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FBG、2hPG、HbA1c无明显变化。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组治疗前肱动脉基础内径、NMD无显著差异,FMD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半年后糖尿病各组肱动脉基础内径、NMD无明显变化;FMD明显升高(P<0.05或P<0.01),试药组F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褪黑素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脂肪因子CTR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脂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维生素D3+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正常干预组(n=10)、模型对照组(n=22)以及模型干预组(n=22)。采用浓度为20 mg·kg~(-1)·d~(-1)的辛伐他汀对正常干预组和模型干预组大鼠进行灌胃处理,采用20 ml·kg~(-1)·d~(-1)的蒸馏水灌胃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作为阴性对照。比较各组大鼠辛伐他汀干预前后血浆中血脂、VEGF和CTRP3含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动脉病理可见显著粥样斑块,模型干预组病变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模型干预组血脂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干预组、低于模型对照组,而CTRP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而低于正常干预组(P<0.05)。结论 VEGF、CTRP3可能参与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辛伐他汀除具有降血脂和下调VEGF等作用外,还能上调CTRP3的表达,对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血清内脂素、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内脂素、VEGF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内脂素、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脂素、VEGF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37μg/L、195.38ng/L,两者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1.7%、73.3%,特异性分别为65.0%、67.5%。血清内脂素、VEGF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内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脂素、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内脂素、VEGF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以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As_2O_3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As2O3)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探索新疗法。方法:5例NHL患者应用亚砷酸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血清VEGF、MMP-9含量变化。结果:5例患者中4例有效。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损伤,部分出现消化道症状、轻度血细胞下降、口周麻木等不良反应。3例B细胞型患者的VEGF值下降而2例富于T细胞的B细胞型患者上升,4例治疗有效患者MMP-9值下降而1例PD患者上升。结论:As2O3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对NHL有一定治疗效果,通过下调VEGF、MMP9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As2O3对VEGF水平的效应在不同细胞型NHL中可能不同而对MMP-9水平的效应与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EH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S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ET-1、PGI-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EH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2例病程在1年以内的T2DM患者,超声波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临床无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证据。随机分成4组:A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控制;B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C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联合维生素E治疗;D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超声检测各组干预前及1年后颈动脉IMT、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IDD)功能。结果(1)各组颈动脉IMT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B、C、D组EDD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A组干预前后及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干预后,C组EIDD较前改善(P<0·05),而A、B、D三组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同时降压、调脂后,EDD有所改善,而EIDD未见改善;联用维生素E改善了EID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2例病程在1年以内的T2DM患者,超声波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临床无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证据。随机分成4组:A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控制;B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C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联合维生素E治疗;D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超声检测各组干预前及1年后颈动脉IMT、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IDD)功能。结果 (1)各组颈动脉IMT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B、C、D组EDD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A组干预前后及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干预后,C组EIDD较前改善(P〈0.05),而A、B、D三组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 同时降压、调脂后,EDD有所改善,而EIDD未见改善;联用维生素E改善了EID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EH病人血压、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缬沙坦后。EH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樊民  丁茹  任雨笙  黄佐 《心脏杂志》2008,20(4):432-435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平均脉压大小分为PP≥60mmHg组(27例)、PP<60mmHg组(29例),分别予以氯沙坦50100mg/d口服治疗24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系统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PP≥60mmHg组患者FMD受损程度较PP<60mmHg组更为显著(P<0.05);氯沙坦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脉压均有所降低(P<0.01)、FMD均有所改善(P<0.01),而较之PP<60mmHg组,PP≥60mmHg组患者脉压的降低及FMD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氯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降低脉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脉压大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E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硝苯地平,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疗程均为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可改善EH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